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播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2011-06-22刘逸卿

活力 2011年8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广播新闻方法

刘逸卿

[摘 要]广播要想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度,就应该吸纳电视等媒体之长处,弥补自身之短处。把广播新闻里的听觉传达通过文字、音响、声音等元素用现场报道的形式传达给听众,使广播新闻显得更加立体,更加生动。

[关键词]广播新闻;现场报道;方法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他们对新闻的时效诉求也越来越高,也就是说,当一个新闻事件正在或者将要发生时,哪种媒体报道的速度越迅速,就越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相互竞争的今天,广播这种携带方便、传播迅速、经济高效的媒体传播方式就显现出来。特别是现在随着现代通讯工具手机的出现,只要把现场记者的电话接到直播间就可以让听众迅速了解事情发生的情况。没有技术难度,成本低、反应快,这一点使广播在对事件性新闻的报道中具有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优势。因此,现场连线报道的方式在广播新闻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可以这样说,现场连线已经成为广播和其他媒体竞争的“重磅炸弹”。因此,作为一名广播记者,能熟练掌握现场连线的技巧也成为一项最基本的采访技能。

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播报新闻的主要形式,它作为广播新闻中的轻骑兵正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广播新闻报道中。广播现场报道除了具有交流信息、引导舆论的功能外,还因其逼真直观的现场感,小中见大的包容性,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美感,具有审美的功能。恰到好处的现场报道可以使新闻节目的节奏富有变化,造成对听众听觉感受的强烈冲击。变化所具有的张力,变化所带来的美感,使现场报道在广播新闻中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比如,龙广交通台《我在现场》栏目,内容都是本台记者或者特约记者从现场发来的报道,这一举措极大地加快了新闻报道的速度,提升了节目的可听性。受到了听众的普遍好评。

要想做好现场连线,一些准备工作是非常必要和必不可少的。虽然现场连线报道和报纸、电视等媒体的报道方式大体上相同,但是现场连线需要记者在现场的发挥和采访,在连线报道中,需要记者一气呵成,不能有任何的疏漏,如果在连线当时漏掉了材料或者说错了话,就无法弥补了。因此,事先对素材的了解和对材料的准备就显得更重要了。因此,要想做好连线报道,就要做好准备,不打无把握之仗。我认为,只要条件允许,采访前的准备做得越细越好。这些准备包括:了解与连线报道有关的新闻事件的发生原因及进展情况;了解连线中需要交代清楚有关新闻事件的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报道中涉及的人物或者事件的背景;熟悉一下做现场报道的现场环境;再一个就是制定一个完善的采访计划,这涉及到报道的结构、现场描述的一些词语。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要做几种报道准备,以便在一些突发事件中进行选择。

要使广播现场报道真正能达到客观真实、有美感,首先务必要增强“现场耳闻目睹”的魅力,用现场美来吸引听众。这就要求记者从几方面下工夫:

一是留心新闻现场的各样事情。从大的方面讲,要留心新闻现场的性质:如政治的、军事的、经济的、文化的;要留心新闻现场的场景:阴、晴、雨、雪、鸟、虫、鱼、花、草、树木、江河、湖海等等;要留心新闻现场的人与事:衣、食、住、行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事之间的关系等等。观察要力求全面,可进行比较性观察,换角度、多侧面观察、连续性观察,力求全面地认识新闻现场。

二是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力求精细地观察。精细,就是要求观察得深入、细致,既要善于看出别人所忽略的现象和事实,又要摆脱表面现象的迷惑,对事实进行深度的透视,探到新闻现场的底蕴。

三是从观察到体验。生活中美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记者要在观察中调动所有的感官,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等各个方面去感受、体验观察对象的多种特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既从平凡之中找到不平凡的东西,又从不平凡中找到平凡的东西,只有通过这样的观察体验,现场报道才会有生命,才会入情理,才会有美感。

四是现场报道要力求情景交融,增强广播新闻的共鸣力。现场报道不仅要叙事,写人,还要传情,使情、景、人融为一体,方能增强广播现场新闻的共鸣力。

五是融新闻性、信息性、科学性、知识性、可听性于一体,增强现场报道的综合美。现场报道要出彩,務必捕捉新闻事实的信息性、科学性、知识性,制作出的的报道就可听、可信。即使有些新闻事实或事件信息性、科学性、知识性不明显或不突出,只要记者能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去开掘和扩展这方面的因素,也能制作出现场报道的佳作来。这方面,记者必须要具备以下一些素质;一是变换角度。许多现场报道切入角度老化,平铺直叙,让人听了乏味。如果设计15~20种开头,从中选择一种最能吸引人的有新闻性、信息性、科学性、知识性的开头,往往能吸引受众,记者再去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样就使本来新闻性、信息性、科学性、知识性不强的新闻也变得有趣了。二是做好一个引人入胜的标题。三是选择一些有趣的事实。四是产生一些联想和移情。

增强广播现场报道的美感,还有较多方法,如新闻立意、选材、语言等,这就要求我们每位广播新闻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勤于积累、善于总结,这样才能使我们摸索出一些现场报道的规律,不断提高驾驭现场报道的能力。

六是广播现场报道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快速的特点。记者要找新闻而不是等新闻。记者必须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并且用最精练的语言驾驭事件。记者必须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让现场报道和事件现场进展同步,从而增强可听性和鲜活感。

现场报道大多适宜于对突发性、富于现场效果的事件做报道,不需要过多的理性分析,记者也不必把一些新闻事件的历史根源、发生、发展全过程都写进一次报道中去,而是通过现场窥见事件的全部,从而体现现场的优势,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写短不写长,写简不写繁。

另外,广播的传播是作用于听众的听觉,这就要求言简意赅,在听觉还没有对一个场景或内容疲倦时便说清楚,广播需要言之有物,给人最大的信息量。□ (编辑/穆杨)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广播新闻方法
浅谈现场报道在广播电视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出镜记者现场报道发展历程
广播新闻语言表达形式探讨
声音的价值
广播新闻策划与创新
新媒体背景下,广播新闻如何化“微”为机
新闻现场报道中细节的捕捉及运用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