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酒精干预后嗜酒者左心室功能评价的研究
2011-07-09毛骞
毛 骞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综合评价心脏收缩、舒张功能的指标,其测量方法简单、可重复性强。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心功能参数,观察嗜酒者在急性酒精干预后对左室功能的影响,以尽早发现嗜酒者左心室功能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研究对象
嗜酒者 (实验组)68例。均为男性,年龄39~58岁(平均46岁)。符合以下标准:平均日饮白酒折合纯酒精≥125g,持续10年以上。排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心瓣膜病及心肌病等心脏疾患。
对照组45例,均为健康男性,年龄38~59岁 (平均47岁)。符合以下标准:平素不饮酒或偶尔少量饮酒,平均周饮酒量折合纯酒精≤60g。查体、ECG、UCG及胸片检查均无异常。
同品牌同批号市售白酒 (北京二锅头),50﹪ (V/V),均经酒精度检测。
1.1.2 仪器
采用德国SIEMENS OMNIA 2000彩超诊断仪,P4探头,频率2.5~5MHZ;同步标Ⅱ导联心电图仪 (内置),R波顶点为左室舒张末期。
1.2 方法
1.2.1 观测指标
①M型超声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 (IVSTd)、左室后壁厚度 (LVPWTd)及左室内径 (LVEDd),收缩末期左房内径 (LAD)。
②M超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 (SV)、心率 (HR)及心输出量(CO)。
③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二尖瓣口血流舒张早期峰值流速 (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 (A)、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峰值流速比值 (E/A)。
1.2.2 测量方式
受试者前一日晚开始禁酒,午后15时左右开始实验。饮酒前测量左心结构及左室功能参数;按1.25g酒精/Kg体重摄入量折算成白酒量,于20分钟内饮完。测量饮酒后1小时、2小时左室功能诸参数,各参数均测三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超声工作站及MO同步记录、存储。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计量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统计方法包括方差分析、t检验及q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间对照,饮酒后嗜酒组收缩功能参数低于对照组(P﹤0.05),饮酒前二者无显著差异,见表1。
2.2 饮酒后嗜酒组与对照组心率 (HR)均加快,A峰随HR加快呈增高趋势,E/A比值随HR加快不同程度降低,嗜酒组饮酒后E/A比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见表2。
表1 饮酒前后嗜酒组与对照组左室收缩功能参数对照 (χ±S)
表2 饮酒前、后嗜酒组与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参数对比 (χ±S)
3 讨论
长期过量饮酒会致心肌细胞肥大甚至坏死、间质纤维化及脂肪堆积,引起心腔扩大、心功能减退[1]。本研究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急性酒精干预后左室收缩功能参数EF、FS、SV及CO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其末梢释放去钾肾上腺素,可致心率加快、房室传导增快及心房与心室肌的收缩力加强[2]。嗜酒组急性酒精干预后仅CO增大,其余参数无明显变化。CO=SV×HR,SV无明显变化,HR增快,由此判断嗜酒组CO的增大源于HR增快而并非收缩功能的增强所致。两组间比较嗜酒组各参数值在急性酒精干预后低于对照组 (P﹤0.05)。以上变化提示嗜酒者急性酒精干预后左室收缩功能反应性增强能力减低,间接证明其心肌收缩能力减低,心功能受损,由于不能排除心率增快及长期饮酒交感神经对酒精耐受因素的影响,使其说服力受限。
嗜酒组与正常对照组急性酒精干预后左室舒张功能参数E/A均减低,两组间比较嗜酒组较对照组E/A值降低明显,提示嗜酒组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但急性酒精干预后,嗜酒组与对照组HR均不同程度增快,E/A值不可避免受其干扰降低。据报道,在一定范围内HR每增加10次即伴随舒张功能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4]。对于本研究心率干扰作用复杂,应用E/A比值判断嗜酒组舒张功能异常具有局限性。
总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急性酒精干预后嗜酒者左心室功能评价具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1] Tei Misumi I,Harada E,Doi H,et al.Tei index evaluated by M - mode echocard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dilated cardiomyopathy.J Cardiol,2002,39(2):85~91.
[2]华琦,张建,高敬,等.不同年龄和心率3460例健康人二尖瓣多脯勒血流频谱分析[J].中国影像技术,2002,18(11):1109-1111.
[3] Bruch C,Herrmann B,Schmermund A et al.Impact of disease activity on left ventricular performance in patients with acromegaly.Am Heart J 2002;144(3):538-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