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课堂实录

2011-06-24张学青

人民教育 2011年10期
关键词:概括

张学青

(课文选自沈从文作品《湘行散记》,原文较长,教师自选6~17自然段。授课对象为小学六年级学生,课堂组织形式:分组围坐,每组6人)

一、初读文章,说出人物印象。

师: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学一篇文章。(板书: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生轻读文题)

师:题目中的“鼻”字,容易写错。怎么记住它呢?(出示图)

生:第一幅图是一个鼻子,后面是个“自”,有点像鼻子的样子。

师:对了。“自”是一个象形字,这个“自”最初的意思就是鼻子。当我们指着自己的鼻子的时候,一定是在说什么呢?

生:自己。

师:对,所以“自”有“我”的意思。闭上眼,想一想“鼻子”的“鼻”是什么头?

生:自字头。

师:非常好。睁开眼睛,我们再来把题目念一念。(生齐读)

师:这篇文章是沈从文先生写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作品。文章里有着那个时代的语言印记,初读起来我们可能觉得有些拗口。张老师在讲义上给了注释,多读几遍,就能找到那种语言所特有的感觉和节奏。

(师指名读两个难读的段落,关注词句的断与连,注意不读破句,理解句意)

师:读下来,这个“爱惜鼻子的朋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最初印象呢?说理由时,请不要大段大段读文章,要概括重要的信息,谈出自己的理解。

(出示:一个

的朋友,理由:______)

生:这是一个热爱足球的朋友。因为“任何人邀他踢球,他必高兴奉陪”,也就是说任何人邀请他去踢球,他都愿意去。

师:你知道踢球是很耗体力的,对不对?看起来他是个——

生:精力旺盛的朋友。

师:是的,不管球离他多远,他都要赶过去,如此兴致,非同一般。热爱踢球,非常好。继续——

生:他是一个自信的朋友。

师:理由?

生:因为他认为他有这个鼻子,能“活到八十八,也无灾无难”!

师:(会心一笑)很好,这是他对自己寿命的信心,他深信自己能活到八十八,还无灾无难。除了信自己的寿命以外,还信什么?

生:他还相信自己将来可以当皇帝。

师:是的,他要做伟人的,可见这是一个非常有自我的、很自信的朋友。还有别的印象吗?

生:他还是一个很爱面子的朋友。因为当他渡河的时候,因为没有钱给摆渡的,所以用自己鼻子去抵钱,不想让人看到他的尴尬。

师:他这个爱面子很有办法,这背后你看到了什么?

生:他的聪明。

师:是的,文章还有其他地方说他聪明吗?

生:每当月考的时候,他成绩都很好。

师:是啊,文中说他玩得厉害,可是月考的时候,成绩又好,真是个天才呀。他没钱渡河,不是说:“我没钱啊,求求你,好心把我渡过去吧!”他说了什么呢?

生:“划船的,伍子胥落难的故事,你明白不明白?”

师:你明白吗?

生:明白。

师:说说看,伍子胥落难与渡船有什么关系啊?

生:不知道。

师:(笑)原来你不明白呀,不明白就不知道这句话的妙处。谁明白?

生:伍子胥原来是楚国的幕僚,后来受到楚王其他幕僚的排挤,所以由楚入吴,辅助吴王,之后又被人使了奸计,被昊王杀害了。

师:从哪儿知道的呀?

生:别的书上看到的。

师:哦,非常好。男孩子爱看历史书是好的阅读品性,女孩子其实也要看一点历史。怎么和渡船联系的呢?刚才同学们说伍子胥受到排挤,在逃往吴国的路上,遇到了一条河。一个船夫,帮他渡过了河。这个船夫如何恩义,我们这里不展开,但你可以明白,这个姓印的家伙是如何的机智,用书中的话说就是“富于应变之才”。还有其他印象吗?

生:他还是一个近视眼。有一次同人争球,见牛粪也一脚踢去。

师:每次读到这里,我总想笑。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踢球的热衷。

生:我觉得他是一个和别人相处很好的朋友,因为别人很亲密地叫他“印瞎子”。

师:你姓什么?

生:徐。

师:如果你是近视眼,别人称呼你“徐瞎子”,你开心吗?(女生尴尬地笑,他生偷笑)

师:大家都可以亲密地称他“印瞎子”。那说明他——

生:很开朗。当别人称他为“印瞎子”的时候,他没有生气,反而很开心。

师:是的,一个性格开朗的朋友。要是生气的话。别人就不会这么叫他了。再看,别人说他短命,他怎么说的?

生:“大爷,别损我。我有这条鼻子,活到八十八,也无灾无难!”

师:要是有别人说你将来会短命的,你会怎么想?

生:我肯定会很气愤,我要骂他,也诅咒他。

师:但是,印瞎子的本事就在于他用自己的鼻子幽默地化解了本该郁闷的事情。好,刚才同学们交流了初读的印象,我们读到了一个非常幽默、乐观、自信、又很聪明的印瞎子。那么这么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文章是通过哪些事情写出这个朋友的性情?你能找出几件来?

(生阅读、讨论、交流,概括出三件事:踢球、言志、过渡)

二、勾画图示,把握文章结构。

师:能够读出讲了哪几件事,这个本领我们三年级就会了。作为六年级学生,要再提高一点要求。我们说,最好的字句靠选择,最好的层次靠安排。那么三个故事是按照怎样的层次安排起来的呢?今天,张老师想教你们一个方法,就是用图文来勾画出文章的结构。怎么勾画呢?

(以第一自然段为例,师生一起叙说内容,板书演示)

师:这是第一段中文章的行文结构,接下来的事件,是怎样的走向呢?请大家阅读思考并在草稿本上完成全文的结构图示。

(出示要求:下列事件“活到八十八”、“做个伟人”、“手中无钱”、“顺利过渡”是一种怎样的走向呢?生自由完成后讨论。师指名板书后组织生讨论“活到八十八”、“做个伟人”、“顺利过渡”三个峰的高度)

生:“活到八十八”只是一个寿命,活到八十八的人多了,而伟人就很少了,所以,“做个伟人”应该比“活到八十八”高一点。

师:那“顺利过渡”呢?

生:应该低一点,和“脑子好”差不多高,“顺利过渡”说明他脑子好。

师: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应该再高一点,“活到八十八”和“做个伟人”都是他的猜想,而“顺利过渡”是现实的。

师:给她掌声!想象中鼻子多么有用,还只是虚幻的,最后“顺利过渡”是真的靠鼻子成了事。这位同学不仅看到了表面的内容。还想到了深处的东西,我觉得这个观点非常有价值。师:看这个结构图中的三个高峰,“活到八十八”的凭据是——

生:鼻子。

师:“做个伟人”的凭据是——

生:鼻子。

师:“顺利过渡”依靠的——

生:还是鼻子。

师:所以,文章的题目是——

生: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

师:不画不知道,一画真奇妙。在看似平平常常的文字底下,原来藏着这样的一种结构,像连绵起伏的山岭。

三、比较阅读,发现文章特色。

师:给大家的材料中,还有一篇阅读材料《穆老师的眼睛》(编者注:见文末附),这是一篇小学生的优秀习作。这篇习作和《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有相似的地方,你们能看出来吗?

生:《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写的是鼻子,而《穆老师的眼睛》写的是眼睛,鼻子和眼睛都是五官。

师:是通过什么来写什么?

生:第一个是通过写一些故事来写他爱惜鼻子,第二个是通过写穆老师来写她的眼睛……(生踊跃举手)

师:反了。谁来说明白?

生:第一个是通过鼻子写那个朋友的开朗乐观,第二个是通过眼睛写穆老师的关心学生。

师:你发现了两篇文章的共同点,都是通过人身上的某个器官来写人物的品性和特点。追问一下,按照这个思路,假如我要写一个人非常能干,可以通过他的什么来写?

生:手。

师:为什么这么说?

生:因为大部分人都是通过手来做事的。

师:不错,能手能手,人身上最能干的就是——

生:手。

师:对了。“鼻子”就是“我”,所以作者通过鼻子来写一个很自我的朋友;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作者通过眼睛写一个好老师。这个发现是很有意思的。

师:乍看两篇文章很相似,其实细读就能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把两篇文章放在一块,我们来比较一下它们有哪些不一样。比较有很多的角度,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结构。这是《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的结构图(指上图),那么《穆老师的眼睛》又是怎样的结构图呢?比较两个结构,能有什么新的发现?

(组长领取阅读学习单:《穆老师的眼睛》写了哪几件事?试着提取关键词概括,这些事作者是怎样安排的?试着画出结构图示)

生:讨论并画结构图,6分钟后组长将本组结构图贴于黑板,组际交流。

师:(比较各组结构图)《穆老师的眼睛》选取的事件,各组大同小异,基本都把关键词概括出来:上课走神时的“暗示”,回答问题后的“赞许”和“鼓励”,生病时的“关心”,玩游戏时的“提醒”,抓得很准。那么这些事件是怎么结构起来的呢?请说出这么画的理由。

生:(第二组)我们觉得“暗示”比“鼓励、赞许”低一点是因为学生心里更喜欢的是鼓励和赞许。

师:我也赞同。

生:(第四组)“关心”还要高一点,因为穆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成绩,还关心学生的身体。

师:是啊,竟然看得到孩子在生病,而且用眼睛来跟孩子交流,“你吃得消吗?”这样的老师很了不起。

生:(第一组)我们把玩游戏时的“提醒”画得低一点,是因为这件事和前面的“暗示”差不多。还有,就是“提醒”没什么了不起,不如“鼓励”重要。

师:有道理。“暗示”、“提醒”好像是差不多的。第五组,你们为什么把这件事放在最高处了?

生:因为老师下课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还提醒我们是一种很负责任的体现。

师:我倒是觉得比很负责任更重要的是这个老师有一颗童心,对不对?如果说一般老师都能做到“暗示”、“鼓励、赞许”的话,那么能和学生一起乐呵呵地玩游戏的老师真的不多,我觉得你们的想法很有价值。

师:好的,那么对照这两种结构,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第六组)我觉得《穆老师的眼睛》的线条是不断上升,而《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是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的。

师:是的,图上显示出来了。那么不同的结构对于表现文章的思想或内容有什么帮助?你觉得《穆老师的眼睛》这样一种结构有什么好处?

生:可以更完全地体现穆老师对“我们”的关怀。

生:让“我们”感到穆老师对“我们”的关心是多么大。

师:是的,作者组织事件的时候,是围绕一个“好”字不断加码的,所有的事件,都体现着老师的“好”,因此,中心非常突出。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是一种“球心”结构。(板书)

师:中心突出是它的优点,那么《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的结构呢?

生:写出了印瞎子的好处,也写出了不好之处。

师:你是说优点和缺点吗?

(生点头,另一组学生要求板书表达)

生:从“踢球”开始到“脑子好”,如果之间没有“近视”这个低点的话,没有这条线的话,它们之间看不出多少变化。如果有了缺点,“脑子好”这个优点能凸显出来。

师:“凸显”,这个词用得好,给他一点掌声。(生鼓掌)

师:这位同学说文章是有起伏的,而且起伏里充满了矛盾。近视、脑子好、短命、活到八十八、伟人、手中无钱,充满了变化。这个“印瞎子”,你能确定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生:不能。

师:对,他就是这样一个丰富的、复杂的、活生生的人,一个就像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邻居大哥。我们读《穆老师的眼睛》就知道这是一个——

生:好老师。

师:一个好老师,所以这也可能是这篇文章的某种缺点,它很难吊起你的胃口,读了第一段可以知道第二段,读了第二段可以知道第三段,反正就是一个好老师。(指《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结构图示)但是这样的结构就充满了无数的变化,也能把这个人物更立体、更丰富地展示出来,是吧?这同时也是沈从文文章的特点。这是我们研讨的成果。接着我们进行下一轮研讨——《穆老师的眼睛》里出现了哪些人物?

生:出现了穆老师和“我”。

师:所以,情节很简单,就是“我”和“穆老师”之间的事。再来看《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这里面出现了哪些人物?

生:三个同乡,还有文中的“我”,还有撑渡船的,还有王半仙。

师:王半仙实际上是提到的一个人,不是文章出现的人物。总而言之,出现的人物比较多。这么多人,最让人担心的是冲淡了主要人物。那么作者是如何区分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让次要人物为主要人物服务的?

(再次组织分小组讨论,由每组C号同学归纳要点,比比哪个小组的发现多。3分钟后交流)

生:开头第一段,作者对印瞎子用了很多的笔墨去描写。而对次要的人只用了几句话。

师:很好,可惜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地方,你们没有发现,哪个组来补充?

生:三个同乡,一个姓杨,一个姓韩,一个姓印,姓印的放在最后一个写,而且写得很多。

师:真棒。就像戏台上,刚出场的总是——

生:无名小卒。

师:无名小卒、跑龙套的。压轴的、主要的角色总要放在后面,是吧?这是一个技巧。还有吗?

生:在“言志”这一段,写别人的时候都是轻描淡写,而写到印瞎子的时候,用了很多话,而且把印瞎子的神态和动作都写到了。

师:我注意到了你用的一

个词:轻描淡写。请继续发现“言志”这一节里人物的区别。

生:写别的人物的志向,团防、副官长、守备官,都是很一般的,写印瞎子,说要做伟人,要做皇帝。

师:有意思。你们组发现的,张老师也没发现。继续发现——

(生静默)

师:注意看,写别人的志向时,有双引号吗?

生:没有。

师:有的干什么,有的干什么,都是转述,而写到了印瞎子就直接写,而且用了整整一段话,用刚才同学的话说,动作、神态、表情都有了。

(出示相关段落,分组练习分角色表演,表演完毕,众生笑、鼓掌)

师:很棒,形神兼备,这就是语言的魅力。通过这样的文字,印瞎子就像站在我们面前一样,这是作者的本事。还有别的发现吗?

(生沉默)

师:弄船人的出现,有何用?

生:有用,能体现出印瞎子的聪明不是空话。是真正的有这样的才华。

师:你能发现这个弄船人有什么特点吗?

生:也很聪明,很幽默。

师:是的,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也是一个认鼻子的朋友。他们两个相遇,简直是棋逢对手。同类人物放在一起,有什么用呢?烘托、烘云托月,用弄船人的聪明、幽默,烘托印瞎子的聪明、幽默。

(师生对读弄船人和印瞎子的对话)

师:真好!烘云托月,把事件推向了高潮。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了比较阅读,明白了文章是有不同的结构的,不同的结构是有不同的特点的。也明白了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如何区分,如何把握。

四、简介沈从文,拓展阅读。

师:同学们关心印瞎子后来的命运怎么样了吗?

生:关心。

师:印瞎子是否成了伟人附:阅读材料——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阅读沈从文先生的《湘行散记》中的《一个爱惜鼻子的朋友》的原文。沈从文先生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只读了6年的书,后来却成为了大学教授。他的《湘行散记》,描绘了故乡湘西的美丽风光,也写下了湘西的那些像“印瞎子”一样普普通通人物的喜怒哀乐,写下他们原汁原味的百姓生活。他的笔,是暖的。在他的笔下,我们可以体会到人性的美。他死后,葬在了湘西,他的墓碑上是他写的碑文。

(出示碑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生齐读后下课)

猜你喜欢

概括
让数学思想方法浸润课堂
为孩子种下一棵“言语”之树
例谈“一文一字尽风流”
试论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小结
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抽丝剥茧丝丝入扣
现代文阅读中筛选和概括错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