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2011-06-25□文/张霞
□文/张 霞
一、引言
利率市场化自20世纪七十年代后浪潮席卷着全球。利率市场化在增进发展中国家现有金融市场效率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满足现实经济高效运行的需求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它也在相当程度上激化了金融固有的脆弱性,促使商业银行危机频繁发生,利率风险也随之上升为银行的主要风险。利率风险不仅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而且资产、负债的市值因利率变动而变动,波及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进而引发流动性问题。我国的利率市场化也将是不可避免的选择。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影响,我国国内商业银行如何应对,这对它们的经营和发展产生十分重大的影响。利率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经济金融现象,它贯穿于资产负债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现实金融生活中,考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运动轨迹与特点,对于研究从根本上防范与化解利率风险的方法和措施,提高利率风险管理的实践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回顾
在我国,自从1996年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以来,国内理论界开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及其管理。关于利率风险的管理,多数文献都谈到要建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如黄金老、刘刚、向力力三位专家在考虑了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和建立健全利率的内控机制上对利率进行监测以及衡量利率风险。在利率风险度量模型方面,国内许多学者都通过对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的成因及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在国外,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西方学者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研究基本上趋于成熟,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并在实务界广泛应用。彼得罗斯在《商业银行管理》书中介绍了利率风险的测量、控制与管理的方法和一些利率衍生产品工具以及这些方法和工具的应用。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专门发布了《利率风险管理原则》用来指导商业银行如何控制利率风险。近年来利率风险管理出现了全面管理的趋势,同时西方商业银行也逐渐把被动的利率风险管理发展为主动地进行利率风险的管理。
三、我国利率风险管理分析
利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从事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活动中,因市场利率发生变化而蒙受资产负债净收益水平下降等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以及利率的意外变动而造成银行的盈利状况和市场价值对其预期值的偏离。狭义上利率风险仅指利率波动造成的损失,指利率变动导致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或实际成本高于预期成本,以及银行净值的实际市值下降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
表1 利率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表2 中国建设银行2008年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表3 招商银行2008年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一)利率风险管理分析
1、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定价的资产或负债。短期及浮动利率资产(负债)和即将到期的资产(负债)属于利率敏感类。利率敏感性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之间的差额。用公式表示为:利率敏感性缺口(GAP)=利率敏感性资产(IRSA)-利率敏感性负债(IRSL)。若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GAP>0,则称此缺口为正缺口或资产敏感型;若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即GAP<0,则称此缺口为负缺口或负债敏感型;若ISG=0,则为零缺口或资产与负债相匹配。缺口管理方法是商业银行用来应对利率风险的一种以收益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旨在根据利率变动的趋势,使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最大化,净资产价值最大化。具体而言,它是通过控制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缺口的大小实现对利率风险的管理。(表1)
从表2可以看出,中国建设银行1年以内累计利率敏感性负缺为1,886.81亿元,较上年减少5,225.54亿元,主要是由于3个月以内负缺口减少及3个月至1年的正缺口增加。3个月以内利率敏感性负缺口较2007年减少2,110.43亿元,主要是受央行连续多次降息。客户降息预期增强的影响等。这表明一旦利率上升,净利息收入会下降,而其他各期均为正缺口,意味着一旦利率下降,净利息收入会减少。(表2)
从招商银行2008年利率敏感性缺口分析表可以看出,该行3个月内累积缺口为-1496.14亿元。不过较大的短期负缺口主要是由活期存款引起的。在其他各种期限下,该行均属于资产敏感型。即一旦利率上升,净利息收入将增加,一旦利率下降,净利息收入将减少。(表3)
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对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交通银行2008年末的财务报表进行计算整理,得到其各自的利率敏感性缺口和利率敏感性比率,结果呈现类似的特点:3个月内呈现累积负缺口,而其他期限各家银行情况不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和交通银行3个月内、3个月至1年两期的累积缺口均为负;只有招商银行3个月内保持累积负缺口。出现这种差异是因为各个银行管理利率风险的能力不同。保守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是使利率敏感性比率保持在l左右。但是,由于市场普遍预期利率会上升,积极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则应使资产负债表保持资产敏感性缺口。这样不仅防范了利率风险而且还能够获得额外的收益,因此商业银行通过对贷款重定价期限的调节,使累积负缺口的期限越短越好,那么就可以使总体的累积正缺口更大。在这一点上,招商银行适应了利率的走势,采取了积极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其他银行则稍显不足,但大多数也都将负缺口保持在一年以内。
2、利率敏感性比率分析。当GAP>0时,即IRSA>IRSL,敏感性缺口为正,称之为资产敏感性缺口,此时利率敏感性系数大于 1;当 GAP<0 时,即 IRSA 表4 2001~2009我国银行利率敏感性比率 上述数据显示,国有商业银行的比率均大于股份制银行的指标,说明前者面临更大的利率风险。其中,中国银行在三家国有商业银行中的比率最高,一旦利率变动,其净利息收入变动最明显。浦发银行在三家股份制银行中的敏感性比例最接近1,当利率变动时,其净利息收入变动相对较小。在现行金融体制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是非常薄弱的,利率风险管理体制尚需完善。 3、VaR模型分析。VaR的含义是“处于风险中的价值”,是指市场正常波动下,在一定的置信水平和未来特定的持有期内,某一金融资产或证券组合的最大可能损失。它可以用公式直观地表述出来: 其中,△P为资产或资产组合在持续期△t内的损失;VaR为置信水平c下处于风险中的价值。根据以上定义,计算VaR一般需要考虑以下两个因素:置信水平c的大小和持有期△t的长短,未来资产组合价值的特征分布。这两个参数的选择涉及到很多因素,参数选择的不同对最后计算结果的影响也不同,在实际应用中要结合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安排。为了计算某一投资组合的VaR,在确定了持有期以及置信水平这两个重要参数以后,还必须分析给定头寸或资产组合未来收益率的分布特征。从实际情况来看,收益率一般不会准确地服从某一特定的参数分布,但大量的统计结果显示,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里,收益率会体现出正态分布的特性。不同的收益率分布情况下VaR的计算方法也不相同。VaR方法因为其能够以单一的数值综合变现商业银行的整体利率风险水平,对商业银行因利率波动而受到的资产市值分析作出了一定的度量,该方法已经成为国外很多金融机构最常使用的风险利率度量工具。 VaR模型的定义是指在一定的持有期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要素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某项资金头寸、资产组合或机构造成的潜在最大损失。VaR越大,利率风险越大。 (二)我国利率风险管理现状。目前我国利率风险管理方面主要是采用利率敏感性分析法,随着利率调整的加快、利率风险的加大,已经有许多商业银行尝试运用利率敏感资产与敏感负债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资产负债状况,并根据对利率趋势的预测和判断,在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对资产负债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防范利率风险,争取较好的财务效益。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较低,利率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尽管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水平近年来不断提高,但仍然与西方商业银行成熟的利率风险管理存在巨大差异,离2003年新巴塞尔协议监管要求也有很大距离。 VaR模型在我国的应用都存在其局限性。从我国现阶段来看,计算持续期需要确定合理贴现水平和利率期限结构的国库券收益率曲线,而我国目前国债市场品种少,交易量不大;其次在我国信用风险突出的情况下,更加大了持续期计算困难程度等因素的局限性。然而,VaR模型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障碍。由于我国金融体制和银行经营机制方面的原因,我国各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长期处于忽视状态,在数据收集和分析方面的工作非常不够,在我国目前采用VaR模型明显是成本大于收益,因此目前在我国使用持续期和VaR模型方法衡量利率风险较为困难,但这两种方法都有其特点,优于利率敏感性分析法,是未来我国利率风险衡量发展的方向。 我国存款利率严格管制和贷款利率相对浮动的存贷款利率体制,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只能持有具有浮动利率的中长期贷款,而不能持有浮动利率的中长期负债(存款),所以很难通过负债结构调整和适当的负债利率安排来消除利率风险;同时,尽管同业拆借已经市场化,贷款定价也实施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化,但由于竞争性的市场尚未形成,国有银行在银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一些中小银行很难获得定价的自主权;还有利率风险管理观念滞后,受长期利率管制的影响,商业银行对利率变动反映较为迟钝,经营层对于市场化意识认识不够,利率管理基础工作较弱,只是被动应付;具备利率管理要求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操作经验的人才较少。 (一)商业银行利率管理体制尚需完善。由于利率风险管理体制的不健全而产生利率管理的滞后,从而转化为利率风险。一方面商业银行缺乏管理的动力。现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侧重于对安全性、流动性的管理,主要关注的是信贷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缺乏对利率风险的有效监管,因此商业银行难以形成有效的经营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难以有动力进行利率风险管理;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缺乏管理能力。长期的金融抑制使现行的银行信贷结构仍留有计划体制的惯性,同时在资本市场不发达和银行分业经营的限制下,银行进行缺口调整管理难度大,在管理工具选择和管理技术运用上面临困难。 (二)商业银行利率管理外部环境尚需完善。首先,逐渐的利率市场化,利率水平就将由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来决定,各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价格就会各不相同。相对于社会公众,他们所需要的是金融机构的真实信息披露,否则必然会对金融环境的稳定埋下隐患,而我国市场化的透明度有待提高;其次,国内金融市场有待完善,需要进一步发展证券市场,丰富发行品种,调整证券的期限结构使其逐步合理化。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需要大力培育金融衍生市场,积极引导金融衍生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同时需要为银行业提供更多的风险管理手段;最后,我国利率风险的金融监管并非十分完善,没有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现场检查获得充分的信息以评估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状况及对各种币种的利率风险分别进行评估等。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相配套的法规建设。 (三)利率风险管理专业人才资源匮乏。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在《利率风险管理十二原则》中的要求:“商业银行应拥有符合银行业务性质和范围要求且具备专门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合格人士从事利率风险的分析和管理”。我国商业银行现有利率管理人员的工作仅仅是传达上级行的利率文件和政策,反映一些利率执行情况,利率风险管理知识则十分缺乏。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利率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理论和技术方法要求甚高,而我国银行界目前接受这种系统培训的人员较少,大部分分支行都没有专职的利率管理人员,对利率走势的预测、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较弱。利率走势预测工作的薄弱导致对业务部门缺乏及时有效指导,制约了实际工作中利率风险管理的推进。 (四)缺乏有效丰富的金融衍生产品。缺乏有效丰富的金融衍生产品,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难以进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一个因素。利率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通过识别、衡量利率风险,然后利用相关金融工具规避和转移风险。如果没有相应的金融衍生产品,即使能够识别和衡量利率风险,也是无法进行风险管理的。而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中各种金融产品尚不完备,特别是还没有可供利率风险转移的债券期货、利率期货、利率期权等衍生产品,加之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仍然偏小且多数银行分支机构不能进入,银行无法通过对冲转移来规避利率风险,只能被动地适应利率变化,从而降低了银行从事利率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规避利率风险成为商业银行的一个重要课题。 利率市场化改革必将给商业银行带来机遇和挑战,我国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习惯在国家政策范围内经营,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机制和相应的管理体制,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受到冲击和影响就更大。因此,强化和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成为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最大课题。商业银行需要在经营观念转变、制度建设、产品开发、储备人才等各个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的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加快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开放。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情况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各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必须按《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要求构筑包括利率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通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以及国外有效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的研究,寻找适合我国商业银行有效控制利率风险的方法,虽然不可避免影响的存在,但至少将影响存在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我国商业银行建立利率风险防范机制的需要十分迫切,利率风险管理将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1]魏薇,陈本凤.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测充 [J].经济研究导刊,2007.4. [2]刘义圣.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邓丽琳.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分析[J].新金融,2007.5. [4]李志辉,刘胜会.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08.3. [5]姚伟坤,王力宝.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7.1. [6]张永成.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实证分析 [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7]王晓芳,卢小兵.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5.12. [8]李树生.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其防范[J].商业时代,2009.27. [9]赵瑞,周喜润,敬枝平.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度量模型的现实选择 [J].商业时代,2008.6. [10]周鸿卫.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与银行资本价值协调管理方法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2. [11]王俊.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D].安徽:安徽农业大学,2005. [12]陈志刚.利率管理体制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J].投资研究,2009.3. [13]Duffee,G.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asury yields and corporate bond yield spreads[J].Journal of Finance,1998.6. [14]Bierwag,G.O.Kaufman,G.C.&Toves,A.Duration:Its development and use in bond portfolio management.Financial Analysts Jouranl,1983.四、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