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39例SICU院内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2011-06-19赵品侠陈淑敏许红云蒋玉敏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交叉感染监护室无菌

赵品侠,陈淑敏,许红云,蒋玉敏

(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安徽宿州234000)

外科重症监护室(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主要集中收治外科危重症患者,包括严重创伤、多发伤、大手术后以及严重的肺、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一般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创伤大,且侵入性治疗手段多,容易发生交叉感染。笔者对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139例院内感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院内感染原因及预防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1年2月共收治3 087例病人,其中发生院内感染139例,发生率4.5%。男102例,女37例,包括重型颅脑损伤66例,脑出血24例,失血性休克12例,多发伤10例,心跳骤停3例,其他24例。

1.2 调查方法 对139例病例采用回顾性调查,参照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采用的统一院内感染诊断标准[1],院内感染均为入院48 h以后发生,经病原学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确诊,根据临床资料加以综合分析。

2 结果

2.1 院内感染部位 院内感染139例,其中肺部为高发部位,高达59.71%,其次是泌尿道,见表1。

表1 院内感染部位及感染率

2.2 院内感染病原体 经病原学检测,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曲霉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见表2。

表2 SICU院内感染常见病原菌感染率

3 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

3.1 机体抵抗力低下 S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多变,多为各类休克、严重的多发性创伤、多脏器衰竭、大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大手术治疗后或在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基础上发生各种并发症而转入重症监护室,普遍机体免疫力功能下降,极易发生院内感染。

3.2 侵袭性诊治手段多 139例院内感染患者均有侵袭性治疗操作。其中留置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72例、导尿管139例、胃管80例、动静脉置管57例、术后放置引流管62例。这些侵入性操作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为病原体侵入创造条件,如果操作过程中消毒不彻底或者被污染,易造成感染。

3.3 病房环境 病房布局不合理,床间距不够。探视管理不严格,医院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不严格医护人员接触污染物后不洗手消毒而又去处理其他病人;食品、食具被污染未处理等。

3.4 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以及抗菌药物的不断更新和增多,院内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明显增加,同时细菌也在发生相应的耐药变迁,呈多重耐药性,并逐年增高。赵玲对565例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进行描述研究,结果发现感染者中抗生素使用率为96.60%,涉及12类26种,使用2 种以上抗生素占60.89%[2]。

3.5 交叉性感染多 李革[3]等研究表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是重症监护室获得性感染的主要传播机制。污染的氧气管、气管插管、呼吸机雾化器、导尿管、床旁柜、多用洗涤池等是造成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因素,而受污染的导尿管、床旁柜、多用洗涤池等又成为交叉感染的传播媒介。

4 院内感染的预防

4.1 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增强预防院感意识 加强SICU护士全体工作人员的培训,包括工人、保洁及全体医护人员。利用科务会、晨会对医务人员进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各项无菌技术操作、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强化各级人员的院感意识,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由于个人文化程度参差不齐,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培训、监督。另外要通过各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住院期间的自我保健知识,使患者及家属掌握院内感染的基本知识,主动积极配合护理治疗,纠正不良的行为,预防感染。

4.2 加强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在各项治疗护理操作中,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前后正确洗手,严格无菌技术和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吸痰时戴无菌手套,吸痰管不得重复使用,并注意防止管道内冷凝水倒流入湿化罐和直接进入患者下呼吸道。尽量使用一次性管道,规范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及处理的制度。

4.3 及时做好生物学监测 每月由院感员对病房空气、工作人员手、呼吸机管道、氧气湿化瓶进行采样送空气培养监测,如不合格,积极查找原因,采取措施,直到合格为止。根据需要对患者痰液等进行培养,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发生个例院内感染时相对隔离,物品专人专用,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时上报相关部门,避免感染范围扩大,同时做好记录用于分析改进。

4.4 加强易感部位的管理,尽量减少侵袭性操作SICU患者常留置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留置尿管、动静脉置管、胃管以及伤口置入的各种引流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掌握有创监测指征,尽可能减少组织损伤,置入的体内导管尽早拔出,长期留置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导管患者应床头抬高30°~40°,加强气管导管的护理及消毒,严格无菌吸痰。对长期留置尿管者,每日要用0.9%氯化钠注射液加庆大霉素8万单位冲洗膀胱,并用0.5%碘伏消毒尿道外口。各种穿刺、置管、换药均遵守无菌原则。每班严密观察穿刺进针部位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并怀疑导管性败血症的可能,应立即拔出导管等并送尖端0.5 cm作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4.5 配合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 正确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护士应掌握合理用药知识,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和药物使用后反应及抗生素的配伍禁忌,及时采集好各个标本,根据培养和药敏试验,建议医生停药或换药。采用适当剂量,明确给药方法,按规定时间给药,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减少耐药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J].中医学杂志,2001,81(5):314-317.

[2]赵 玲.关于院内感染抗生素应用调查的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36):106-107.

[3]李 革,卢仙娥,邓济苏,等.重症监护室药物性感染与传播机制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4-406.

猜你喜欢

交叉感染监护室无菌
金融风险交叉感染的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折痕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慎独精神与常规洗手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性
基层传染病院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护理举措
基于无菌术的毫针持针钳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