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9年异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归属地就诊情况调查
2011-06-20张肖肖路明霞张延炀僧明华郭万申
张肖肖,路明霞,张延炀,叶 莹,僧明华,郭万申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所郑州450016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是指所有15岁以下出现AFP症状的病例和在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脊灰)的病例。AFP病例是否及时发现和报告与AFP病例报告及时率、采便合格率、标本阳性率和高危病例数等指标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监测质量,对于消灭脊灰工作影响深远[1-4],其中,异地AFP病例是否被及时发现和报告是影响AFP监测质量的关键。异地AFP病例是指非本地户籍的AFP病例,由于可能存在多次转诊、长途跋涉等因素,及时发现和报告难度大[5]。作者对河南省2009年异地AFP病例(省内异地病例以跨市界定)在归属地的就诊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河南省2009年通过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527例,其中由异地报告的病例158例,这些病例可以分为2类:一是病例未在归属地就诊直接在异地就诊,二是病例在异地就诊之前曾经在归属地医疗机构就诊过。
1.2 研究方法 ①电话调查:对所有异地AFP病例家长进行电话调查,初步获得以下信息:儿童基本情况,发病日期,就诊时间,曾就诊医疗机构名称、级别、科室,接诊医生,诊断及异地就诊原因等。②医疗机构调查:根据电话调查的结果,通过查阅归属地医疗机构相关的门诊日志、AFP病例监测医院报表及病历等资料,对病例曾就诊的归属地的医疗机构进行调查。③疾控机构调查:针对异地AFP病例归属地的109个疾控机构,分别对疾控机构的级别、有无专人负责、是否有主动监测记录和监测周期进行调查。通过查阅疾控机构AFP病例的主动监测记录,评价疾控机构对AFP病例的主动监测工作。
1.3 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结果录入计算机,并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3.0对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人口学特征 158例异地AFP病例中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171个月,年龄中位数为3个月;男106例,女52例;本省异地病例145例,跨省异地病例13例,其中本省异地病例主要由郑州市报告(138例),跨省异地病例由相邻省份(山东、陕西、安徽)和经济发达省份(北京、广东、浙江)报告。
2.2 异地AFP病例归属地就诊情况 158例异地病例,麻痹后未在归属地就诊而直接异地就诊的69例(43.7%),先在归属地就诊然后异地就诊的89例(56.3%)。异地AFP病例归属地首次就诊情况见表1。
表1 异地AFP病例归属地首次就诊情况
2.3 异地AFP病例异地就诊原因 见表2。
表2 异地AFP病例异地就诊原因 例(%*)
2.4 疾控机构调查 109家疾控机构中县级70家,市级33家,有6家该项内容缺失;所调查疾控机构均有专人负责AFP主动监测工作;均可查到主动监测记录;主动监测周期以“≤10 d”最多,有72家,监测周期“≤7 d”有21家,监测周期“>10 d”者15家。
3 讨论
158例异地病例中,在归属地曾就诊过的有89例,其中66.3%的病例首次就诊于县级以上医院,就诊科室以儿科为主,但这些病例均为异地报告,在归属地均未被报告。病例不能被及时发现势必会导致以后各个环节的延迟,从而使监测系统的报告及时率、采便合格率、及时随访率和标本阳性率等一系列重要指标下降[6],因此提高首诊地医疗机构尤其是儿科等重点科室的监测敏感性是提高全省AFP病例监测质量的关键。
对病例归属地首次就诊医疗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临床医生知道AFP病例的定义,知晓率为77.5%。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执行情况不容乐观。在归属地首次就诊的医疗机构,大部分病例(76.4%)未被诊断为 AFP病例,有12.4%的病例虽被诊断为AFP病例,但也未被及时报告。提示虽然大部分临床医生知晓AFP病例定义,但在实际工作中执行情况不好,病例出现漏报。
对于直接异地就诊病例,其就诊主要原因为“不信任当地医院的就诊水平”,其次为“距离近,就诊方便”,说明这部分病例异地就诊主要是受对当地医疗机构信任度和就诊方便程度影响。对于曾经在归属地就诊过的病例,异地就诊的主要原因则为“当地治疗效果不理想,去更好的医院”,其次为“不信任当地医院的就诊水平”,说明这部分病例异地就诊的主要原因是当地医疗机构的治疗效果不佳和不信任影响,对于这一部分病例,若能够做到及时监测,将能够极大地提高整个监测系统的敏感性。
对疾控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疾控机构的监测频次不够,主动监测周期>10 d的县级机构有15家,主动监测频次不够会导致AFP病例的迟报甚至漏报,导致监测质量下降。另外,调查时还发现,部分疾控机构在医院进行主动搜索的科室仅限于儿科,搜索科室比较局限。虽然儿科是AFP病例就诊的主要科室,但是不能排除病例去内科、神经内科及传染科等相关科室就诊的可能性,所以,在对儿科进行主动搜索的同时,也应对内科、神经内科及传染科等相关科室进行主动搜索。
总之,该研究结果提示,提高县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儿科等重点科室的监测敏感性是提高全省AFP病例监测质量的关键。
[1]李黎,温宁,夏伟,等.中国2006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杂志,2007,13(6):518
[2]曹彦平,王金桃.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工作质量评价[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5):443
[3]吴革菲,刘智胜,王芳琳,等.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诊断要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7):523
[4]宋义清,周水珍,孙道开.脊髓灰质炎疫苗相关病例临床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11):965
[5]卫生部.全国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S].2006.
[6]施春华.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系统管理对策探索[J].卫生软科学,2006,20(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