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2011-06-20杜谋元周晓峰

中外医疗 2011年22期
关键词:脑水肿达拉脑出血

杜谋元 周晓峰

(1.湖南石门县人民医院 湖南常德 415300; 2.湖南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湘潭 411101)

脑出血(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病,并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除传统的脱水、降压及预防并发症等保守治疗外,也广泛开展手术治疗,但疗效欠佳。早期治疗方式、方法的正确及时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和生活的质量。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还8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出血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血液病病史、严重肝肾疾病、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中、深度昏迷或已出现脑疝者。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57.2±5.1)岁。发病时间<72h,出血部位:基底节区53例,丘脑12例,脑叶10例,小脑5例;出血量12~55mL,平均(23.9±12.1)mL。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川穹嗪注射液静脉滴注,常规治疗:调整血压和控制血糖,给予神经营养药物,甘露醇脱水降颅压,并给予脑细胞活化剂,预防感染,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症支持治疗。川穹嗪注射液20ml+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2次/d,14d1个疗程。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30mg+0.9%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治疗,30min内滴完,2次/d,14d1个疗程。2组在静脉滴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期间均停用其它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兴奋氨基酸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降纤制剂或其他可能影响疗效的特殊药物等。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神经缺损评分。

1.3 疗效判定[2]

按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1)基本治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为0级;(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左右。(5)恶化:功能缺损评分非但没减少反而增加;(6)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基本痊愈16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6例,总有效率为92.5%(37/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32/40),P<0.05,见表1。

表2 2组患者ADL及神经缺损评分比较(x-±s)

2.2 2组患者ADL及神经缺损评分比较

2组治疗前ADL及神经缺损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脑出血治疗主要是一些支持治疗,如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保持水电解质平衡、控制体温及预防癫痫等,疗效一般很差。有研究表明重组活化Ⅶ因子(rFⅦa)在脑出血超早期的止血效果显著,但由于其价格昂贵,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也不是很理想。依达拉奉作为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除了有OH的清除作用,还有抑制花生四烯酸(AA)所致的脑水肿及大脑皮层的水肿,还可以抑制白三稀(LT)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本文临床结果表明依达拉奉治疗对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有效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可以用于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减轻脑水肿,值得临床试用。但本文样本数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脑出血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很高的急性脑血管病,脑出血后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诱导的氧化应激是血肿周围脑组织继发性损伤的主要机制。依达拉奉(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其分子量小,具有亲脂基团,血脑屏障的通透率为60%,静脉给药后清除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和次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刺激前列环素的生成,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脑内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脑水肿,降低羟自由基的浓度,提高缺血神经元的生存能力,减少脑细胞损伤和延迟神经元死亡,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阻止其发展为梗死区,还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害及缺血性脑水肿,改善神经功能[3]。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P<0.05。且观察组的ADL、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依达拉奉治疗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1]李玲,陈康宁.脑出血后继发脑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9):1992~1994.

[2]郭喜玲.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2):75~76.

[3]王如贵.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8):27~28.

猜你喜欢

脑水肿达拉脑出血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脑出血并脑水肿患者行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的效果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联用吡拉西坦与甘露醇对脑出血所致脑水肿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观察
达沙替尼联合氟达拉滨对慢粒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研究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