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好习惯在学生身上生根发芽

2011-06-25向长斌

湖北教育 2011年6期
关键词:不良习惯行为习惯集体

◎/向长斌

好习惯使人受益终身。然而,当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卫生、礼仪、学习等方面的不良习惯,而这主要是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小学生如同一张白纸,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又极具可塑性的阶段,是施教的最佳时期。错过了这个时期,再来培养好习惯,往往事倍功半,难以奏效。因此,转化农村小学生的不良习惯迫在眉睫。

贯彻教育方针。学校要切实践行“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不能为片面追求分数而忽视或放松对农村孩子优良习惯的培养,尤其应避免以单纯的智育发展状况来评判学生、教师,要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营造有利的氛围。

制定规范制度。学校要结合农村学校实际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制度,使学生从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明白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学校要对学生、家长、教师进行广泛调查,有针对性地制定规范的制度,确保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学校还可以开展系列活动,例如利用班队会、集会等时间,通过背诵比赛、答题竞赛、辩论赛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对制度的记忆和理解。

增强教育合力。在农村家庭中,溺爱、“只养不育”等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学校教育更应充分发挥主导功能。如在开学、农闲时把家长或监护人请到学校,给他们讲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和家庭教育的方法、途径;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家庭教育的具体困难,对学校、教师的期盼等信息,共同分析孩子不良习惯的成因,研究对策,增大教育合力,从而避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效果相互抵消。

构建优良集体。实践证明:一个好的学生集体有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农村孩子经常与小伙伴们在一起,如果这个集体中的大部分孩子都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肯定会对个别孩子的不良语言行为习惯产生抑制作用,而对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起到强化巩固作用。

坚持实践训练。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语言行为习惯教育并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成为常态。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农村学生不良习惯需要学校、教师反复抓,抓反复,要有恒心,有韧劲,绝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此,教师在向学生讲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时,还应狠抓行为的训练过程,针对不同年级确定相应的训练重点。

建立评价机制。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语言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合一。学校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给予奖励,用榜样的力量推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可以开展“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开展“争当升旗手”“争当护旗手”“争当安全小卫士”“争当校长小助手”等活动,通过评比和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在维护集体荣誉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不良习惯行为习惯集体
养蚕消毒防病的不良习惯及应对
我为集体献一计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QQ群在线集体备课的探讨
饭后不良习惯有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