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2011-06-19谭威政
谭威政
(泌阳县人民医院 内一科,河南,泌阳,463700)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也是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我国约有400万CHF患者,其预后差,占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原因之首。CHF治疗目的是为减轻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心功能不全的发展和延长寿命[1]。本研究观察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择泌阳县人民医院2009年9月~2010年9月门诊及住院CFH患者80例,以上患者诊断均符合CFH诊断标准,并且对本实验知情同意。其中男性4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3±15)岁,病程6~16 a。心功能(NYHA分级法):Ⅳ级38例,Ⅲ级36例,Ⅱ级6例。随机分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3例,女17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心衰基础治疗,控制诱因、充分休息、维持电解质平衡,给予强心药物、利尿药物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和依那普利。卡维地洛起始剂量3.125 mg/d,每日2次口服,7 d后加倍,目标剂量每日25 mg,疗程90 d;依那普利起始剂量为1.25 mg/d,每日2次口服,7 d后加倍,目标剂量20 mg,疗程90 d。用药后观察心功能、心律、心率、呼吸、血压、日尿量、下肢水肿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心功能改善Ⅰ级);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心功能Ⅱ级);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好转或恶化死亡。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但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更明显,血压、心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显著降低,LEVF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 <0.05)。见表2。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病的严重阶段[2]。从心血管危险因素开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左室肥厚、心室扩张,进而发生心力衰竭,进展到疾病终末期导致死亡。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是神经体液激活,即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在心衰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两个系统激活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影响钠排泄,而增加容量和血压。
表2 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表2 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s)
注:两组比较,P <0.05。
治疗组治疗前18.1±5.3 11.9±4.8 103±14 31±4 56±5治疗后13.2±3.0 9.8±4.0 74±8 40±3 52±8对照组治疗前17.8±4.7 11.4±3.4 102±10 30±5 56±6治疗后)15.2 ±4.2 10.4 ±4.2 88 ±7 33 ±5 55 ±7
卡维地洛属于β受体阻滞剂,具有双重的药理作用,既能通过受体阻滞抑制过度兴奋的交感神经,而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是一种无内源性交感神经活性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减慢心率,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心脏负荷,增强心肌收缩功能,提高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3]。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抑制作用,能够延缓心室重构,有利于防止心室扩大,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改善临床症状和预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通过对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来影响心室重构,延缓心室重构发展。
本研究结果表明,卡维地洛联合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LEVF,降低心率、血压和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既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又可改善预后,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方丕华.心力衰竭诊治的新进展[J].中国医刊,2003,38(10):39-41.
[2]朱立峰,王 峰,魏乃宏.贝那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12):18-19.
[3]邹 洪.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80):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