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是锦上添花时

2011-06-22何华徐万林

活力 2011年8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何华 徐万林

嫩江旧称墨尔根城。1947年春,这座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城,上演了一出嫩江教育史上最有震撼力、最激动人心的开场戏。一位年近花甲、学究气十足的人,指挥14名青年,三百来名少年,砸碎隐约写有“日本小学”的牌匾,焚毁写有“日满亲善、共建王道乐土”等字样的标语,在几乎已成废墟的校园门楣上,竖起了嫩江县“高级小学”的牌匾。一番清扫之后,摆上了学生自带的桌凳,这就是嫩江改建的第一所高级小学校——第二小学的前身。那位学究模样的就是这所学校的第一任校長付松荫。他指挥的那些人就是他的教师和学生。

校园和教室很快收拾完毕。校长付松荫就在雪尚未融的操场上组织了一个简单的建校仪式,据有关人士回忆:当时没有录音、摄影器材,仪式也很简短,但不乏激情,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校长在仪式结束时那几句话,真是语重心长、发人深省。他站在用木板钉制的、不足一平方米的讲台上,面向春日的阳光,用他那特有的语调说:“我们的学校孕育于黑暗之中,诞生于黎明之际,必将在阳光下发展壮大”。

从第一任校长付松荫到现在的第二十任校长何华,第二小学留下了几代人奋进的足迹;六十余年的杏坛春暖,一股股改革的春风,让这所老校焕发出灼灼的神采,绽放出迷人的光芒。1991年,第二小学被评为省合格学校;1997年,代表嫩江县接受“普九”和全国教育“两基国检先进县”验收;2008年晋升为省级一类学校。特别是2009年,全县实施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的发展策略,更为这所窗口学校打开了一条玫瑰色的路。这一年,学校组建了新一届领导集体,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改建、扩建,有了现代学校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明确的办学方向和理念。我们很难知道第一任校长语言中的“发展壮大”的二小是什么样的,但绝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大规模、大气魄、大潮流、大发展。

有人认为锦上添花不是创新,第二小学的现任校长不以为然,2009年上任不久的一次会议上她就强调:教育工作的特点需要我们多做“锦上添花”的事,添新花、结新果就是创新。第二小学有悠久的校史、光辉的历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现在“正是锦上添花时”。

要让第二小学这片锦绣绚丽多彩,美轮美奂,就要巧妙构思,精心描绘。从近两年多的实践来看,第二小学的领导集体和教职员工在“锦上添花”这方面是独具匠心,很有创造力的。

培根·孕健康花蕾

花开于蕾而系于根。任何一个有经验的园丁都知道,如果根系不发达,营养供应不上,花蕾就会凋谢。

根据县委县政府“优化整合教育资源”的总体规划,扩建后的第二小学校舍将达到19 000平方米,校园占地48 900平方米,教师150人以上,学生超过3 000名,包括学前教育在内,班级总数也将超过70个。如此规模的大学校、大教育,它的根在哪里?“根深”才能“蒂固”,学校领导知道这个道理,也开始了“寻根”的举措。2009年下学期开学,校长组织召开多次领导团队和骨干教师座谈会,研讨会,研究历史,分析现状,规划未来,并针对资源整合的大氛围,学校规模扩大的新特点,把“根”放在教育理念上,他们的共识是:“理念先行、大胆突破,培根孕蕾、健康发展。”确定的教育理念是:“为教师的成长铺路,为学生的发展奠基。”

理念要有根植的土壤,要精心培育,使其牢固。理念形成以后,与其相适应的办学思路,发展目标,学校精神和形象,教师精神和形象也逐步清晰和明确。

第二小学的总体办学思路是:以先进的校园文化为引领,加强内涵建设;以教学质量为生命,推进课改;以打造优质教师队伍为保障,实施培养一批名师,选拔一批骨干,树立一批典型,带出一支队伍的“四个一”工程。发展目标是:构建人文+特质的文化;塑造风格+特色的教师;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打造品牌+特色的学校。把“培养有智慧、师德高、理念新、成风格的教师,培养会学习、勇探索、爱生命、会生存的学生”作为短期实现的目标,首先付诸实施。

资源整合对嫩江的教育来说, 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对学校而言,更要在资源改革的大潮中求“改”图“变”。不过,求真务实、自强不息、乐业敬业、探索创新是第二小学多年形成的学校精神、教师精神,这一点现在没变,将来也不会变,变的是在“改”和“变”中重塑学校和教师的形象,也就是树立起“为发展者奠基;为扬帆者导航;为需求者服务”的学校形象。树立起“做品行高尚的社会人,为人师表;做德才兼备的教育人,甘为人梯;做辛勤耕耘的二小人,挚爱学子;做淡泊功利的平凡人,履职尽责”的教师形象。

固本·为发展给力

把根系积蓄的营养和能量输送到花朵,最给力的就是“本”。近几年,城郊的长江小学、铁西小学与二小合并,农村一些骨干教师也相继调入,学校扩建竣工后,生源大量涌入。在这种校情下,第二小学以管理为本,构建了“科学、规范、包容、精细”的管理体制,并把打造“三支团队”作为固本的重要措施。

“科学、规范”,就是尊重教育规律和第二小学客观实际,健全机制,完善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做到张弛有度,伸缩自如。“包容、精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丰富人文内涵,体现人文关怀,挖掘人的潜能,精心设计程序,分解细化目标,准确预判形势,精细操作过程。

固本清源需要时间,但二小人不一样。转变的快,融入实践的过程也快。他们打造的三支团队就是领导班子团队、班主任团队、师资队伍团队。

现在的领导班子是2009年组建的,校长何华的理解是:领导——大而言之是领袖和导师,小而言之就是带领和引导,要充分展现领导力。正是基于这一理解,在班子会上她才反复强调:“领导能力不同于管理能力,两者的区别在于领导能力获得的是追随者,管理能力获得的是服从者,我们需要的是前者。她还告诫手下的一班人:我们要想提高领导力,获得追随者,首先要形成凝聚力、向心力,第二是要有自我行动力、产生爆发力。第三是做一个诚实的带头人、领路人,走在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的前面,带头做人、带头做事。在接下来的各项工作中,每个领导都身先士卒,每个领导都率先垂范。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支团队。2010年,第二小学包括学前教育在内已达70个教学班,班主任力量不足,整体素质也急需提高,为解决这些问题,尽快打造出一支优质的队伍,他们采取的措施是完善“三个机制”,即选拔考核任用机制;专业培训发展机制;人才评价储备机制。2010年初,他们用六周的时间,着手对所有教师的素质和条件进行考核评估,选出一批典型班主任,推广经验,评出一批先进结对帮带。领导深入年组调研,了解班主任的工作、心理压力,解决实际问题,开展难点专题研讨。同时,组织“预备”班主任外出学习,基本情况输入校班主任人才储备库,把住入口关。现在,70多个班主任可以说是各有特点,各成风格,进入储备库的教师更是呼之能出,用之有为。

以管理为本的核心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教师队伍是一个大团队,从教师团队建设的层面上看,第二小学走的也是另一蹊径,做好了三篇文章。一是在识才上做文章。通过识才达到吸才,有才可用。让教师有用武之地,特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二是在关爱上做文章。走进教师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让人际关系充满真、善、美。三是在营造氛围上做文章。努力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给教师一种家的感觉,把工作变为一种享受。辅助的措施是为教师描绘学校团队的远景和目标,营造团队的核心文化和价值观。解析学校的总体目标、分解后的层次目标,帮助教师尽快找准自己的位置。四是实施动态评估。尊重民主,提倡自我领导、自我完善、自主发展。可以说,现在的第二小学时时处处都体现出人文管理的特色,三个团队形成了一股劲,向既定的发展目标冲刺,这确实是固本的管理特色给的力。

强枝·定繁茂之势

嫩江的教育资源大整合,规模大,运作快,见效更快,给人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仅看第二小学2010年的变化就足以说明。本年度县委县政府投资3 000余万元的新教学楼全部竣工投入使用,2 700多平方米的旧教学楼在教育局刘显明局长的极力运作下与新建教学楼同步维修加固,焕然一新。校园占地由原来的1.4万平方米扩展到4.9万平方米。全校率先实现了小班额教学,单人单桌,设施全新配套。班级总数包括学前教育已超过70个,学生总数突破3 000人,2011年还将有数百名学生进入。教师总数增加到145名。省、市级教育专家多次莅临二小考察教育教学。县委书记于明海率县委县政府、教育局领导多次来校检查指导,并进行现场办公。一年中,学校有3批86人次的教师到外地学习,参与县、市级公开课12次,学生参与县级以上活动的有200余人次。学校对教育教学、学前教育的投入资金70.2万元。初步实现了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分区统筹管理模式,达到了学前三年及小学六年一体化。可见,第二小学的繁茂之势已定。这种繁茂之势一是来自于资源整合的大局面,更是取决于学校实施“强枝”策略,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面对新的形势和难得的契机,第二小学校长何华敏锐地意识到:学校的规模愈来愈大,设施愈来愈完备,表示我们的课程资源也更加丰富,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大胆地進行校内资源整合,把优势资源配置到教学这条最鲜艳、最耀眼的花枝上。

第二小学“强枝”策略的总体思路是:“优化资源,整形定势,裁旧萌新,润色提质”。具体措施归纳起来有几点:(一)观念的改变。主要是要求树立与时俱进的学生观、质量观、价值观,树立“生生有作为,人人能成才”的教育观,全面实施尊重教育。(二)资源的配置。教师资源均衡搭配,设施设备重在利用。(三)校本课程。让更多的校本课程进入课堂,如校史教育、校风校训教育、“三生”、“三理”教育、法制教育等。(四)创新方法。全面实施“15+25”先学后教教学模式。邀请哈尔滨市闽江、复华学校的几位专家级教师到校指导教法。(五)研究总结。把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侧重于教材和教法研究,不搞形式。假期,所有教师都要利用一周的时间梳理教材,对结构与内容,重点和难点进行专题研究。每周三下午第三节以教法交流为重点,开展教法展示、年组座谈,经验总结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并以此为平台,展示优秀成果,如省级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任凤君老师,根据“15+25”先学后教模式摸索出一套“预学、体验、操作、思考、独立创新”的教学子模式,就很快在年组推广。(六)完善评估。以往的评估是根据常规管理检查进行量化评比,2010年的评估有进一步的创新,形式上评点估面,动态跟踪,定势不定法、整形不拘形。内容上把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风格、气质、创新思维和方法纳入评估范畴。基本的原则就是强优汰劣,枝繁叶茂。

雕叶·提品位内涵

第二小学有65年的建校史,内涵积淀可谓厚重,但内涵总会在发展中演化,品位总会在创造中提升,二小也是如此。锦上不仅要添花,还要添叶,因为红花和绿叶是绝配。走进第二小学校园的人都会相信,每个角落都有花、有花的地方都有绿叶,而且每一片绿叶都是精心雕刻出来的,所以,更有品位,有内涵。

如何雕刻,从哪里下手;早在扩建之初,二小员工就有了完整的构思和规划,那就是创建“书香型校园、活动型乐园、生活型家园、生态型观园”。

现代化教育设施与人文雕琢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形成了第二小学特有的楼道文化,构成了花叶相配的绝佳风景。

特色·与群芳争艳

培根、固本、强枝、雕叶,是第二小学在资源整合后采取的一系列强校兴教的重要举措,也是能量的积蓄。在资源整合这片天地里,在第二小学这片锦绣上,他们添出一枝枝能与群芳争奇斗妍的特色之花。

第二小学在两年中打造出鲜明而又稳定的特色,在两年中做了过去十几年想做而没做好的事。

以启智为目的的国学教育特色

第二小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开设国学启蒙课程。除晨读时间外,每周用一节课开展国学活动。低段以诵、读为主,高段以诵、背、悟为主,达到“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的目的,与其他学校普遍开展的国学教学不同,第二小学一开始,就成立了以富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范丽华老师为组长的研究小组,研究课程、内容及至篇章句段的选择,对国学教学的得失和弊端进行改进,跟踪研究,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形式上看,把富有哲理和教育意义的情节、内容编成文艺节目,以班级或年级组为单位定期组织汇演。用校长的话说就是要“和而不同”,不要看有没有人做,要看谁做得好。

以砺智为目的的特长培养

学校的葫芦丝特长小组有300多名学生,参加竖笛、拉丁舞、书法绘画、乒乓球等特长小组共有600余名。特长砺智教育和以往的“特长+特色=素质教育”的模式有本质的不同,就是把兴趣爱好同理想、志向教育结合起来,与人生目标紧密连接,与学校的德育工作融为一体,让学生轻松愉快中放飞理想、张扬个性,举起人生远行的航帆。

以益智为目的的选学特色

素质教育选学课程从体系上分有发展类课程和提高类课程,从活动范围上分有室内的和室外的。内容有作文阅读、数学、英语、科学和文体、综合实践课等。从良好的运行效果来看,以后在选学时间和内容上还会有所增加。

机遇不是每时每刻都有,但发展是永恒的。2008年第二小学晋升为省级一类校,两年后的今天,已具备省级标准化学校的条件,现正在申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拉动城乡一体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加快了嫩江教育向高目标、高规格、高标准、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也让第二小学在这大环境、大氛围中步入佳境,正是“改出一片新天地,花添锦绣色更浓”。□ (编辑/丹桔)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学校推介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