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记者的提问技巧

2011-06-22刘德全

活力 2011年8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提问技巧

刘德全

[摘要]提问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质量的优劣,把握提问的技巧和风格,实现有效的提问是采访的关键。提问技巧是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记者要把握正面提问、迂回提问、诱导提问、追踪提问、灵活设问、故意错问、及时插问等提问技巧,机智灵活的运用,才可获得良好的采访效果。

[关键词]新闻记者;提问;技巧

一、正面提问

正面提问是直截地说明采访目的,开门见山的提出问题。这种提问干脆利落,不拐弯抹角,采访对象通常也能畅所欲言。记者的访问能进行得迅速、顺利。这是记者运用较多的提问方法。

这种形式适合于记者熟悉的人和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等。由于熟悉,情感交流早已建立;由于他有一定的社交经验和社会经历,适应性比较强,容易领会记者的意图。正面提问适合于限定时间或特定场合的现场访问及广播、电视的演播室采访、记者招待会等。开门见山的提问难度不大,但也应注意一些容易出现的问题:

1.提问应切题、到位。直接提问的负效果一般表现在采访缺乏生动性和深刻性,这需要记者事先准备好的采访提纲应周密、具体,谈话应有意识的逐步引导和深入挖掘。

2.避免提问过于直白。这种提问往往生硬,可能造成采访对象的心理排斥,不可能充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材料。

3.有效处理谈话中跑题问题。若对方在谈话中跑了题,记者应耐心倾听。不得随意打断谈话,防止损伤对方的自尊心和感情,引起对方的不满。对方谈完后,记者采取多种方式,自然又礼貌地将谈话引导到正题上来。若采访对象一再跑题,而且表现出对另一个话题更有兴趣,记者就应考虑自己的采访提纲妥当与否。

二、迂回提问

这种提问是从问题的侧面入手,采用聊天的形式稍作迂回,逐步把谈话引上正题。这种访问时间性不太强,谈话也不受特定场合与报道方式的限制。

在采访对象感到紧张拘束,或有所顾虑不愿意交谈,或一时不知该怎么谈的情况下,记者就可以采取侧面迁回的提问方式,逐渐把谈话引上正题。有些时候,记者不太摸底,想先试探一番,也可以侧面提问。侧面提问的内容,应该是采访对象熟悉的、感兴趣的,甚至是简单、平常的,对方无须思考,张口即来的。这样,双方就能搭建起进一步交谈的基础。记者旁敲侧击,只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聊天的内容应是有目的、有选择的,表面上似乎和采访无关,实质上是密切关联的。

若有的采访对象不了解情况,没有什么话可说,那也不要勉强。记者可以说上几句得体的话,让对方带着笑脸离开。

三、诱导提问

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针对性地把采访对象掌握的信息诱导出来,这既可引导对方的思路,又可诱发对方的情感。记者采访时把通过已知信息做出的推测提出来,看采访对象对该推测如何反应,这样谈话可能获得新的动力。

在记者遇到采访对象了解许多信息,而因谦虚不大愿意说,或因性格内向不会谈,或要谈的事情需要一番回忆,或对方想说又不便自己主动说等情况时,均可采取诱导提问的方法。这种提问,能引导对方明确访问的范围和内容,激活对方的思路,引发对方的联想。这种提问的针对性较强,对方会无处退让。

记者在采访前的准备充分,提问就准确恰当。记者还能讲出一些具体事例,让对方回忆情景或进行心理活动。这样,谈话的时间可能不长,而能得到有价值的材料。因记者事先做了准备,在采访对象不愿意说时,记者可按照已经掌握的事实进行提问,促使对方不可不开口。

有的访问对象材料很多,每天的生产、工作已经成了习惯,觉得没有什么值得谈的,或一时不容易想起来。这时,记者只要讲出一点类似的事例,或有意识地朝某个方面引发,便可引起对方的联想,就能谈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材料。

四、追踪提问

记者循着某种思路、逻辑,连珠炮式的提问。这种提问既要把基本情况和事实真相了解清楚,又要抓住重点,深入挖掘,达到应有的深度。这是记者常用的提问方法。

记者对于骨干事实及来龙去脉、关键性材料、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对方谈话中的疑点及记者从对方谈话中发现的有价值的新情况、新线索,要抓住不放,打破沙锅问到底。

追问既要问得对方开动脑筋,又要让对方越谈越有兴趣。即使是批评性报道,也要让对方感到追问得合情合理。记者的态度、语气要与谈话的气氛协调一致,不要将追问变成“审问”。

五、灵活设问

记者通过假设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设性的问题,这是一种“试探而进”的提问方法。一般用来启发采访对象的思路,引导对方谈出对某个问题、事情的真实想法,或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积极帮助对方回忆某种情景,或用来调节对方的情绪,促使对方谈出一些不想说、不好说的事情或想法,或记者对人物或事物進行合乎规律的推断、预测,促使对方产生联想和想象,或记者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再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同采访对象开展讨论,促使自己认识的深化。运用这种方法时注意不应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或暗示采访对象按照自己主观划定的框框去谈。

六、故意错问

即指记者故意提出错误的问题,以考察、试探、激发采访对象,以便了解真实的材料,探求事实真相。记者采访要达到预期效果,前提是采访对象一定要乐于作答。而由于各种原因,比如采访对象心存顾虑,怕说出事情来对自己不利,就会对记者采取不合作的态度,甚至明确对记者表示“无可奉告”。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可以向采访对象抛出你的错问来,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错问有意误解对方的意思,以激发他的情绪,使他感觉不吐不快。

运用错问法,可能会导致采访对象的某些误解。在采访结束时,记者要说明原委,消除误解。

七、及时插问

在谈话过程中,记者及时抓住对方谈话的某个疑问提问。有些采访对象在交谈时并不知道哪些材料有价值,很可能在谈到有价值的地方会一带而过。这时,记者只有及时地插问,才能把这种有价值的材料抓到。记者在访问中应善于做必要适当的插话。尤其是话筒前、镜头前采访,这种插话非常必要。强调采访对象说的某个重要问题或关键性的话;纠正对方的口误;对方没有讲全,需要及时补充的内容;对方没有谈到,需要及时提醒的内容;尚未听清、听懂的话等。

提问的技巧多种多样,记者可以根据采访中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技巧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可以单独使用,还可以交替或交叉使用。记者掌握了每种方法的要领,就可在访问中运用自如,取得良好的提问效果。□

(编辑/永安)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提问技巧
求数列和的几个技巧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我是新闻记者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