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比访”活动中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

2011-06-19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彭学元

湖北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家长

◎/江汉油田教育集团党委书记 彭学元

开展“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简称“比访”)活动,就是要按照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广大教师回归教育本身,深入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以学生为中心,立足课堂常规教学,因材施教,探索和推进教学新模式,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全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启动迄今已经10年,其基本理念是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笔者认为,这也应成为开展“比访”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通过“比访”活动进一步深化新课程改革。

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推进新课程改革

“课内比教学”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锤炼课堂组织和课堂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推进新课程改革要把握好“三个转变”。

一是“变知识为本”为“发展为本”。传统的教学观以知识技能作为课堂教学关注的中心,而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价值都处于附庸地位,这种教学观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发展的整体关怀。新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课堂教学必须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改变过于关注知识传授的倾向,从而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用全新的课程理念来指导“课内比教学”活动,进一步夯实新课程改革的基础。

“课内比教学”活动是比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引导教师注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并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课内比教学”活动是比教师围绕知识传递展开教学,增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训练思维、发展能力。

二是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渐渐丧失,这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课内比教学”就是比教师如何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由教学秩序的管理者转向学生自我管理和自主发展的引导者,由教学大纲的具体实施者转向学生发展和教学实践的研究者。

引导教师变教案为学案。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来设计学案,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有计划地主动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引导教师变教学为导学。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地去研究、实践、体验,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真正让学习的主动权“物归原主”,从而使课堂变成学堂,达到学生“学会和会学”的目的。

引导教师由教书匠向教育家转变。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努力形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新理念、新模式。

三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被手中教材、教参所束缚,凡事“以考纲为纲,以课本为本”,不会真正地活用教材。新课程标准中,教师不再是教材的执行者,而是教学内容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只是起“中介”和“话题”的作用,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切入口。

“课内比教学”活动就是比教师如何用好教材。教师要把教材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素材,深入挖掘,重组和整合教材知识,选取适合的内容进行深加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构建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知识体系。

“课内比教学”活动就是比教师如何用活教材。教材的难度是一个动态变量,不仅取决于教材本身,更取决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和对教材的可接受程度。这就要求教师用活教材,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有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

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全面贯彻新课程理念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可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增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尊重,同时也是提升师德素养、加强教师职业规范的一种重要途径。“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宗旨和核心理念,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贯彻新课程理念要落实好“三个全面”的基本要求。

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理念的核心在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要全面了解学生,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仅靠在学校观察、接触学生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家访,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情况,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预测学生的行为表现。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家长观察了解学生的方法,与家长交换学生在校、在家的行为表现,共同研判学生的心理特征,共商促进学生更好成长的对策。要积极营造温暖、信任的交流环境。家访中与学生开展面对面的交谈,与家长共同营造民主、信任的环境,要准备大量清晰、简要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以便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深入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全面关注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个性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应成为“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教育要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的前提是全面关注、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特长和个体差异。由于种种原因,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每个学生在知识、智能、兴趣、特长、性格和品质等方面千差万别。因此,通过家访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身体、心理方面的特点,了解每个学生由于客观因素影响存在的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差异,树立差异教育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根据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学习,达到相应的水平,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全面拓展和不断丰富家访渠道。“课外访万家”活动要坚持在实地踏访为主的前提下,不断拓展和丰富家访的形式和手段。开好家长课程,更新家长教育理念。精心设计互动环节,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针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与建议,及时加以改进,真正达到家校共赢的目的。关注弱势群体,做好单亲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儿童等特殊学生的家访,帮助学生扫除心理上的障碍,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实施课堂开放日,将家长请进学校、请进课堂,听教师教,看学生学,亲身体验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建立完善“家校联系卡”制度,加强日常沟通与联系,征集家长教子优秀案例,倡导家长积累家教成功经验,进一步增进家校之间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材家长
教材精读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长请吃药Ⅱ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