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烟草农业视域下烟农素质调查——来自重庆市的调查

2011-06-15张永坤

重庆与世界 2011年12期
关键词:烟农规模化烟叶

曾 智,冉 伟,张永坤

(1.重庆烟草学会,重庆 400023;2.重庆市云阳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重庆 404500;3.中国烟草总公司重庆市公司 烟叶分公司,重庆 400023)

一、烟农素质调查及其结果分析

(一)调查开展情况

本次调查分为趋势调查和典型调查。趋势调查重点了解12个产烟区县2006—2011年来烤烟种植面积、种烟农户数、户均种植规模、烟农学历结构等的变化趋势。趋势调查的烟农包括退出烟叶种植的农户、现有烟农和2011年开始烟叶种植的烟农。典型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入户访谈等形式,对黔江、彭水、武隆、巫山4个国家烟草专卖局烟叶基地单元近200户烟农进行了调查,重点了解烟农素质、成本收益、种植风险等内容,并就如何提高服务水平征求了烟农的意见。

(二)调查结果分析

1)烟农年龄结构分析。2011年烟农总数比2006年下降51.3%,年龄分布呈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形”结构(见表1)。烟农年龄结构进一步向31~50岁年龄段集中。

2)年龄结构与户均规模的相关分析。烟农各年龄段规模化进度呈现年龄越大,进度越慢的趋势(见表2)。20~30岁的烟农户均规模提升最快,达到了300%以上。户均规模呈现年龄越小,规模化程度越高的趋势。20~50岁的烟农与50~61岁以上的烟农户均规模差异达到7亩以上。

3)烟农学历层次分析。烟农学历结构得到一定程度优化,并向初中学历集中(见表3)。但高中以上学历的烟农仍偏少,特别是高中学历的烟农占总烟农数的比例从2006年的7.57%下降至2011年的3.46%。

4)学历与户均规模的相关分析。各学历层次烟农的种植面积呈现两头增长较慢、中间学历层次增长较快的椭圆形分布(表4)。高中以上学历与高中以下学历烟农的户均规模差异达到11亩以上,而中专、大专学历与高中学历烟农的户均规模差异达11亩以上。烟农文化素质对推进烟叶种植规模至关重要。

5)烟农愿意种烟意愿成因分析。在愿意种烟的原因方面(多选),新烟农选择“收入有保障”、“能致富”两项的占样本数的54.1%(表5)。种烟年限较久的烟农有40.85%的认为种烟收入有保障。在不愿意种烟的原因方面(多选),烤烟比较效益下滑、投入大产出少、自然灾害频发和劳动强度大分别占样本总数的36.59%、22%、19.51%和17.07%。

6)烟农扩大规模的阻碍和最希望得到的服务分析。烟农继续扩大烟叶种植规模的阻碍因素方面(多选),自然灾害、劳动力排在前列(见表6)。烟农扩大规模过程中最希望得到的服务方面(多选),基础设施配套和灾害防治排在前列。

表1 2006—2011年烟农年龄结构变化趋势

表2 2006—2011年烟农年龄结构和户均规模

表3 2006—2011年烟农学历结构变化趋势

表4 2006—2011年烟农学历结构和户均规模

表5 烟农愿意种烟及不愿意种烟的原因

表6 烟农扩大规模的担心和最希望得到的服务

(三)调研结论

1)烟农素质提升较快但整体素质不高。近年来,全市行业稳步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烟农整体素质快速提升,烟农尤其是大户的种植规模快速扩增,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烟农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并未发生根本转变,科学种烟意识淡薄,烟农凭经验种烟的现象依然存在。

2)烟农素质与烟叶规模化程度紧密相关。烟农年龄越小,学历层次越高,其规模化程度越高。学历和年龄方面的优势,让烟农在烟叶生产过程中对新技术、新理念的接受度比较高,更容易接受规模化种植。与之相反,烟农则显得比较保守。

3)高素质烟农队伍稳定性不强。特别是高中学历的烟农,其所占当年烟农总数的比例由2006年的7.57%下降至2011年的3.46%,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烟叶生产的比较优势明显下滑,对高素质烟农的吸引力下降。

二、烟农诉求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稳定和扩大烟农队伍的高素质烟农队伍,吸引社会高素质人才是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当务之急。稳定和吸引高素质烟农必须解决4方面的问题。

(一)生产成本持续走高与比较效益逐步降低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烟叶生产物资价格持续走高,种烟成本大幅提升,烤烟的比较效益有所下滑。以彭水县为例,煤炭价格涨幅达27%~34.5%,烟草专用复合肥价格上涨近50%,烟农产前投入和烘烤成本大幅提高。重庆市烟区普通青壮年劳动力务工收入由60元/天上涨至100元/天。据测算,烟农每天的收益仅为60元,较之养殖、药材种植等其他农业产业,特别是和外出务工相比,比较效益明显下滑。

(二)自然灾害风险加大与保障机制不健全之间的矛盾

烟叶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极大。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制约了烟农收入的增长。烟农对自然灾害保障机制极度关注,并成为制约烟农扩大规模的主要因素,而行业并没有一套相对完善的风险应对机制为烟农抵御自然风险提供保障。

(三)烟农资金需求扩大与烟区金融服务滞后之间的矛盾

烟叶规模化种植对烟农的资金投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烟叶种植风险大、烟农缺乏足值抵押等原因,烟农获得银行等机构的金融支持可能性较小。调研中,种植规模较大的烟农认为,资金压力较大,资金信贷困难[1]。

(四)农村土地流转不畅与烟农规模化种植之间的矛盾

规模化种植是建设现代烟草农业的前提和基础。目前农村土地流转缺乏规范的操作程序,流转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土地流转不畅,烟农难以形成规模种植和专业化作业,烟叶种植和其他农作物种植一样小农经济特征明显,距离规模化种植尚有差距。

三、优化种烟主体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烟农素质提升必须与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大局相结合,在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中促进烟农队伍转型升级,通过调整利益机制和服务机制,培育和壮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烟农,为现代烟草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2]。

(一)重新界定烟农主体

在烟叶种植规模化的趋势下,烟农主体应按照种植规模的相对多数和烟叶生产质量的优劣来确定。

1)“职业烟农”成为烟农主体。根据目前全市“7%的烟农种植了30%烟叶”的客观实际,“精于种烟,以烟为生”的“职业烟农”必将成为现代烟草农业的烟农主体。“职业烟农”是将烟叶生产作为产业经营,并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来获取报酬,以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

2)“职业烟农”引发经营模式调整。“职业烟农”必须以规模化为前提,据重庆实践经验,户均规模达到40亩以上才可能达到烟农致富的预期。职业烟农的产生,必然引起烟叶生产的经营模式由“公司+农户”为主向“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农场”为主,“公司+农户”为辅的经营模式转变。

3)“职业烟农”的培养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职业烟农的培养应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如,40~120亩的种植专业户必须从传统的种烟大户或种烟能手中产生,12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必须从40~120亩的种植专业户中产生。职业烟农的培养不能仅局限于筛选、培育现有烟农,更要吸纳社会上的相关组织和有知识、有能力、想创业的人员成为职业烟农[3-4]。

(二)调整利益分配机制,增强烟叶生产吸引力

烟草行业产业纵向一体化特征明显的行业,应注重产业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确保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达到或接近产业链的平均利润。

1)建立“双联动”烟叶收购定价机制。一是建立烟叶收购价格联动增长机制。以主要经济农作物的价格指标为参照,以高于主要经济农作物价格增幅为标准,制定当年烟叶收购价格,确保种烟收入正常性增长。二是建立烟叶收购价格临时补贴机制。收购前,当主要经济农作物价格增幅接近或超过烟叶收购价格增幅时,实行按斤补贴,确保补贴后的烟叶收购价格涨幅高于主要经济农作物的价格涨幅。应合理确定烟叶收购价格增幅,防止烟叶生产“过热”。

2)建立完善差异化产后补贴机制。按照基本保障、优质多补的原则,加快建立完善差异化的产后补贴机制,统筹产后各项补贴,按烟农交售烟叶的等级质量,实行等级越高,产后补贴标准越高的差异化补贴方式,引导和激励烟农提高烟叶品质。

3)建立烟农社会保险动态管理机制。建立烟农连续种烟的年限、种烟的规模等指标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在烟农达到一定种植年限或种植规模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中介组织,为烟农购买社会保险,提高烟农退出烟叶种植的门槛[5-6]。

(三)建立风险保障基金,增强烟叶生产保障性

省或直辖市商业企业、烟叶产区对应的工业企业以共同出资成立烟叶生产风险保障基金,与政府的农业发展专项资金统筹使用。烟农自愿出资参与保障,其保障额度必须达到烟农第二年每亩烟田再生产的前期投入,并适当设定3~5个保障标准供烟农选择。生产风险保障基金由市、县、乡相关部门按一定比例管理使用,在没有受灾或有一定剩余的情况下滚动到下一年使用,并与新筹集的资金合并使用[7]。

(四)稳定烟用土地,增强烟叶生产投入有效性

1)深度介入政府主导的农业产业园建设。目前,全市行业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要素正在向烟叶生产重点区县、重点乡镇聚集,却面临土地流转困难的难题,由此滋生设施闲置浪费等问题。全市正加快农业产业园建设,各地政府在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方面统一布局,统一规划,但面临招商引资难、后续资金注入缺乏保障等困难。行业深度介入农业产业园建设,与各烟区政府深度合作,由政府规划园区土地和集中土地使用权,行业投入建设资金,共同建设烟叶生产产业园,并组织一定规模的职业烟农经营,构建起烟农、政府和烟草行业紧密协作的利益共同体。

2)探索“地票”交易模式。全市正在推行“地票”①2008年12月4日,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挂牌成立,农村土地交易所主要从事“地票”交易。所谓“地票”,指包括农村宅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用地、乡镇企业用地、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益事业用地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过复垦并经土地管理部门严格验收后产生的指标。交易,全力激活农村土地市场。行业可积极参与农村荒地、宅基地等复垦建设项目,介入“地票”交易的相关环节,取得一定数量的“地票”,探索用“地票”交换农用土地使用权的运营方式推进规模化种植。

(五)积极推进烟叶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增强综合性服务合作社运行效果。一是以规模化为基础,解决合作社生存问题。全力推进烟叶适度规模化种植,合理使用补贴政策,并配套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集群,培育和刺激烟农对专业化服务的市场需求。二是以市场化为基础,解决合作社发展问题。在烟叶生产基本服务非营利性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合作社自主经营权和利益分配权,依托行业补贴形成可经营性资产大力发展高附加值辅助产业,提高合作社整体收益水平。三是以烟农需求为基础,探索建立烟农资金互助合作社。按照“自愿加入,周转使用,滚动发展”的原则,引导烟农以村社为单位自发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采用整借零还和整借整还的形式,破解烟农资金需求难题。

2)鼓励技术能手参与烟叶生产社会化服务。重庆市政府为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政策支持。行业鼓励烟叶生产方面的技术能手在保留劳动关系的前提下,离岗成立微型烟叶生产服务公司,发挥灵活便捷的优势,与综合性服务合作社、其他社会化服务组织展开市场竞争,为烟农提供有偿的专业化服务。

3)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入其他经济主体参与烟叶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在专业化育苗和专业化烘烤等环节,依托行业补贴形成的可经营性资产,积极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农业开发公司等主体参与烟叶生产服务,提高专业化服务质量,促进综合性服务合作社和专业户烟农独立运作能力不断提高[8]。

[1]何泽华.烟叶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J].中国烟草学报,2005(3):1.

[2]李晖.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基本取向及对策[J].农村经济,2006(10):96.

[3]范黎,李青常,马明,等.烟草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应建立科学有效的标准体系[J].中国烟草科学,2005(2):5.

[4]周明海.培育农民科技素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J].中国科技论坛,2008(3):95.

[5]陆继锋,唐绅.我国烟叶产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6(4):42.

[6]柴建国.浅谈培育和发展烤烟大户[J].安徽农学通报,2008(8):22.

[7]中国烟叶公司.市场化条件下的烟叶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

[8]李军萍.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8(9):108.

猜你喜欢

烟农规模化烟叶
兴山县烟农队伍建设现状及对策思考
益林中草药 初现规模化
数字化转型中烟农社区平台的建设
——以韶关市为例
影响巫溪县烟农队伍稳定的因素分析
上部烟叶一次性采摘按叶位分置烘烤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贵州主产烟区烤烟上部烟叶质量的差异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规模化猪场大肠杆菌病防控策略探析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大分子物质代谢动态研究
规模化养殖中降低僵蚕灰分含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