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幸福教育”的守望者——从“恩施名师”评选看尊师重教
2011-06-19饶邦康
◎/饶邦康 钟 浩
>>首届“恩施名师”表彰大会隆重举行。
金秋九月,在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恩施市人民政府表彰了 108名“恩施名师”,在全市引起强烈反响。恩施市委、市政府认为,大张旗鼓地评选“恩施名师”,就是要发扬他们的高尚师德和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幸福教育”成为尊师重教的主旋律,推动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快速发展。
今年年初,恩施市传出一个令许多教师倍受鼓舞的消息:恩施市委人才办、恩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恩施市教育局将联合评选首届“恩施名师”。恩施市委、市政府将对名师进行表彰,并且明确提出形成两年评选一届“恩施名师”的长效机制。
激动过后,很多教师担心:自己年龄大了,职称也不高,是不是只有旁观的份?与此同时,评选能否保证公平、公正、公开,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然而,随着评选工作的步步推进,这种疑虑逐渐被打消。
为了确保名师评选的质量,恩施市成立了名师评选领导小组,结合“名师工程”实施方案,认真拟定了实施细则,要求各学校要真正确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采取严谨、科学、公平、有效的办法搞好初评。同时对专家评委和工作人员严格把关,认真培训,制定了严格的工作守则:严格掌握评判标准,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对各位选手一视同仁,秉公评判,不打关系分,不打感情分。
一位中心学校校长认为,此次评选的一大亮点就是不限职称、不限年龄,以课堂教学能力和业绩考核为第一标准,简单来说就是12个字:师德好,学识高,能力强,业绩佳。这从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恩施名师”评选工作的公平进行。
初评之后,恩施市还组织180名初选出来的教师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比武,并且全程录像,不仅要接受专家评委评分,上课视频还上传到网络,让全社会都来参与评价。
最终,“恩施名师”评选结果在进行公示之后揭晓。不少人认为它一举打破了吃“大锅饭”的局面和“论资排辈”的潜规则,形成了“能者上、庸者让”的新格局,每位教师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这是邓小平同志的著名论断。恩施市以评选“恩施名师”引领高效课堂建设,推进教育事业发展,不断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推动“幸福教育”,鼓励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创先争优、勤奋学习、比学赶帮,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楷模。
恩施市教育局负责人认为,追求幸福是人的本能和权利。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师生都有幸福感、成就感、满足感,才能获得教育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如果仅仅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带给教师更多的是压力。正是在“幸福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恩施市通过全员培训提升教师素质,让教师树立正确的幸福观;通过弘扬教师精神,凝聚团队力量,营造和谐愉快的工作环境;通过建设教师住房,改善教师生活环境,为教师感受职业幸福奠定基础;通过树立教师典型,评选“恩施名师”,搭建教师成功的舞台。
以建设教师住房为例,目前恩施市已在农村乡镇学校建成安居房200多套,周转房440套。今年,拟建教师安居房289套,概算投资4485万元;教师周转房238套,概算投资1000万元。到明年秋季,全市近2000名农村年轻教师、资教生、支教教师和本地教师将圆“安居梦”。难怪有教师在新落成的周转房大门上贴上“安居落成歌盛世,杏坛春暖沐党恩”的对联,表达自己的幸福和感激之情。
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尊师重教,行胜于言。评选“恩施名师”,就是要让教师成为“幸福教育”的守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