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诺九年,义工老师病房学校守护小星星

2011-06-29栋天

分忧 2011年6期
关键词:太郎白血病义工

栋天

他建起了“病房学校”

彭培斌,在武汉市胭脂路小学担任数学老师。2002年12月,他从报上看到一则启事,武汉协和医院儿童血液病中心招聘义工,心里不禁一动,他去报了名。

彭培斌有个读小学的女儿,可他没对妻子和女儿说这件事。就在他踏进协和医院儿童病房的第一天,就目睹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生离死别:一个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离去了,病房里传来一阵惊天的恸哭声。随着一阵阵哭叫,病房外走廊上立刻聚集了一群十岁左右的患儿,他们的头上大多戴着绒帽,那一个个惊恐和期期艾艾的眼神,那一张张挂着泪珠的小脸,还有他们父母那黯然绝望的表情,让彭培斌的身体止不住一阵颤抖。有个女孩拼命地拉着母亲的胳膊,哭着说:“妈妈,我不住院了,我要回学校参加期末考试!”女孩的母亲则眼泪汪汪地要将她拉回病房。

彭培斌何曾见过这种阵势,眼泪滚到脸颊上,腿再也无法从病房挪开。

第二天上午,彭培斌在学校教完课后,从武昌乘了将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赶到汉口协和医院,走进昨天哭着要回学校的那个女孩住的病房。女孩名叫汪俪,12岁,来自湖北荆州,上小学五年级,是在一个月前住进协和医院的。彭培斌上前拉着汪俪的手,微笑地对她说:“我是这里的义工。我也是老师,教五年级数学。以后,你落下的课,我来帮你补,好吗?不光是数学,语文我也可以教。”汪俪静静地听着彭培斌的话,突然弯起一根手指,勾着彭培斌的手指说:“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脸颊上露出两个好看的笑涡。“一百年不许变!”彭培斌紧紧地拉了一下她的手指,和她相视而笑。

很快,汪俪就和他打成了一片。彭培斌在病房给汪俪辅导,一些孩子可怜巴巴地在门口张望着,或者直接拿着书本跑进病房,要彭培斌也帮他们辅导功课,他们的家长则跟在后面。每当这时,彭培斌的心总是揪成一团。身患白血病的儿童将要面临长期治疗,他们甚至几年内不能再回学校上学,可是他们太渴望读书了!彭培斌辅导完这个再辅导那个,可还是顾不过来。一天,彭培斌向儿童血液病中心主任金润铭教授建议成立一个“病房学校”,让患有白血病的孩子们在病房里接受教育。金润铭教授欣然接受彭培斌的建议,并征求了孩子和家长们的意见,他们一个个欢欣鼓舞,一致推选彭培斌当“病房学校”的校长。

彭培斌开始了“病房学校”的筹备。中心特意在病区找了一间最大的房子作为教室,和彭培斌一起应聘义工的二十多位志愿者成了“病房学校”的老师,他们中有离退休教师,有公司职员,也有在校大学生。

营造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彭培斌没想到,“病房学校”成立后的第一堂课,汪俪就提出了什么是“死亡”的问题。她站在教室里,对彭培斌提问道:“彭校长,您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死亡吗?我们很害怕死。”这个问题让彭培斌措手不及。从六七岁到十多岁的孩子,有那么多双懵懂、天真的眼睛在注视着他,如果他告诉他们“死亡”的真相,他们还会安安静静地呆在这儿听他讲课吗?有些家长也坐在孩子旁边,正一脸紧张地看着他,他既不能平静地向孩子陈述死亡的秘密,又不能回避孩子们的问题,它一直就像是悬在孩子们头顶上的一把剑,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刺穿他们那稚嫩的咽喉。他经过短暂的思考之后,说出了这样一番话:“你们还小,可能还不懂得它是怎么回事。我给你们打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人累了都要睡觉一样,那就是去一个地方小睡一会儿。那里没有凶猛的野兽,只有美丽的蝴蝶啊、小天鹅啊、小白兔啊。还可以打另外一个比喻,如果你们听过嫦娥的故事,那就像是到了月亮里,人在那儿就像是跳舞的嫦娥。”孩子们顿时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家长们紧张的表情也开始松弛下来。有个男孩居然说:“既然那么美,去那儿有什么可怕的呢?”小伙伴顿时发出一片嘻嘻哈哈的笑声。汪俪说:“彭校长,我们不害怕了。”

一天,汪俪对彭培斌说:“彭校长,你知道我们最讨厌什么颜色吗?白色的病房、白色的床单、白色的墙壁,我们最讨厌的就是白色。为什么不能把我们的教室刷成别的颜色呢?”彭培斌问了别的孩子,他们说出了几乎同样的看法。“我喜欢红色,因为它看上去热情,不像白色那么冷。”“我喜欢绿色,因为它是植物的颜色,也是春天的颜色。”彭培斌听了既震惊又感动,他从中看到了孩子们对生命的强烈渴望。他立刻组织“病房学校”的老师们,把白色的教室刷成粉红色,并在墙上画了一些绿色的森林、蓝色的湖泊以及孩子们所喜欢的小动物,还让孩子们在墙壁上贴上他们画的卡通画,将教室装点成童话般世界的样子。后来,从教室到病房外的整个走廊,都成了一片由粉红色和绿色构成的童话世界,在这里孩子们再也感觉不到死亡的恐惧。

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彭培斌一心扑在“病房学校”,可这不仅没有一分钱报酬,每个月还要倒贴几百元交通费和手机费。妻子原以为他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并没有加以阻止,后来看他连女儿的学习也没有时间过问,越来越感到不可理解,两人为此一再爆发争吵。妻子原在一家工厂上班,下岗后到一家私营企业打工,每月工资只有几百元。经济的窘迫让夫妻相处日趋艰难。

别碰掉孩子们头上的帽子

彭培斌刚见到汪俪时,她还长着一头浓黑的头发,用橡皮筋扎着一条马尾辫,在肩后悠来荡去,煞是可爱。可是,随着一次次痛苦的化疗,她头上的头发几乎已经掉光,不得不像别的孩子一样戴上了一顶绒帽。

在“病房学校”,光头几乎是每一个孩子的外形标志,他们都有一顶或者几顶帽子,尤其是女孩子们,因为化疗她们那一头美丽的头发落光了,戴上帽子可以让她们显得不那么自卑。彭培斌必须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的自尊,规定任何人都不能碰他们头上的帽子。一天,一个新来的大学生到“病房学校”做义工,他见汪俪额头上冒着汗,出于好心帮她摘掉了她头上的帽子,没想到汪俪当即大哭起来。旁边有个戴帽子的小男孩跑过来,扯扯汪俪的衣角,轻轻地说:“姐姐不哭,光脑袋不怕,你把自己想成西瓜太郎就行了。”彭培斌一边安慰汪俪,一边问那个小男孩什么是“西瓜太郎”?小男孩说:“西瓜太郎”是日本动画片里的小英雄,他光着小脑袋,头上顶着西瓜皮,表现得既聪明又勇敢。”彭培斌恍然大悟。

晚上,彭培斌回家问女儿到哪里能买到“西瓜太郎”的卡通画?女儿笑着说:“爸爸怎么也喜欢上了日本动漫,难道不怕人笑话吗?” 彭培斌说了下午发生在“病房学校”的事。女儿自告奋勇地说:“我知道哪儿有卖的,这个任务您就交给我吧。”第二天中午放学,女儿把二十张“西瓜太郎”的卡通画送到了彭培斌的手上,还给汪俪买了一顶漂亮的绒线帽。当天下午,他将这些卡通画贴满教室和整个病区,把帽子送给了汪俪。此后,一旦有小朋友因为化疗失去了头发而哭泣时,所有的小朋友都会站在这些卡通画前鼓励他(她),从此“西瓜太郎”成了病区孩子们最崇拜的“偶像”。

转眼,已有一年多时间了,彭培斌和妻子的婚姻却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妻子首先提出离婚。彭培斌同意了。家就这样说散就散了,女儿判给妻子,他几乎净身出户,回家跟快80岁的老母亲住到一起。

精心守护无怨无悔

2004年10月,汪俪出院了。汪俪既为自己终于要走出白色的病房而感到高兴,又为自己即将离开彭培斌和“病房学校”的同学而难过,她将掌上游戏机送给那个熟悉“西瓜太郎”的小男孩,还特意买了一只电剃须刀送给彭培斌,让他“不要忘了刮胡子”。

能这样送走汪俪,对彭培斌来说已是一种极大的安慰。有的孩子却不是这样走的。那个熟悉“西瓜太郎”的7岁男孩,后来因病情加重住进医院的层流病房(外面的空气进入不了病房),一天他对妈妈说想见见彭培斌,可那一阵彭培斌正好感冒呆在家里,怕将细菌带进病房,没有及时赶去看他。两天后,彭培斌接到护士长的电话,说男孩“走了”。等彭培斌打的赶到医院时,他的病床已经被收拾过了,汪俪转送给他的那只掌上游戏机还在。彭培斌捧着游戏机,流着眼泪说:对不起,叔叔来迟了!

孩子们是流动的,只有彭培斌周而复始地在“病房学校”忙碌。因为投入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他不得不从学校辞职,没有了任何收入。后来,到“病房学校”做义工的大学生多了,他可以抽出一些时间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双休日他到一些学校或培训班给学生上培优课,少时每个月有几百元,多时则有千元左右,可算一下每个月的花销,光电话费和交通费就需要三四百元,他还要承担女儿的抚养费。然而,这一切他都坚持了下来!

但是,不幸还是常常发生。2005年冬天,汪俪因为病情复发再次住进协和医院。当时因为血液科病房紧张,她住进了儿童内科病房。汪俪回家后,在治疗上受到极大的影响,最终导致病情复发,已没有挽救的机会了。过了几天,汪俪便“走了”。

难道儿童患了白血病,真像有些人说的最后只会落个“人财两空”的结局吗?不是!其实,儿童白血病80%都可以治好,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治疗的时间比较长,一般需要三年左右,如果再有五年不复发,接下来就比较安全了,这意味着需要高达二三十万元甚至更高昂的费用,还有高度的耐心。大约有六成的人没能坚持到最后,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被拖垮之后,最终无奈地选择了放弃。彭培斌在“病房学校”呆久了,也不知不觉地成了“专家”,他真想对那些家长大声疾呼:别放弃!也想对社会大声疾呼:帮帮孩子们!

武汉洪山区的陈亚菲就是因为姑姑的不放弃而获救。这个8岁的小女孩住进医院后,她做草坪生意的姑姑倾其所有,终于治好了她的病,现在她已经是学校晚会上的小主持人、舞蹈明星。而同是武汉的刘嘉良则得到了一位在中国做生意的加拿大籍华人30多万元的资助,进行了脐血干细胞移植之后,痊愈出院了。一颗颗曾经不幸的小星星正从一片死海中被众人托起,这正是爱和耐心结出的果实!

2011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病房学校里来了一对恋人。他们都是武汉一所大学大三的学生,其中女孩患了凶险的M5型白血病。在住进协和医院化疗时,她和彭培斌、还有“病房学校”的孩子们有了接触。当她对生命感到最为绝望之际,女孩曾一度想中断学业,并逃避守候在她身边的男友。彭培斌一再地鼓励这个女孩要坚持学业,不要逃避爱情和生命。“病房学校”里的几个白血病孩子,给她送上了一束鲜艳的玫瑰花,一个12岁小姑娘拉着她的手说:“姐姐,活着多好啊!你可以跟哥哥牵着手,在青青的草地上玩耍,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说话,在湖边唱歌......”女孩搂住这个12岁的患病小姑娘,眼泪止不住地滚了下来。她的恋人告诉彭培斌:医院正在为她联系中华骨髓库、并向台湾和香港的骨髓库求援。他激动地表示:自己会永远支持她,用爱温暖和鼓励她战胜病魔!

2011年6月,彭培斌的女儿即将参加高考。女儿学习成绩很好,而且非常理解和支持他,这是他内心最大的安慰。为了“病房学校”的孩子们,他失去了家,但他却得到了更多孩子的爱,他并不孤独。

目前,彭培斌正准备在“病房学校”的基础上,再建一个网络课堂,在大学生志愿者们的帮助下,这个网络课堂已开始启动。他还有一个最大的梦想,就是建立一个专项基金,帮助那些家庭贫困的白血病儿童,让更多的人来帮助这些受难的小星星!

责编/昕莉

猜你喜欢

太郎白血病义工
孤独是基本条件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细节处见真情
带上孙子做义工
当义工,好处多
阅读理解Ⅰ
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连慈善义工工作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