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制定适宜黑龙江省金融业发展的人才战略

2011-06-22曹健

活力 2011年8期

曹健

[关键词]金融产业;环境现状;人才战略

人才问题是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业面临的任务将更加艰巨,金融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进一步加强金融人才工作,是抓住关键战略机遇期、加快黑龙江省金融业快速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增强金融机构核心竞争力、应对日趋激烈的金融竞争的根本途径。我们应深入分析在新形势下黑龙江省金融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要求,实施有计划、有步骤、科学发展的金融人才战略。

一、黑龙江省金融生态环境现状

随着金融生态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黑龙江省金融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初步形成了银行、证券、保险等多种类型金融机构共同发展、结构日趋合理、功能较为齐全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

但是,作为刚刚兴起的金融地区,与全国的金融中心相比,差距依然较大,尤其是在金融人才方面。从总量规模上来说,我国金融中心城市上海,从事金融业的人才占比达1%以上,而黑龙江省只占不到0.3%;上海拥有20万金融人才,而黑龙江省只有不到5万人。从质量和结构上看,黑龍江省基础金融人才总体来看还是供大于求,但高层次尤其是关键岗位的金融领军人才极其缺乏,主要表现在金融新产品开发、风险控制、营销管理、大额资金管理和保险精算等领域。

从黑龙江省所处的地域环境看,紧靠我国的东北部,区域经济和金融产业同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以现有的政策环境,不但很难吸引到优秀的金融人才来黑龙江省发展创业,而且还容易导致现有优秀人才的不断流失,使得我们的金融业即便面对良好的业务机遇,也由于人才缺乏而抓不住,最终难免影响本区域金融业的发展势头,赶超那些经济发达地区金融产业的想法更无从谈起。

二、黑龙江省金融人才战略实施的制约因素

(一)金融人才积累和总量远远没有达到现代金融体系的要求

黑龙江省金融业历史短,人才的积累总共不超过5万人,人才占人口和人力资源的比例远远低于金融业发达地区。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金融人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而金融人才的短缺则严重阻碍了黑龙江省人才战略的有效实施,以及各项金融业务的开展。

(二)从业人员素质和知识结构亟待进一步提高

国内金融机构跨入黑龙江省内,带来竞争的同时,也带来大量的新知识、新技术,这就要求我们改变现有金融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水平。我省金融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普遍偏低,我们还有相当一部分金融从业人员不仅不具备本、专科学历,而且没有任何职称或是从业资格证书,这对黑龙江省金融业人员的职业化、提升专业水准是不利的。

(三)缺乏创新性和复合型的高级金融人才

一般化人才多,创新性、复合型等高级专业人才少是黑龙江省金融业人才队伍中比较突出的结构性矛盾。金融业是一个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的行业,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业务发展的规模与范围。黑龙江省并不缺乏从事基础工作的金融人才,缺的是能够独立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创新业务,能够为金融机构开发利润增长点的高端人才。

(四)金融人才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脱轨

在目前的人才市场上,新型金融专业人才十分缺乏,硕士、博士和MBA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尤其是新型投资银行的人才需求,将逐步向“高、精、尖”倾斜。现在银行信贷、国际金融、金融法律、资本运作、保险顾问、投资分析等都是需求量大,要求高的职位。金融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脱轨导致,一方面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金融机构人才荒。

三、推动黑龙江金融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战略导向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金融人才发展环境

弘扬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的金融行业风气,大力建设有利于金融人才发展的优秀金融文化。大力提倡鼓励学习、鼓励竞争、鼓励创新、鼓励冒尖的价值取向,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营造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坦诚合作的人际环境,增强金融人才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对企业的忠诚度。

(二)创新人才评价考核机制

在金融人才的选拔任用中,做到既讲学历又不唯学历。把开展工作情况、创新能力、取得的绩效等方面,作为评价金融人才能力强弱、素质高低的标准和尺度。用合理有效的业绩考核机制判定是否升迁。要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金融人才资源配置机制,逐步实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化配置和契约化管理,做到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进一步完善金融人才的激励约束机制,坚持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结合,坚持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金融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金融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三)加强金融人才的培训和继续教育

逐步增加人才教育培训投入,形成由个人投入、单位投入和政府投入等组成的金融人才培养投入机制。把中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培训的重点,加大培训力度,利用多种形式,分层次、多渠道地提高中高级管理人员的政治理论水平、市场应变能力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支持金融机构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尽可能地引进国际人才,形成良好的人才派遣与人才引进相结合的机制。

(四)以需求为导向,建立金融人才梯队

组建金融人才委员会,负责引进、选拔、培养各类金融人才,建立不同梯次的金融人才储备库,并使之发展成为我市金融企业的人才交流平台。

根据黑龙江省金融人才的需求结构,调整高校专业设置比例,增加需求旺盛专业的招生人数,同时减少市场饱和专业的招生人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保证金融人才的供给安全。根据金融业的发展需要,加大硕士、博士等高学历金融人才的培养,提高金融人才的整体素质,在吸引国际、国内金融高端人才的同时,注重本地区金融人才的培养。

(五)为金融人才激励机制同发达地区接轨创造便利条件

建立和发达区域接轨的人才激励机制,提高本地金融企业对高端专业人才的吸引力。这方面需要我们政府转变思想认识观念,要考虑到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而且不能只盯着那些人拿了多少,同时要看到他们可以为企业发展做出多大的努力,可以为企业创造多少效益,可以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多少贡献要考虑到他们所承担的巨大风险和压力,这也是能否成功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薪酬政策的关键所在。□

(编辑/永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