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以物流专业为例
2011-07-02姜燕宁郝书池
姜燕宁,郝书池
(1.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2.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商贸系,广东广州 510405)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就业人数剧增,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考虑到入职初期培训所需要的时间和费用,用人单位倾向于招聘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解决人才供求矛盾,必须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
近年来,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和学生实习的问题,出台了各种政策来进行引导。如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企之间、高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由此可见教育主管部门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实践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1 物流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物流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1)为物流专业建设定位和发展方向提供决策依据。物流是一个在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发展还不完备,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时间短,未形成系统的指导方案,这样就使得高校物流专业在专业定位、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和专业技能要求等方面缺乏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了解区域经济的特点和物流行业发展的趋势,对物流专业建设进行科学的定位,确保物流专业发展规划、实现实践环节的规范化与科学化;通过实习基地的信息反馈,有利于学校在市场导向下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
(2)提高学校和专业的知名度。社会、企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是与该专业的师资科研水平、毕业生综合素质直接相关的。企业的招聘会受到学校和专业知名度的影响。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建设,一方面能够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宣传自己专业的特色与品牌,提高知名度。这对于学科专业的近期与长远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3)是校内实训基地的有益补充。校外实习基地具有开放式、宽口径的特点,是校内教学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物流包括运输、储存、配送等多重功能,而且是一门跨学科、多领域的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受场地、经费的限制,很难涵盖所有功能模块的要求,校外实习基地可以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有益补充。
(4)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物流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建设一支具备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办好物流专业的关键。但是,由于物流专业在我国开设时间短,目前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多数是从经济、管理等专业转型而来的,虽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大多数教师都是从高校到高校,没有企业的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差。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内教师在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和科研能力,在实习基地顶岗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1.2 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首先,学生在实习基地参与真实的工作过程,在接受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也能接受到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方面的教育,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其次,在企业一线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师傅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充分深刻地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工艺和设备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再次,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长,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和方向,形成正确的求职态度。第四,学生通过实习可以了解用人单位对所需人才的基本要求,找出自身的不足,弥补自己的缺陷,为今后成功就业做好准备。
1.3 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1)有利于企业吸收和储备人才。企业都希望能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效率招聘到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通过考查学生的实习情况,企业能比较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减少企业的用人风险;减少试用和考查环节,减轻招聘和培训员工的负担,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2)有利于企业扩大行业影响力。通过接收学生实习,企业可以在物流行业的准人才中进行企业宣传,提升企业在行业的知名度,扩大行业影响力。
(3)有利于企业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通过企业与高校的横向合作,依托高校的师资,为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指导,从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物流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物流专业培养的是从事实际业务操作、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人才,要求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很难实现这双重目标。另外,现有的实习基地建设存在很多的短期行为,合作的深度和高度都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1)学校缺乏促进实习基地建设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学校对实习基地的重视停留在纸面,缺乏很好的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来促进实习基地的建设;甚至依靠实习指导教师的私人关系去开拓,可靠性和稳定性差。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由于校企双方领导、负责人更替等人力资源的变更(特别是企业高层领导的变更),使实习基地的长期有效发展受到影响。
(2)企业缺乏积极性且有很强的功利性。实习基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在现实中,一方面是企业抱怨毕业生理论与实践脱节厉害;另一方面是在实习基地建设的过程中,企业的社会责任感缺乏,不愿意承担过多的社会责任,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局面得不到扭转。很多企业考虑企业效益、商业机密、生产安全等因素不愿接收实习生。有些单位即使勉强接收部分学生,也是抱着把实习生当廉价劳动力、节省成本的目的来对待实习的;当有用人需求的时候才临时找到学校。没有完善的实习计划,致使实习的效果不好,学生由于学不到系统的实践知识,因而产生负面情绪。
(3)学生积极性不高。实习生在对待实习的问题上,顾虑太多,没有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而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实习,宁愿自己去做兼职或者依靠个人关系去联系实习单位。
2.2 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
(1)实习计划很难得到有效执行。由于学校教学计划和企业生产活动的分离,学生的实习受企业生产状况的影响非常大,常常因企业项目变更等原因使实习没办法进行,实习教学计划很难得到执行。特别是把应该全面了解企业运作的实习活动局限在某个部门,甚至某个生产环节。
(2)学生权益很难保障。虽然目前各高校对学生实习工作都很重视,也对实习的方方面面制订了规范要求,但未从根本上理顺高校和企业间的关系,也未能从制度上保证实习生的权益。一是实习经费问题。学校实习经费越来越少,基本起不到作用;而很多实习单位在实习过程中提供很少的实习补贴,甚至有的单位是零补贴,学生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二是学生安全问题。学生实习过程中要离开学校,在上下班途中以及上班的时间里,面临比在学校更大的安全风险,但很少有企业能把学生纳入员工买保险;因为是分散实习,学校也很难买到合适的保险,要么保费太高,要么保险公司不保,使得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学生、企业都感到很大的安全方面的压力。三是在实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劳资纠纷问题,学生作为实习生,不是企业员工,得不到劳动法的保护,相关利益得不到保障。
(3)缺乏校企合作的平台。在物流行业的发展中,物流协会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协会的平台作用甚微,学校很难通过协会的平台与企业建立联系,这与协会自身的影响力以及协会服务的主要方向有关。
(4)校企之间缺乏深度合作。一是内容比较单一,学校仅将实习基地作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途径,而没有发挥其在就业和创业、反馈教学与人才培养、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二是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乏高层互访等方式来保持高校与实习基地间的紧密联系,未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局面。
(5)实习基地运作缺乏管理。一是制度缺乏,实习基地的建立、使用、管理、评价没有统一的管理办法,随意性很强,影响实习基地建设的质量。二是缺乏过程管理,在实习基地运作中过于追求最终目标,导致动态过程管理出现缺位现象,工作不够细化。
(6)缺乏有效的教师指导。一方面,校内的实习指导教师多数缺乏企业背景,没有生产经验,不了解生产流程,很难对学生做到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虽然实际操作能力很强,但是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也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指导。同时,校内和校外的指导教师很难进行有效的沟通,未能就学生的实习计划与执行、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等方面达成一致的意见。
3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模式
3.1 单企业嵌入型
实习基地与生产现场合二为一,依托规模较大、技术先进、管理规范和效益较好、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借助企业现有的场地、设施、设备、技术和指导教师,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企业边生产学生边实习,顶岗实习是主要形式。
3.2 多企业联合型
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由多家企业出资兴建并经营管理的实习基地,其主要目的是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实用性的技能指导和技能鉴定,为用人单位定做和储备专业人才。这种模式体现出市场化却非盈利性的特征,企业自行制定其服务项目和服务收费。当然,政府也可以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进行干预,让企业经营的实习基地也具有一定的公益性。郑州高新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和上海高校学生就业实习与科技创业指导服务基地就属于这种类型。
3.3 政府公共型
指由政府单独出资建设、管理,面向社会开展学生实习、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等实训活动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国内的上海、青岛、无锡和深圳的公共实习基地就是按这种模式来建设,各地公共实训基地的管理体制也不完全相同:上海市实行由政府买单的运行机制,对全社会实行无偿开放服务;深圳市主要实行“成本分担,购买服务”的运作机制,按培训的不同对象,政府给予相应的补贴,对劳动者本人原则不收费;青岛市则实行“自我运作、自我建设、自我发展”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无锡市采取的是公共性与市场化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来购买基地服务公众的培训成果,另一方面基地对其它非公益性服务实行合理收费,来补充日常的运行和管理费用。
3.4 校企合作型
校企合作型是校企之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来组织:一是由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习基地;二是企业出资或资助设备,学校提供场地或人员;三是以企业为主体,学校给予配套的建设。实习基地可以对外承接实际的生产任务,可以为学生提供实习。实习基地除对学校服务外,还可以面向社会其它部门或个人提供服务。
4 长效机制建设的对策
4.1 选择合适的实习基地
物流涉及很多行业和领域,功能复杂、环节繁多、规模不一、形式不同。物流企业所从事的业务类型也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从事的是企业内部物流,有的是专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有的仅提供运输等单项服务,有的则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如何选择合适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各高校物流专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1)选择合适的类型。根据功能和特点的不同,可以把实习基地分为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三类(如表所示)。各高校要根据培养方案的具体安排,在合适的时间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实习单位。
表 校外实习基地的分类和特点
(2)具有较高的专业相关性。物流企业虽然多,但是大多数规模不大,而且涉及的业务类型很多,不是任何一家名叫“物流”的公司都可以当作实习基地,要在社会上找到完全符合物流专业建设要求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初始阶段,学校是处于被动地位的,往往只是考虑先把学生送出去,而没有考虑企业是否符合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了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应要求实习基地具有较高的专业相关性,以保证实习效果。
(3)实习场所和岗位的安全性。物流企业种类多,工作环境复杂多样,不安全因素很多:一是有的岗位要用到相关物流设施设备,学生的人身安全存在风险;二是不同企业的工作场所与物流设备的现代化程度相差很大,有的企业设施设备落后,工作条件艰苦,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三是运输和装卸等物流活动危险性相对比较大,需要有特殊技能和特别许可才能上岗操作,安全管理至关重要。所以,安全因素是选择校外实习基地的重要指标。
(4)较强的合作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区域经济差距的缩小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用工荒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企业和学校合作的主要目标是解决自己的用工问题;有的企业更是看中了实习生廉价的劳动力成本,而没有真正从培养人才的长远目标出发,没有制定详细的实习方案和实习计划,合作只是短期和表面的。
4.2 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机构和机制
一是成立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的,机构健全、管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具有一定权威性的合作组织,推动和保障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二是成立教育委员会、顾问委员会或者教学指导委员会,在研究物流行业与专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定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习指导计划与制定实习内容,并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的开展。三是积极加入物流协会等行业组织,利用协会的平台作用加强校企间的沟通与合作。
4.3 加强宏观政策支持和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一方面要加强政策支持,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实习基地建设虽然具有市场属性,但同时具有教育产品公共性的特征,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健全,教育尚欠发达的时候,必须要靠政策来推动。国外成功的案例就是有力的佐证。如在德国,政府的主要职能除了统筹各方资源、协调各方关系,推动校企合作制度化,还通过资源支持、减免税收和项目扶持等手段推动实习基地的建设,并出台评估与规范的标准、手册等文件。另一方面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学生实习牵涉到经济、人事、税收、保险和劳动保护、知识产权等各个方面,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协调各方面关系;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提高各参与方的积极性。
4.4 加大经费投入
充足的经费支持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物质保障,政府和学校都责无旁贷。由于传统办学理念和高校扩招等因素,高校实习经费投入长期不足。学校应改变办学理念,重视实践教学,保证经费的稳定增长;合理规划和统筹实习经费的使用办法,完善经费管理制度,加强实习经费的监督。政府也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保证因扩招和实习比例加大而带来的经费增加,保证企业实习教学环节的有效开展。并成立专项基金,来支持有关实习基地建设方面问题的研究,为实习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4.5 加强交往、深度合作、互惠互利
校企交往中,信誉和情感在实习基地开拓和后期建设中至关重要。协议或者合同只是一种形式,更多的需要依靠良好的合作关系来维系。可以建立高层互访制度、负责人沟通渠道以及校企联谊活动等方式增加与企业的交流;也可以通过检查实习基地、与单位负责人座谈等方式听取各方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意见。校企合作不能讲排场、走形式,不能签个协议或者挂个牌就完事,要有实质性的合作,真正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我国物流发展起步晚、水平低,许多物流企业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管理水平低下。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为企业提供技能培训、业务流程再造、技术创新等服务,建立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真正创造互惠互利的局面。
4.6 注重系统规划和内涵建设
实习基地的建设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行业特征、学校专业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系统规划。一是类型上要合理规划,为认识实习、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找到合适的企业;二是层次上要合理规划,企业水平要保持一定的层次性,不能全是行业内最优秀的企业,也不能全是行业内最差的企业;三是地理分布要统筹规划,经济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的企业应该都要有。另外,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可盲目追求数量,要不断提升校外实习基地的质量和层次,注重实习基地的内涵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周峰.21世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4):164.
[2]许红.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1):16-17.
[3]邓永胜.高职高专物流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与建设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61-65.
[4]屈俊林.本科专业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研究[J].职业时空,2010,(01):104-105.
[5]赵凯.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基于河南财经学院教学实际[A]. 教育部中南地区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教学研究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0,(07):500-505.
[6]张安富.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73-75.
[7]詹一虹.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J].教育研究,2006,(09):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