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速冻食品新国标
2011-07-07汪文娟
□ 本刊记者 汪文娟
释疑速冻食品新国标
□ 本刊记者 汪文娟
超市以往热热闹闹的冷柜区开始迎来一波销售“寒潮”。图/汪文娟
从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到双汇“瘦肉精”事件,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似乎总是离不了那些行业的龙头企业。
近期,思念、三全、湾仔码头等速冻食品相继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随后传出新速冻面米制品标准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得检出的要求改为限量要求。“问题水饺符合新标准”的说法一时间令舆论炸开了锅。有议论指出,在宽松国标的背后是为了更多地保护一些企业或行业利益。
记者从北京市朝阳区的几家大型超市了解到,很多消费者对思念、三全这样的知名品牌检出质量问题感到吃惊,也有部分消费者对新国标的实施是否会让不合格产品摇身变为合格产品,表示担忧。带着种种疑问,本刊记者采访了食品安全卫生专家董金狮等业内相关人士。
知名品牌的“细菌门”
家住北京市东四环附近的朱女士得知“湾仔码头”被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消息后,失望地说道,“‘湾仔码头’是我比较中意的一个品牌,我家里还放着好几盒呢,谁知道它也出了问题。不知还有哪些牌子可以信赖?”
据了解,涉菌的几个问题批次的产品已由厂家撤出市场,但是消费者仍心有余悸:虽然没有问题批次的产品,但是心里还是有阴影,谁能保证这个批次的产品是没有问题的,还是没有检查而已呢?
记者前往朝阳区的几家大型超市采访时发现,受三大品牌都“涉菌”的影响,以往热热闹闹的冷柜区开始迎来一波销售“寒潮”。
下午五六点正是超市里购物的繁忙期,可是与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相称的,是冷柜前的冷清场景。记者在一家家乐福超市的冷柜前站了半个小时,有人在一旁的冷柜前买火腿肠、酸奶等等,却很少有人开启水饺冷柜这边的柜门。好不容易,有一位先生过来,正准备拿几包“思念”水饺,却被随后走过来的太太劝阻了。当前速冻食品细菌超标问题仍在风口浪尖上,这位太太心存顾忌。相较于方便的速冻食品,她还是宁愿自己动手做。她表示会等待相关检测部门给出权威说法后再行购买。
虽然冷冻柜里各大品牌的冷冻食品仍在正常销售,但工作人员坚称,前段时间“涉菌”的速冻食品已经全部被召回,剩下在卖的都是没有问题的。
另一家超市,促销人员正在煮制促销的速冻食品,但是前来试吃的人寥寥无几。当被问到这几天生意是否受影响时,女促销员连连点头。她表示,自从“细菌门”曝光后,冷冻食品的生意明显下滑。
对此,思念食品有关负责人非常着急,曾对媒体表示,按照国家目前的食品安全卫生标准,水饺中确实不得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他们愿意真诚地向所有消费者道歉。但同时又辩解道,按照即将生效的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被检出有问题的水饺其金黄色葡萄球菌含量是达标的。这一表态引发公众对速冻食品标准“开倒车”和国标被企业绑架的质疑。
新标准引开“倒车”质疑
11月24日,对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的争论有了明确答案。卫生部发出通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速冻面米制品》(GB19295-2011)将于2011年12月21日起正式实施,这意味着,速冻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将由不得检出变为限量检出。
新标准根据致病菌风险评估结果,调整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限量规定。据悉,新国标适用范围包括饺子、馄饨、包子、粽子、汤圆等速冻包装食品。“公开立标是制定国标的最根本也是最起码的必经程序。任何一项行业标准的出台,应是政府部门、企业、消费者三方合作的结果。”
听到这些,消费者更加不解,新国标中为什么允许一定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存在呢?这是否在开“倒车”?
卫生部对此的解释是,新国标更科学、更合理,而且更符合国际标准。这应该如何理解呢?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食品安全卫生专家董金狮。
董金狮指出,单从数字上来讲,新国标看似放松了,但根据当前国际上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限量的规定,以及它在某种食品中的危险度,国内公布的新国标不是退步而是进步。公众对它的质疑是一种误解。
实际上,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病原性菌种,在自然界里大量存在,比如我们吃的肉里、手上、空气里都会存在,所以很难做到绝对不含有。
董金狮进一步解释到,过去说“不检出”并不等于没有,只不过是过去的检验方法和检验手段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很难测出来,而且是定性不定量。这是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认同为新的标准允许它存在,而过去不允许存在。新的标准是结合实际情况对旧标准进行的修订,更符合现在产品的特征,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而且通过仪器来检测,更微观,更科学。
应该说,新标准生效后反而对企业提高了要求,比如抽样,过去抽一个样品,现在要求抽五个样品,而且一般抽的时候要抽10个,拿5个作为检测,另外5个要进行封存(作为企业对产品检测结果不认可时的复检留样)。五个样品中只允许有一个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而且对细菌含量进行了定量规定。至于思念食品有关负责人对媒体的辩解,董金狮认为这是对新标准的一种曲解。
让标准走在阳光下
按照董金狮对速冻食品新国标的解释,它是合理、科学的。那为何会引发消费者众多的疑问,甚至怀疑新国标是被大企业捆绑,为了企业利益作出的“倾斜”呢?
《中华工商时报》总编辑助理张立栋认为,新标准从科学角度来说是进一步提升合理性,但就公众而言,解释工作做得不够。因为大家可能认为原来是不得检出,现在是容忍到某个限度,直观的感觉是这个标准由严格变得宽容了。这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解释。
董金狮一针见血地指出,要想让消费者对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更加信任,政策的制定者就应该让标准的制定过程更加公开、透明,让标准走在阳光下。
“公开立标是制定国标的最根本也是最起码的必经程序。任何一项行业标准的出台,应是政府部门、企业、消费者三方合作的结果,但我国由于制定国标的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参与的分量更重,这无形中会影响国标制定的公平性。”董金狮说,“要想守住食品安全底线,仍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 编辑 陈沙沙 □ 美编 阎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