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优生培养与教育公平——兼谈普通高中开办实验班的思考

2011-06-19明道树

湖北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实验班公平中学

◎/明道树

资优生即资质优秀的学生,是国内重点中学对综合素质较高学生通行的称谓。然而,教师过分关注资优生,必然妨碍教育公平的实现;要兼顾基础薄弱的学生不掉队,就可能牺牲资优生的发展空间。怎样平衡资优生培养和教育公平之间的关系,值得慎重思考。

为什么要重视资优生培养

众所周知,国力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的核心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拔尖创新人才竞争的实质是培养方式的竞争。良好的教育过程、创新的培养方式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涌现。

欧美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中学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美国是公认的教育普及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但依然十分重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他们把各中学5%左右的资优生单独划分出来,予以特别关注和培养。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培养模式到师资配备等诸多方面,都不同于对一般学生的培养。

英国利用全国最高水平的公学(公办中学)培养2%左右的资优生,为这些资优生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配置最优的教育资源。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有50%以上的学生来自英国这些公学,如哈罗公学、伊顿公学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薄熙来同志的儿子薄瓜瓜就曾就读于哈罗公学,后以优异成绩进入牛津大学深造,在英国被评为“十大杰出华人青年”。

法国则在一些高水平的中学设立了大学预科,选拔10%左右的优秀中学生进行大学预科教育,并最终通过严格的笔试和面试进入法国大学深造,成为社会各界精英。

以上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颇有点类似我国中学开办的实验班、重点班。

资优生也应享受教育公平

我们总是说我国基础教育不比发达国家差,学生学科基础扎实,差距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体现在学生创新力不够。其实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基础教育阶段一样有差距。赴美考察过的人员认为中美教育在教育理念、管理体制、教育模式、基础设施、课程设置五个方面存在差距。清华大学附中校长王殿军在《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一文中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更大,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已经严重滞后。2009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三十五中听课后举行的座谈会上指出基础教育两个“不适应”:“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虽然这里的“人才”是指广义的各类人才,但其实质是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够。这是总理在面对“钱学森之问”(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作了调查研究之后,对基础教育所作的两个论断。所以说,拔尖学生该如何培养这个问题是有探讨价值和现实必要的。

国内外普遍认可的智力超群的学生一般占同龄人群的2%-5%,应该说资优生来源是比较广的。我们并不缺少具有成为高层次杰出人才潜力的学生,我们缺少的是培养资优生的机制和条件,缺少的是对资优生的培养方式的研究和实际行动。我认为思想上的障碍有三个。

一是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关系。有人认为既然是“有教无类”就不能歧视资质不那么优秀的学生,不能单独设实验班或培优班。其实,“因材施教”强调的是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有教无类”强调的是教育机会的公平,二者并不矛盾。

二是没有全面正确理解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的含义。把教育公平搞成了平均主义,追求短时期内所有区域的学校或同一学校同一学段的学生水平一致,无论学生天赋如何,都提供相同模式的教育。这种教育理念浪费了资优生的智力资源,埋没了人才,也让资质平常的学生苦不堪言。

教育公平的核心是机会、权利的平等。列宁说:“一个公平的社会应当是相同条件的人相同对待,不同条件的人不同对待,这才是公平。条件相同的人受到不同对待,条件不同的人受到相同对待,这都是不公平”。真正的教育公平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基础之上,以满足每一个个体不同的教育需要为旨趣的个性化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承认差异,区别对待,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这才是教育公平。

三是没有全面正确理解国家对中学不同学段的政策要求。《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举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举办重点班、尖子班”。因为义务教育是国家意志、政府行为,它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功能就是保障公民平等的教育权利和教育机会公平,因而它不具有选拔、淘汰的功能,不是选拔性教育,也不承担培养尖子、制造优秀的功能。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五章“高中教育阶段”部分明确提出“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推进培养模式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很明显,国家是鼓励高中学段开设不同班级,实施分层次教学的。

影响资优生培养的关键要素

当前全国各地高中都在竞相探索培优模式,大多冠以“理科实验班”“人文实验班”之名。实验班最初是为我国培养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人才的特殊模式,现在已经演变成一种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1993年,受教育部委托,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北师大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四校开办了理科实验班,共招了10届约900名学生,大多数保送北大和清华,2004年停止招生。但全国各地变相的实验班即“资优班”已经是风起云涌,湖北省办得比较好的是黄冈中学、武钢三中,现在已经演变为各地名校培养上清华、北大和高考状元的摇篮。目前全省县级一中都办有这种培养拔尖创新学生的班级,只是名称不一。有的称“人文基地班”“自然科学基地班”,有的称“火箭班”,有的称“卓越班”,有的称“俊采班”(取自王勃《腾王阁序》中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开办资优班,应具备五大关键要素。

好的师资是前提。温总理明确指出“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资优班师资必须具有良好师德和突出的师能,特别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全面开课是基础。当前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是大班额,大班额不便于组织,不利于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人数少、规模小的班级可以尝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造能力,各地实验班人数都比较少,有利于实施课改。

理想目标教育是关键。德育为先,育人为本。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心,育心才能凝聚人心。对资优生,始终要以培养他们“成大器”“有大用”作为落脚点,要有国际视野、全球意识。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保障。学习氛围就微观层面而言,即优化资优班的学习环境,明确他们在所在学校、所在年级的“排头兵”位置,增强“领头雁”“领头羊”意识。浓厚的学习氛围是资优生得以不断进步的根本保证,合作探究是共同进步的主要方式。

超前学习是途径。这些学生的资质较好,在教学中可提倡超前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也符合新课改理念。教学进程普遍要求领先于普通班级,在完成国家课程必修课和指定选修课程的基础上,为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请学有专长的教师和乡土专家开设特色校本课程。

总之,对资优生的培养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要被所谓的教育公平理念所误导。坚持下去,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钱学森之问”的破解就指日可待了。

猜你喜欢

实验班公平中学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行知实验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笨柴兄弟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公平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