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文化传播中的艺术审美取向

2011-06-21新疆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大众文艺 2011年19期
关键词:摄影家新疆摄影

孙 茜(新疆艺术学院影视戏剧系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一、摄影文化的传播

现代摄影作为科学技术与艺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并已存在172年。摄影艺术的发展,带动了影像传播的发展,摄影文化的传播是一定时代背景息息相关的,与当时社会技术条件、人们审美心理都有一定关联,在摄像技术问世之前,人们通常用照片作为素材,从而更好地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当时很多人将自己的照片贴到名片上,用于与朋友、客户、亲属交流和分享。之后随着摄像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拉近了人们与影像之间的距离,影像文化开始走入普通人生活,社会大众只要有摄像器材在手,就可以很方便的随时随地进行摄影,大众摄影时代到来了。那一个个用镜头记录下历史的摄影大师、那一幅幅黑白的记录着历史印痕的照片,正在给我们真切地讲述着历史,讲述着时代的变迁,讲述着生活的流变。之后,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为摄影文化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信息,也有海量的图片,图片的传输逐渐成为互联网中信息交流的主要部分。搜索引擎中随意一搜,一些摄影大家的作品立马可见,彻底的打破了传统摄影传播方式的束缚,不再像之前那样,只能在展厅才能欣赏到名家作品,受众群体由小众向大众化过渡。甚至在网络上可以进行摄影作品的买卖,明码标价,买卖双方信息对称,不存在欺诈,大量摄影论坛与社区的出现,也为摄影爱好者们提供了互相交流的空间和平台,大家交流摄影心得,探讨摄影技巧,总之,图片丰富了网络资源,网络也拓展了摄影文化进行传播的空间。另外,我国摄影文化也逐渐走出了国门,与外面世界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和紧密。新疆自古就是中国与国际经济、文化、贸易交流的重要对外窗口,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的通道,更是一条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新疆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的“我镜头中的新疆”——伊斯兰国家摄影记者新疆采风活动在乌鲁木齐启动,邀请了来自于土耳其、约旦、沙特阿拉伯等10个国家的14名专业摄影、摄像记者和知名摄影家到新疆采风,将从9月17日起分南、北两路在新疆进行为期十多天的采风活动,摄影者们将以新闻人的视角,用镜头和键盘记录下一个个真实的场景和美好的瞬间,把最真最美的新疆展示给世界各国的穆斯林朋友,让更多人了解新疆,了解中国。

二、摄影文化传播中的艺术审美取向

1.纪实美

摄影最本质的特征是纪实,而不是唯美。摄影的纪实特征形成了纪实摄影广泛的概念。有些人总认为摄影就是艺术摄影,艺术摄影就是风光摄影。所以很多人一拿起照相机就到处拍风光。由于缺少文化积淀和创新思维,结果只能拍出一些不是艺术作品的风光记录。摄影史上有许多著名的摄影家因为其摄影作品反映了人类的战争、疾病、灾害、苦难、社会弊端或新的发现,引领了社会舆论,使人民或政府惊醒,从而做出了某种社会改革。例如新疆摄影人李建宏强调摄影应遵循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推崇纪实摄影,提出“用‘心性光明’去谱写精彩的人生画卷”,是“通往‘心境圆融’的一条道路。”他的摄影理念则是用儒释道的传统文化,结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准则,用来启发人、教育人,从心灵的培养开始,推行积德行善,爱人济世,把摄影的功能直接引入思想道德的层面。这种摄影功能的理念是崭新的,具有突破性创新意义。他的作品如在阿富汗拍摄的被毁坏的大佛《巴米扬》,在菲律宾拍摄的《海底梦境》,在柬埔寨拍摄的《缘融世界》,在澳大利亚拍的《含德方能足赤》《轮回》《卓尔不群》《大道至简》,在武当山拍的《太极之谜》,在湖北黄梅拍的《生活禅》,在浙江奉化拍的《大肚能容》,在印尼拍的《海底世界》,在美国拍的《大峡谷》《明天的早餐在哪里》,在新疆阿尔金山拍的 《野牦牛圆舞曲》《主人的足迹》,在伊吾拍的《英雄不朽》,在南山滑雪场拍的《最可爱的人》,在昭苏航拍的《万马奔腾迎亚运》等照片,题材新颖,视觉新奇,有独特感悟,有深刻内涵。

2.情感美

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情感能够激发摄影者的创作热情,摄影师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去观察现实,选择画面的,客观外物之所以能在摄影师的眼中成为被摄对象,其原因就在于客观外物的某些特征与摄影师的情感相契合,而成为摄影师抒发情感的载体,成为摄影拍摄的对象。当摄影师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被摄对象中去的时候,通过镜头,提炼加工,我们就可以从他的摄影作品中观照出摄影师的情感倾向。摄影师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表现手法,也是在情感的支配下,巧妙运用光线、线条、色彩、构图等摄影要素去表现现实的,并通过作品表达了摄影师本人的思想感情。例如新疆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晏先先生,一个眼睛里只有新疆风情的专业摄影家,童年时代,晏先就对摄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1岁那年,在全家人的一致反对声中,晏先执拗地用自己打工挣来的80元钱买了一个珠江牌旧相机,从此,他开始了渴望已久的摄影生涯。 新疆无疑是风景摄影里的贵族,因为它四季分明,色彩浓郁丰富,华美壮观,从不单调。从风光到民俗风情,从四季到天空陆地,他用了半辈子时间奔走在新疆各地,沙漠的神秘、草原的辽阔、喀纳斯的秀美、维吾尔族的特色风情等等,都在他的镜头中得到完美地再现。由于长期生活在新疆,晏先对冬季的冰雪摄影情有独钟。见下图:

3.风格美

对摄影师来说,是否具有个人风格是每一个摄影家毕生所追求的目标。这些年来,新疆的摄影事业发展很快,有了一支人数众多、水平较高、富于创新精神的摄影家队伍;出版了大量有关风光、旅游、民俗、人像、文物、文化宣传等不同内容的画册图书;多次在国内外举办摄影展览,并在各种摄影比赛中获得了重大奖项。因而引起了摄影界的重视。例如赵承安、居建新的地理地貌风光摄影;李学亮、赵君安的丝路文化风光摄影;郭新、谢怀瑞的哲理抒情风光摄影;武纯展的新闻摄影;孙家斌、宋士敬、晏先的旅游摄影;杨文明的人像摄影;廖周炎、郭成云的“兵团人”摄影;吴渝生的西部人像摄影;冯刚的野生动物摄影;韩连赟、李芝庭的民俗风情摄影;冯斐的历史文物摄影等。这些摄影家的作品从不同侧面突出表现了新疆特殊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多民族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对外宣传了新疆,无论从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技巧上都有了重要拓展。例如孙家斌的《世界屋脊青藏行》就不单是一部导游图书,它还是全面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西藏历史文化、当代社会生活全景式知识的汇编读物,它图文并茂,真切自然,可视可读,形象生动,能起到一般文字图书起不到的传媒作用。还有反应社会人生的诸多作品,例如朱宪民的《黄河人》、王苗的《世间人》、吴家林的《山里人》、林永惠的《东北人》、黎明的《凉山彝人》、安哥的《生活在邓小平时代》等。

三、结语

世界因摄影而精彩,人类因摄影而进步,从纪实摄影到艺术摄影再到商业摄影,可以说每一类图片都能够捕捉到了最生动最精彩的瞬间,每一幅图片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新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中西文化交汇的中心,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更是天然生态、质朴本色,其文化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引起摄影人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成为摄影的殿堂,这些潜在的因素促成了新疆摄影的独特地位,新疆摄影家的作品多次摘得国际国内摄影金奖。总之,艺术的最终目的在于创造美,摄影艺术也不例外。摄影艺术美需要摄影家和被摄对象的相互交融与沟通。摄影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将自己的情感、审美理想融入到创作之中,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摄影图片传播的审美功能。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

2.李鸿祥.视觉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5.

3.顾铮.现代性的第六张面孔[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本雅明等.上帝的眼睛,摄影的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摄影家新疆摄影
摄影家杨荣
摄影家胡小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罗剑平眼中的锦屏
摄影家杨黎明眼中的锦屏
新疆多怪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