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黄河湿地大鸨活动情况调查*

2011-06-22程孝宏王保星

陕西林业科技 2011年5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鸟类保护区

何 冰,程孝宏,王保星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陕西渭南 714000)

大鸨(Otistarda)俗称老鸨,是一种大型的陆栖鸟类。属鹤行目(Gruiformes)鸨科(Otidec),为中国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997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其载入“红皮书”。大鸨是草原生态指示物种,又是草原濒危鸟类之一。据最新资料记载:大鸨有两个亚种,东方亚种(O.t.dybowskii)和指名亚种(O.t.tarda)。目前,大鸨全球数量尚未确定,已知分布在欧洲的大鸨约24 945~29 983只,分布在亚洲的大鸨4 000~6 000只。分布在中国的数量共3 000~4 000只。目前由于生境不断破碎化、斑块化,边缘效应已威胁到其种群的存活,而大鸨野外种群数量的不断减少也使其不得不面临小种群的风险。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区内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为多种生物繁衍生长特别是鸟类栖息、繁殖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在冬季候鸟越冬期间,保护区鸟类数量最多时达40多万只。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大鸨在区内活动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为了对大鸨种群实施有效保护,我们在近年来的巡护工作中对保护区内大鸨的数量、分布区域、栖息地环境等进行了调查。

1 陕西黄河湿地概况

1.1 地理位置与范围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东缘,介于北纬34°36′~35°40′,东京110°10′~110°36′之间,北起韩城龙门,南到潼关港口。东过黄河省界,西邻黄河老崖。以黄河、渭河及洛河的交汇处等河床为主,由河流水面、河心洲、滩涂、泛洪平原及少量的阶梯地组成。南北长132.5 km,东西宽除峡谷外多在4 km以上,最宽处多达13 km,总面积57 348 hm2。

2 自然条件

2.1 地型地貌

陕西黄河湿地境内地势平坦开阔,海拔在327~378 m之间,沿黄河呈南北带状,沿渭河呈东西带状,两带相接呈准“」”字状。外滩高于内滩,内滩遍布槽型或碟形洼地,常年积水,形成沼泽、草甸、盐碱地,为典型的河流湿地。该河段极不稳定,多沙洲、河心滩、叉道,河谷宽达3~18 km,是典型的游荡型河道。

2.2 气候

黄河湿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因地势较周围偏低,又受秦岭山脉和中条山形成的潼关风口的影响,形成闭合性气候,呈明显的地域特征:春季干燥,回暖早,升温快;夏季炎热,日照长;秋季降温快,多阴天;冬季寒冷多风,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3.5℃,极端最高温度42.8℃,极端最低温度-16.2℃。年日照时数2339.1~2416.1 h,年平均降雨量529~574 mm,多集中在7、8、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1.6%,年均风速2.5 m/s,无霜期210 d。

2.3 动植物资源情况

保护区有脊椎动物193种,其中两栖爬行动物4目8科14种,鸟类16目36科119种,哺乳动物5目9科22种,鱼类5目9科38种。鸟类中国家I级重点保护物种有东方白鹳、黑鹳、丹顶鹤、大鸨、金雕、白肩雕等6种,国家II级重点保护物种有大天鹅、鸳鸯、白琵鹭、灰鹤等15种。从居留情况看,有留鸟42种(35.3%),冬候鸟33种(27.7%),旅鸟27 种 (22.7%),夏侯鸟 17种(14.3%),留鸟、冬候鸟及旅鸟构成本区鸟类组成的主体。保护区主要野生经济鱼类种类较多,达20余种。

保护区有种子植物70科,236属,287种。其中野生植物216种,栽培植物71种。裸子植物1科,2种。单子叶植物17科,69种。双子叶植物52科,216种。保护区分布的豆科野大豆属野大豆(Glycine soja)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区内植物分布具有种类丰富、地理成分复杂、广布成分多等特点。

2.4 人员分布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从北到南横跨韩城、大荔、华阴、潼关5个县(市),周边涉及13个乡(镇)91个自然行政村,60 433户,总人口327 140人,其中农业人口243 469人,人口密度为730人/km2,全部为汉族。其中保护区内总人口为10 540人(缓冲区240人,试验区10 300人),全部为农业人口,人口密度为19人/km2。

2 调查方法

2.1 调查时间与地点

为了掌握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大鸨活动情况,搜集第一手资料,我们在2006年12月~2009年1月期间对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大鸨活动情况进行了多次现地定位观察。

2.2 调查方法

采用固定样线法和样点法进行调查。样线和样点的划定区域,为所设样线或样点周围2 km内;分别采用徒步和乘车的方法利用单、双筒望远镜、计数器、定位仪等设备,对所设观察地域大鸨活动及境遇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2006年~2009年,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内大鸨活动情况观察记录结果见下表。

4 结果与分析

4.1 大鸨栖息地调查情况

通过对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大鸨生存环境连续多年来的观测,监测到大鸨栖息地实际情况如下:

(1)洽川北植被、土地用途以及人员活动等情况均与历年大致相同,无大的变化起伏,再加上此地面积狭小,大鸨在此只是零星分布,故多年来洽川北大鸨的分布无明显变化。

(2)大荔县朝邑新村不断调整种植对象,并将大量土地分包给了当地农民种植,致使原大鸨觅食地的苜蓿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棉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且区内人员活动有所增加,致使在此分布的大鸨不断减少。

(3)范家乡与朝邑镇结合部远离人群居住地,多为盐碱裸地、低矮芦苇荡、自然水池以及少量的农田,此地原生态一直保持的非常好,近年来小麦种植面积较棉田有所增加,故大鸨等鸟类相继大量迁往此处。

表1 大鸨活动及境遇情况表

4.2 大鸨栖息地现状分析

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丰富,大量水生、陆生小动物等的存在,为大鸨提供了栖息、觅食的良好生存环境,也是创造大鸨多年来连续、稳定迁徙到此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由于人口快速增长及对湿地的过渡开发,使得大鸨的栖息地域越来越小,大鸨不得不迁往距离河心更近、人员活动少的区域栖息。大鸨在我地属冬候鸟,来时万木枯黄,滴水成冰,为大鸨觅食造成了不少困难,有时不得不飞往农田觅食。四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不断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大鸨可以觅食的作物绝对数量和面积起伏比较大,这些直接对大鸨生存造成了威胁。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鸟类保护区
善于学习的鸟类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鸟类
鸟类的叫声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