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变的天气”一课的“后茶馆式” 教学

2011-06-27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200040盛丽芬

地理教学 2011年15期
关键词:风向茶馆风力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200040)盛丽芬

上世纪80年代,上海教育专家段力佩先生提出“读读、议议、练练、讲讲”有领导的“茶馆式”教学,不但为教育理论工作者赞同,也为教育实践工作者热追。 “后茶馆式”教学继承了“茶馆式”教学的两个最基本核心:学生学的逻辑结构和上课的“议”为核心,同时又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弊端。“后茶馆式”教学提出课堂教学关键干预因素:一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不讲;二是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展与解决。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效能,笔者运用 “后茶馆式”教学对六年级的“多变的天气”一课进行循环实证,发现自己课堂设计正悄然改变。

一、动态研究先学学情

“后茶馆式”教学强调以学论教,教师要讲学生自己不能学会的。为了判断学生是否自己能学会,一定要让学生先自学。既然让学生先自学,对于学生学情的研究不能停留在先自学之前,还要研究先自学之后。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学情是怎样的?可以从平时与学生的沟通中观察到:他们能辨认出天气预报中晴、多云(前面是太阳,后面是云)、雷雨、雪等较为形象的气象符号,不熟悉沙尘暴、霜冻、冰雹等较为抽象的气象符号;学生能举出天气变化影响生活、生产的实例,但尚未能意识到天气变化对各行各业、对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这些都表明六年级学生思考问题方式主要是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

“后茶馆式”教学提倡的学生先自学,在时间、方法、方式和内容上呈现多样化,这为教师深入研究学生自学之后的学情提供创造性空间。

笔者认为:教材第一部分“看天行事”介绍天气的定义及天气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学生基本能看懂,就不作为重点内容;教材第二部分“天气预报”中风力、风向符号的表示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第三部分“灾害性天气”的内容,学生能自学,但未必会联系实际生活。故选择教材第二部分“天气预报” 让学生自学。自学可以是书中学,也可以是做中学。最初,笔者倾向于做中学,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记录最近五天的天气状况,恰巧最近五天天气状况稳定,学生的记录较为相似,且有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之嫌。权衡再三,采取课本中的方式自学“天气预报”,考虑到六年级学生年龄尚小,教师列出自学提纲,并提醒同学阅读过程中要划出重点,提出疑惑。通过研究自学之后的学情而设计的教学,不仅提供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机会,也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二、充分暴露“相异构想”

学生根据自学之前生活经历、自学之后学习经历,对事物产生形形色色的想法。有的能帮助学生掌握这项知识,甚至超越这项知识,更多的是错误的或者是不全面的、不深刻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在学生脑中错误的想法之前加上正确的,过了若干时间之后,正确的跑掉,留在学生脑中的还是原来错误的想法。因此,“后茶馆式”教学鼓励教师要有意识地、适当地把学生的各种想法充分暴露出来,并加以解决。

为了充分暴露学生的“相异构想”,就要研究学生在自学“天气预报”后,可能会产生的“相异构想”。笔者与经验丰富的教师们交流中发现:学生可能会搞错多云和阴的气象符号;读卫星云图时,对于黑色、灰色、白色所代表的天气情况可能会混淆;“相异构想”最多的就属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具体有以下情况:一是将风尾方向画在相反方向,看出学生对风向的概念不详,不知道风从哪里来就是风的方向;二是误将风尾画在风向杆的左侧;三是风力八级以上未画风旗,仍用长划线。

既然学生“相异构想”主要集中于气象符号的表示,笔者结合本校风云社(校气象站)采集到的气象信息,围绕气温、降水、风向风力、卫星云图等气象知识设计学习单。通过“练练”这份学习单来检验学生究竟哪些已经学会,哪些还没有学会,哪些学生自己认为学会,实际上并没有学会。

1.1 月20日的最高气温是_________,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往往出现在_________时。

2.采集到降水量数据的日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4月15日的风向、风力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5月1日的天气状况,推测上海地区在卫星云图上表现为_________(黑、灰、白)色。

三、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后茶馆式”教学以“议”为核心,而“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的主要形式,教学中有没有议论,可以说是灌输式与启发式教学的分界线。所以,“后茶馆式”教学的本质是提倡一种平等、和谐的对话式教学。

生生对话中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部分疑难问题。本校曾调查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其中比例最高的是同伴学习。细细推敲,同伴学习中不仅自学没学会的学生受益,教别人的同学对这部份知识理解也更为深刻。鉴于本份学习单主要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故安排同桌之间共同完成,并允许学生参考教材中相关资料。教师在巡视中发现,第1题中是否需要填写气温单位°C?第2题中降雪、大雾、雷雨天气是否能采集到降水量数据?第4题中多云天气在卫星云图上究竟表现为黑色、灰色还是白色?基本在同桌之间的质疑、议论中得以解决。

师生对话中运用生生差异突破难点问题。学习单第3题画出西南风3~4级天气符号,充分呈现学生先学之后对于风向、风力符号这部份知识的潜意识,巡视中发现“闪光点”较少,“相异构想”占多数。针对学生主要的“相异构想”,教师可邀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如图①、②、③所示)。

面对不同的画法,有学生指出图①只画一个气象符号可加以排除;有学生对图②所画的风向提出质疑,认为划线画在东北方向,表示风吹来的方向是东北风,而非学习单所要求的西南风;有学生对图③中划线的方向提出困惑,依照他的观察划线总画在竖线或斜线(即风向杆)的右侧,有点像字母“F”。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可画出正确的图示,如图④。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归纳出画风向、风力符号的要诀:一是确定气象符号的数量,二是根据风向画风向杆(有竖线、斜线两种可能),风尾(长、短划线)画在风吹来的方向;三是风尾(长、短划线)画在风向杆的右侧。为了让同学对风向、风力符号有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教师可联系“平时乘地铁下站时提示语句:请往右边(根据地铁的前进方向判断)车门下车”的生活场景来迁移风向知识,还可借用风压定律(即白贝罗定律)“背风而立,风尾在左侧”指导学生画风向、风力符号。

“多变的天气”学习单记录人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

四、有效激活德育内涵

“后茶馆式”教学明确指出:激活所有学科的德育内涵将成为所有教师的神圣责任。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与技能”的主渠道,也应该,也必须成为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在此次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激活地理学科中德育内涵。

首先,深入分析学情,挖掘潜在的德育资源。初中地理学科中的德育内涵丰富,教师有必要明确这一节课中究竟有哪些可供开发、利用,以及可被激活的德育资源。对于“多变的天气”一课,六年级学生大多能看懂教材中“灾害性天气”的知识,但在实际生活究竟该如何防灾、特别是在野外生存环境下遇到灾害往往会手足无措。其实,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对天气的变化进行观测基础上总结出大量气象谚语。如果教学中补充一些气象谚语知识,学生既能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善于思考、归纳、积累生活事例的科学态度,又能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另外,教材中有关“灾害性天气”知识中蕴藏着生命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将生命教育逐步挖掘,让学生不断去感受、体验及捕捉,学会珍惜和保护生命。

其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生成性德育资源。为了渗透生命教育内容,笔者最初请同学思考:①在野外观测哪些事物可预知天气?②如遇到雷暴雨天气该怎么办?由于设计的问题过于简略且远离学生生活,难以有效激发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笔者结合复旦学子游黄山迷路、舟曲因暴雨引发泥石流新闻事件,设计以下情境:

①大学生小林和朋友准备七月中旬到四川九寨沟游玩。由于准备措施不充分,下午五点多,发现GPS失灵,手机无信号。如果你是小林,你会观察周围哪些事物来预知天气? ②若遇雷暴雨天气,如何保护自己?若暴雨引发泥石流该如何撤离?

在模拟旅游情境下,学生开始相互交流野外预知天气方法、遇到灾害性天气及其引发次生灾害该采取的措施,交流过程中互相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附:教学流程

2.练练:学习单(记录学生潜意识)暴露 “相异构想”。3.议议:各种答案 质疑解疑。 生生互动。4.讲讲:(视情况)1)气温单位、探究一天中出现最高、最低气温时间2)区分降水、降雨、降雪3)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4)卫星云图中多云呈现。两人完成,参考课本。一.集思议天质疑、解疑、倾听。师生互动。二.1.七月中旬自助游九寨沟,恰逢手机等失去联系功能,观测哪些事物可预知天气?风、云、雨、雷、雾、动植物等(结合天气谚语)。慧眼识天联系自学中知识,交流可供观察的客观事物。2.若遇雷暴雨天气,如何保护自己?若暴雨引发泥石流该如何逃离?参考课本资料,发言交流。通过野外旅游情境体验,学会预知天气,特别是如何面对可能发生的灾害性天气及次生灾害。拓展:气象达人夏天,2011西安世园会可能会遇到哪些灾害性天气?如何应对?参考课本资料,发言交流。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

猜你喜欢

风向茶馆风力
《茶馆》
海上漂浮式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研究
逆风歌
CeMAT Asia 2017:聚焦“智慧物流”引领行业风向
大型风力发电设备润滑概要
行业统计带来哪些风向?
清雅茶馆
你会测量风力吗
如何选择风力发电机组的CMS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