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管结石100例手术疗效观察
2011-03-24黄浩夫
黄浩夫
(汉寿县人民医院 湖南 常德 415900)
肝胆管结石100例手术疗效观察
黄浩夫
(汉寿县人民医院 湖南 常德 415900)
目的 观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1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将1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分为治疗I组(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治疗II组(采用肝部分切除术,“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结果 I组2周后残石率37%,经反复多次取石后降至22%;II组由2周后的17%降至6%,提示II组取石效果明显高于I组(P<0.01)。除此之外,II组在术后随访疗效果评价中,优良率为95%明显高于I组的优良率78%(P<0.01)。结论 应用肝部分切除、“T”管引流术,术后再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肝胆管结石 治疗 临床观察
肝胆管结石是我国常见和难治性胆道疾病,因复杂病因和病理改变,及肝脏、胆道病变的复杂性和广泛性,手术治疗难度增大,术后残石率和胆管炎发生率较高。肝胆管结石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开腹行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术,存在创伤大,住院时间长等缺点[1]。随着通过腹腔镜行肝部分切除术、“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的发展极大改变了传统外科的手术模式,由于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及疼痛轻等优点而引起人们重视[2]。现就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0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6年至2010年收治的肝胆管结石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I组(50例)和II组(50例)。其中I组采用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男36例,女14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54.3±7.9)岁,病程0.8~16年;II组采用肝部分切除术,“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男34例,女16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53.5±8.9)岁,病程1~15年。100例患者中左肝胆管结石75例(75%);右肝胆管结石15例(15%);双侧均有结石10例(10%)。2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结石部位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I组:解剖肝门板下移肝管汇合部,高位切开肝总管,在直视下取石,可见二级肝管开口,较易取出肝内较大胆管内结石,同时进行“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II组:左半肝切除4例,左外侧肝叶切除39例,右半肝切除2例;右前后叶下段联合切除5例,并进行“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
1.3 术后随访疗效评价标准
优良: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偶有上腹部不适、无需特别治疗。差:术后仍有腹痛、发热,需住院治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1.5建立数据库,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残余结石率的比较(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残余结石率的比较
2.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2.3 2组患者术后随访疗效比较
2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年,随访率100%,其中II组患者优良率95%,I组患者优良率78%,II组明显优于I组,P<0.01。
3 讨论
采用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易达到去除病灶、取尽结石、通畅引流的目的[3]。左外叶切除术具有难度低、手术创伤小和对患者干扰少等优点[4]。本组在左外叶切除时,通过解剖肝门板降低胆管汇合部,高位切开胆总管直视二级胆管开口取石,及通过肝断面胆管扩大切口,相对直视下左内叶肝管三级分支取石。两处胆管切开处贯穿配合取石,再辅以“T”管引流术、术后胆道镜观察取石,最终残石率为22%,明显低于术后2周前的37%(P<0.01)。提示胆总管切开取石和“T”管引流术是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所采取的主要方法之一,术后再辅以胆道镜取石,能获得一定疗效。本研究中,II组术后2周和2个月的残石率也明显低于I组(P值均<0.01)。提示采用肝脏部分切除,并且进行“T”管引流术、术后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能取净部分患者的肝内胆管结石。
应用肝部分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再辅以胆道镜取石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宋晓雪,谢炜,孙安仁,等,肝切除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6):1732.
[2]吴金术.临床胆石病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3]杨树成,陈健,张成阳,等.肝段切除的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伴狭窄[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4):745.
[4]段伦喜,王群伟,刘国利,等,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结石临床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6,21(3):164.
R5
A
1674-0742(2011)08(a)-0073-01
2011-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