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们如此可爱——从艺术史的角度浅析人群中有关“胖子”的话题
2011-06-18潘旖妍
■ 潘旖妍
我们定义胖的标准,最开始来自第一印象。陌生人初次见面,除了眼睛一目了然分辨出对方的性别,还能清楚地看出对方的体态特征。而胖,就是体态特征的直接反映。至于对方“圆脸”、“高鼻梁”、“大眼睛”、“秃头”之类的个人特征,则是在明确对方高矮胖瘦再做出的不同判断。大多时候初次接触陌生人,胖子的讨巧程度远胜瘦子,至少看上去可爱,胖乎乎的憨厚老实,从内到外散发的都是友善乐观的情绪。大多时候,胖子对物质的占有一定多过于其他人,至少在吃的方面绝不吃亏。
但胖子们又是极其纠结的一群人,他们为了减肥不惜舍去充满诱惑的食物,不惜花大量精力挥汗在自己并不擅长的运动上,目的只是为了减去那少得可怜的卡路里。然而,凭借着这种坚持和毅力,很多胖子用超乎想象的辛苦换回了令人艳羡的身姿,却也有很多胖子仍然在减肥的不归路上玩命挣扎。尤其是热天对于那些缺乏运动的胖子更是苦不堪言,他们情愿躲在有空调的室内,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外出。大夏天走在街上,有时候看到那些全身透湿的胖子,你的同情或许多于嘲弄。太阳炙烤着他们脆弱的灵魂,还要让他们超乎常人体重的躯体饱受“热”的折磨。比起瘦子们的大步流星的步子,胖子们在喘息之际下也只能望而兴叹了。
然而正是这丰腴、壮硕的一群人,却成为艺术史上许多艺术家中意的描绘对象。显而易见,胖子的矛盾性、复杂性甚至是关于他们内心的描绘远胜于瘦子。此外,在艺术至关重要的造型上,胖子也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单从艺术的几个门类,如雕塑、绘画、影像上来看,这些都是在二维或者三维环境内进行的艺术,皆属在视觉上传达作者的意图。如果视觉冲击力越强,则意图越发明显,反之则减弱。一般情况下,体积越大,占据空间效果越多者远比体积小,占据空间小者取得的视觉效果明显。胖子之所以为胖子基于他的视觉体验超乎于常人。
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强调夸张与变形,艺术家在对胖子的形体的处理上,显然优于瘦子。当然,此处并不是说瘦子缺少被夸张与变形的权利。只不过对瘦子惯常处理的出发点更多是基于点、线,而胖子则可上升到面,上升到三维空间。
从最早发现的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到唐代画家笔下的丰腴女性,无一不是艺术家对胖子形象的诠释。艺术家眼中的胖子显然与平常人眼中臃肿、行动迟缓、大脑思维减慢的视觉感受有所不同。相反,他们善于发现胖子身上的膨胀感和这具有另类活力的肉体,此也不失为一种对另类美的追求。卢西奥·弗洛伊德塑造的胖子可以算作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如图1)。他擅长于借助体积感、空间感、写实感进行油画语言的表达,描绘对象也常常选择裸体的模特,弗洛伊德不厌其烦地刻画出不同对象同样的神经质与歇斯底里的状态,而他画笔下的那些裸体胖子往往使人联想起肉块与肉汁堆积起来的人型,男人和女人在他的笔下已经完全丧失了肢体美,所有的一切被失去血色的肌肤包裹。肥胖臃肿的身躯、下垂的眼袋、苍白无力的皮肤和四肢,就好像一个破旧的人形被随意地丢弃在画室的角落或者肮脏的被单之上。譬如他被拍出1700万英镑的高价作品《睡着的救济金管理者》中的胖子形象,睡得有点略微扭曲的肉脸配着臃肿得几乎要流油的躯体,大得几近下垂的乳房搭在鼓出的肚子上,大腿的脂肪也挤得接近溢出。从平常人的欣赏眼光来看,这样一个胖妇形象跟女性的美怎么也扯不上关系,但在艺术的审美眼光上看,如此反复强调反复夸张对象特征的处理方式而产生的作品让人着迷,塑造出来的单纯肉欲也同样美得让人心碎。
当然,对于胖子形象的诠释远远不是体积感这样简单,很多时候还暗含了性暗示的意味。可以这样说,身体是性暗示的直接载体之一,也是艺术家可选取的对象。胖子虽不可算作身姿妙曼的行列,但也是体型的一种,只不过是脂肪更加丰富、躯体过于圆满。现代人追求纤瘦、骨感,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女性的生理特征削弱了。很多情色电影尽可能使用相悖的方式,放大再放大女性的丰乳肥臀。在我国民间,老人往往希望儿子娶的媳妇臀大并认为这是女子好生养的重要标志。欧洲史前雕塑《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就有如此体现(如图2),常规上她绝非现代意义的标准美女,而是典型的胖子形象。她那臃肿的身躯与头部完全不成比例,女性的生理特征被强调得近乎夸张地突出,丰满得垂下的双乳、宽厚的腹部、肥胖的大腿、高耸的臀部无一不引人注目。尤其是那极为肥壮的三围、巨大的胸腹饶有趣味地彰显着她的生育能力。艺术史上类似维伦多夫的维纳斯这类夸张和放大女性性和生育特征的艺术作品数不胜数,也与流传下来的繁衍追求不谋而合。
胖子形象不只是有一定意味的性暗示成分,也不只是艺术家对具体形的追求。事实上,胖子们可以代表一个阶层、一类人群,我们也能从他们的眼神举止中读出其内心。南美画家费尔南多·波特罗画的或是塑造的胖子就是如此鲜活的一群。西方艺术史上“胖子”的角色则多以讽刺、调侃的方式出现,但波特罗画笔下的“胖子们”却并不丑恶与难看,而是各个都有着犹如充气球一般肿胀的身躯和面孔,看上去令人觉得可爱和讨喜(如图3)。比起弗洛伊德塑造的胖子受到艺术者的追捧,波特罗的“胖子”看上去卡通诙谐更迎合大众的口味。你可以看到波特罗笔下的肥女人佩戴着不同的饰品,也可以看到她们脚趾上涂着鲜红的指甲油。她们会在镜子前抚弄自己的头发、会在海边嬉戏、也会阅读沉思,用尽各种方式享受享受生活的富足,她们并不因为自己是胖子而放弃追求一切应该获得的权利。波特罗塑造出的“胖子”形象看似卡通诙谐却暗含了讽刺、幽默,往往被理解成对贵族和中产阶级的反对、讽刺,他们并未以挑战者的姿态出现而是承担了挑战者的任务。有趣的是,波特罗从来不肯承认自己画的是胖子,只承认自己通过现实题材表达体积带来的美感和塑性。并认为艺术是变形和夸大的,与胖子无关。不只是人,他画的动物、水果、乐器也都是胀鼓鼓的。也就是说,波特罗将胖子作为人的属性也否定了,在他眼里胖子只不过是巨大的可以塑造的“物体”,但正是由于波特罗将人当作“物体”他才消解了人的生理特征,在波特罗的雕塑作品中女人的胸和男人的那话儿没有被一味地放大,而是作为区别男人与女人标志,肥胖的身形也只是单独地作为可被塑造的形体独立存在(如图4)。
富足而身形巨大的“胖子”,幽默而轻快的“胖子”,没有灵魂茫然思考的“胖子”,物质欲望膨胀的“胖子”都是艺术家乐于描绘的对象。艺术史上的“胖子们”承载着他们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虽然胖,但他们也如此可爱,如此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