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白及品种调查

2011-06-20刘耀武王甫成刘学医龚道峰赵鑫磊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7期
关键词:白及兰科伪品

鞠 康 刘耀武 王甫成 刘学医 龚道峰 赵鑫磊

1.安徽省亳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亳州 236800 ;2.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 241000

白及为常用中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效。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兰科植物白及 (Bletilla striata(Thunb.)Rchb.f.)作为中药材白及的正品基源植物[1]。由于白及在中药及美容保健等领域中使用广泛,野生资源日益紧张,产量较小,市场价格日益上涨,目前价格已达300元每公斤。随着资源的紧张和价格的上涨,市场上白及品种使用混乱情况日益突出。为保证中医用药安全有效及快速鉴别需要,有必要对白及及其混淆品做一次全面梳理。本文作者于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间数次前往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针对性收集作为“白及”出售的药材商品。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商品集散中心,汇集了全国各地的药材商品,所售药材鱼目混珠、良莠不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 白及及其混淆品、伪品

作者在亳州药材市场共收集样品18份,经鉴定,亳州市售白及来自2科7属11种植物,见表1。

表1 白及及其混淆品、伪品来源

2 各品种性状分析

依据笔者所收集样品描述,标本保存于亳州职业技术学院药学院中药标本中心。

2.1 白及:呈不规则扁圆形,具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cm~4cm,厚0.5~1.5cm,灰白色或米黄色,茎痕明显,周围有多数同心环状痕,少数可见须根,多数见棕色须根痕,下面有连接下一根茎的痕迹。质较坚韧、断面半透明角质状,颜色较淡,显灰白色为多。湿润后显较强黏性。

2.2 黄花白及:呈扁斜卵形,个体较大,表面呈褐色,具有环状痕迹4-6圈。断面棕黄色至棕褐色,明显角质状。湿润后显黏性[2]。

2.3 华白及: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5cm,直径1.2~2.2cm,表面黄棕色至褐色,有数圈点状退化须根痕所组成不太明显的环节,断面黄棕色角质状不明显。湿润后黏性较小。

2.4 小白及:呈不规则扁圆形,爪状分支不明显,表面黄褐色,较干瘪,直径约1.5~2cm,断面呈黄棕色不透明角质状,纵向断面有显著的线段状白色条痕。湿润显黏性。

2.5 天麻:块茎长椭圆形,弯曲呈皱缩状,有多数环痕,顶端具有棕红色或红色的芽苞,商品少见残留茎痕或残基,断面半透明角质状,湿润后无黏性。

2.6 土白及 (二叶舌唇兰):呈椭圆形,大小不一,长1~2cm,厚0.8~1cm,表面淡黄色至棕黄色,外皮皱缩明显,有时强烈皱缩。质坚硬、断面棕黄色角质状,微显粉性。湿润后显较强黏性。

2.7 冰球子 (独蒜兰、云南独蒜兰):呈圆锥形或不规则团块状,较小,顶端渐尖,基部膨大平滑,中央凹入,凹入部分较光滑,有明显偏向一侧的1~2条环节。断面浅黄色,半透明角质状。湿润后无黏性。

2.8 毛慈姑 (杜鹃兰):呈不规则扁球形或圆锥形、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中间部分有2~3个微突起的环节,表面具有长短不等的微硬毛,断面灰白色或黄白色。略呈角质状。湿润后无黏性。

2.9 黄精:呈圆柱形,略扁,一端膨大或两侧膨大,部分可见分枝,表面黄白色至深黄色,纵皱纹明显,断面角质状,黄色。湿润具黏性。

2.10 知母:呈长条状,表面具毛,上面正中可见一条纵沟,环状节紧密排列在纵沟两侧,节上残存黄棕色叶基下面隆起具有皱纹,可见少数点状突起的须根痕。湿润后黏性很小。

3 鉴别研究

通过对白及和其混淆品的研究,总结认为快速鉴定白及药材真伪时,应注意观察表面是否有毛、断面颜色及状态,有无粉质、湿润后有无黏性及黏性的大小综合判断。此三点为快速鉴别白及的方法的重要切入点。现列出以上各品种的检索表,供快速鉴别。

4 讨论

白及 (原药材)具有2~3个爪状分枝,因此极易与其他伪品相区别,所以市场上白及药材伪品较少见。兰科白及属黄花白及、小白及等因植物形态相似,药材性状相近,在川、陕地区作为白及 (原药材)习用品出售。而白及在经过切制之后加工成饮片,已经失去了原有性状,特别是爪状分枝这一容易区别的特征已经看不到了。因此,白及饮片问题最大,极易搀假。除兰科植物外,百合科植物根茎也被切成饮片混入。

白及野生资源近乎枯竭,目前栽培白及的面积较小,市场供用能力差。随着近年白及使用的增多,白及的市场价格也日益走高。高额利润的驱使下,造假者不惜铤而走险,除把小白及的混淆品作为白及出售外,还把兰科、百合科等多种植物的根茎假充成白及进行销售,严重影响了白及的正常和安全使用。本文对各种市售白及品种作了分析,白及、黄花白及、小白及、华白及等白及属植物的根状茎湿润后均有黏性,易于区别。其中白及因特有的爪状分枝而易于鉴别,黄花白及和小白及为习用品,华白及因分布狭窄较为罕见,据《中国植物志》记载仅云南蒙自地区有产[3]。白及资源紧缺,同属植物能否作为药用,是否和白及具有同等的药用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统计伪品的科属发现白及的伪品共有10种,8种兰科植物,2种为百合科植物。从药材入药亲缘性上看,兰科植物属的分类等级所具有的亲缘特征更为明显,主要表现在药材宏观性状的相似,经验鉴别的差异较小。百合科植物与兰科均为单子叶植物,有一定的亲缘性。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2]黄群莲,熊军,王玲,等.白及与伪品白及的鉴别[J].中国药业,2009:18(20):73.

[3]《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 (第十八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白及兰科伪品
化龙山保护区兰科植物调查和保护
白及SSR-PCR扩增体系的优化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白及粉及其混伪品
16家机构倡议“保护野生兰花,拒绝无序买卖”
电子舌技术鉴别川贝母粉及其掺伪品
白及国内研究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中药白及的化学成分研究
应用rbcL条形码鉴别高良姜及其伪品大高良姜
川陕苏维埃铜币伪品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