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分析*
2011-06-21毛胜启
毛胜启
(兰考县人民医院,兰考 475300)
抗菌药物临床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但随着近年来的滥用,致使细菌耐药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卫生部今年在全国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对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就本院2011年上半年4万多张门诊处方中11 547张应用抗菌药物处方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门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抽查本院2011年1—6月门诊全部处方43 200张,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简称《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等,对其中11 547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进行分析评价。
2 结果
43 200张处方中11 547张应用抗菌药物,占26.73%,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878张,占7.6%。其不合理应用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不当、用药指征不明、配伍不当等方面。其中用量不当占39.5%、用法不当占11.5%、二者所占比例(51%)较高。配伍不当占7.1%,多表现为抗菌药物之间和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不合理配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分类及构成比 张(%)
3 讨论
根据处方统计结果可以看出,2011年1—6月43 2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达26.73%,超过卫生部规定的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的规定,因此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药剂科和医务科联合监管将有助于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效降低使用率。
用药指征不明是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主要表现。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患者将抗菌药物当作保健品随意使用,医生受利益驱使开大处方,无指征用药、联合用药屡见不鲜。《指导原则》规定,诊断为细菌性感染患者,才具有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如缺乏细菌及病源微生物感染的证据,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如普通感冒开始就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和中成药注射剂等多药联用,大大增加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当448例(用法不当101例、用量不当347例),比率高达51%,主要表现为:①用药剂量掌握不准,不能做到个体化给药。如老年人,肝肾功能相对低下,但仍按成人剂量给药,再有儿童用药剂量偏大也是造成药害事件发生的根源。②用药方法选择不当,口服用药即可治疗的疾病,却使用静脉滴注。近年来大输液用量猛增,统计显示,抗菌药物静脉给药率高达90%以上,有些医生把“三素一汤”看成治好病、治病快之法宝,严重违背了《指导原则》。③用药时间掌握不准,统计中发现,门诊在使用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他啶等血将半衰期短的时间依赖性药物时,常采用1次/d给药方法,这种给药方式只能使细菌处于一种“亚致死”水平,不但影响疗效而且易导致细菌耐药[1]。
配伍不当常表现在:①抗菌药物之间的配伍不当,联合用药指征不明,违背了《指导原则》联合用药规定。如静脉滴注克林霉素注射液同时服用罗红霉素胶囊,二者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合用时可因竞争同一结合靶位而产生拮抗作用[2]。②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之间的配伍不当。如一患者,男,60岁,诊断尿路感染伴关节疼,给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芬必得抗炎止痛。由于芬必得可降低喹诺酮类药物的兴奋阈值[1],可能增加左氧氟沙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和抽搐发作的危险性。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还表现为超常使用、多联用药、用药时间过长、选择抗菌药物档次偏高等。如一患者左前臂脂肪瘤,门诊术后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静滴,2次/d,连用3日,显然严重违反了《指导原则》的要求。
本次调查显示,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26.73%,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占7.6%。与卫生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既定目标还有差距,建议医院有关部门制定强有力的行政干预措施,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作为长效工作来抓,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会日趋合理。
1 邱季,范鲁雁.临床药师在医疗质量检查中的作用和地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5):683
2 王启平,陈省.14624张门诊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分析.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4):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