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2011-06-30努伦古丽依拉洪买地尼亚提
努伦古丽·依拉洪,买地尼亚提
急性脑梗死(ACI)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复发率和病死率均高的特点,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因此其预防和治疗是临床工作中的研究热点,目前用于治疗该病的药物较多,而自由基清除剂是近年来神经保护剂研究热点,有研究[1,2]显示,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及日常生活能力。我院于2008年1月—2010年1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ACI患者90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检查证实,发病<48 h,年龄<80岁,排除有活动性出血或出血倾向、严重意识障碍、严重心力衰竭及肝肾功能损害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 42岁~ 78岁(57岁±18岁);病程(18±5)h;伴有高血压病 26例,糖尿病15例,高血脂 14例;基底节区梗死30例,脑叶梗死8例,多发性梗死 5例,脑干梗死 2例。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SSS)评分标准分型:轻型(0~15分)18例,中型(16分~30分)20例,重型(31分~45分)7例。对照组 45例,男 26例,女 19例;年龄41岁~78岁(58岁±18岁);病程(18±6)h;伴有高血压病28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12例;基底节区梗死28例,脑叶梗死 10例,多发性梗死4例,脑干梗死3例;SSS评分:轻型19例,中型21例,重型 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以丹红注射液(济南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支10mL)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输注,每日1次,同时给予依达拉奉(商品名必存,每支 10mg,由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输注,每日2次,连用14d;对照组单用丹红注射液20m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输注,每日1次,连用14d。两组常规治疗如调整血压、血糖、血脂、降颅内压等相同,均未使用溶栓、抗凝、降纤等药物。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浆黏度、血浆还原比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肝肾功能,血、尿、便常规,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神经功能评分SSS评分标准制定。基本治愈:SSS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SSS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级~3级;进步:SSS评分减少8%~45%;无效:SSS评分减少<18%;恶化:SSS评分增加≥18%。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见表2) 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7d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14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s)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7d 治疗后14d对照组 45 21±9 17±8 13±71)治疗组 45 22±9 15±7 9±41)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3 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s)
组别 n 血浆黏度(mPa·s)高切 低切血浆还原比黏度mPa·s纤维蛋白原g/L对照组 治疗前 45 4.7±0.3 12.8±0.6 8.7±0.9 4.2±0.7治疗后 45 4.5±0.31) 12.1±0.71) 8.0±0.91) 3.7±0.61)治疗组 治疗前 45 4.7±0.3 12.5±0.4 8.6±0.9 4.8±0.8治疗后 45 4.4±0.51)2) 12.0±0.41)2) 7.8±0.91)2) 3.0±0.91)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有1例患者血谷丙转氨酶(ALT)45.8 U/L,谷草转氨酶(AST)50.2U/L,1例血尿素氮(BUN)9.6 mmol/L,均未停止依达拉奉治疗,停药后指标很快恢复正常。两组均未见出血、过敏或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因脑血管痉挛、血栓形成与闭塞,使相应供血区域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坏死区周围形成“半暗带”。急性脑缺血期间及再灌注后会产生大量有害自由基,而自由基的产生是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之一,可引起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蛋白质氧化和DNA损伤,从而导致细胞膜损伤、脑水肿和神经元坏死、凋亡,引起神经功能障碍。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大量实验研究表明[3,4],依达拉奉可有效清除脑缺血-再灌注后增加的有害自由基,减轻神经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缩小缺血半暗带区的面积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5,6]。
丹红注射液主要由丹参和红花二味药物组成,主要成分为丹参酮和丹参酚、红花黄色素等。其作用机制为:丹参酚酸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显著降低血浆的血栓素B2(TXB2)水平[7];丹参能扩张血管,是一种强抗氧化剂,能有效清除机体内的氧自由基,降低血黏度,改善微循环;红花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红花黄色素可抑制血小板过度激活,而红花含有的黄醇酮及其苷类具有抗凝血,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血浆纤溶酶的活性,抗血栓、耐缺氧、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功效,可有效防止缺血缺氧对神经元的损害,从而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大量药理研究表明[8-11],丹红注射液具有降低血黏度及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节血栓素A2和前列环素的平衡,影响血栓形成,有化瘀功能;能清除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时产生的自由基损害;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从而起到修复和防治各种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延缓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发展,改善预后;同时具有血管调节作用,扩血管,降血压,激活和恢复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增进脑血流量,改善大脑缺氧,同时也可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对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后能明显降低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增进脑血流量,明显改善大脑缺氧,恢复缺血区供血,同时也可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对脑组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依达拉奉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能起到协同作用,可更有效的改善脑梗死急性期的脑部血液循环,减轻梗死后脑组织的缺血坏死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因运动障碍所致的病残率,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预后,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丹红注射液,而且安全性高。
[1] 狄晴,葛剑清,陈道文,等.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4,17(3):184-186.
[2] 顾学兰,丁新生,狄晴,等.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24(2):113-116.
[3] 邢海波,李刚.依达拉奉多器官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新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6,20(5):305.
[4] Zhang N,Komine-Kobayashi M,Tanaka R,et al.Edaravone reduces early accumulation of oxidative products and sequential inflammato ry responeses after transient focal ischemia in mice brain[J].Stroke,2005,36(10):2220-2225.
[5] 李检生.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脑保护作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33(2):125-128.
[6] 张苏明.脑血管病诊治研究新策略探索及其评价[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3-6.
[7] 杨佳,张毅,秦彩玲,等.丹参、三七的有效部位对正常大鼠血小板黏聚性及TXA2、PGI2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4,10(5):21.
[8] 王晓焕,苏苹,何宇梅.丹红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脑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4):286.
[9] 辛勤,李秀芳,司端运,等.丹参红花注射液对实验性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成药,2004,26(3):222-224.
[10] 刘杨,林晓丹.红花注射液的临床应用[J].人民军医,2006,49(1):41.
[11] 邰明辉,刘兰梅,马仁强,等.丹红注射液一般药物学实验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3):33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