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置换联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乙肝并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2011-06-14易学东罗亚文
易学东,罗亚文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遵义563003)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伴高胆红素血症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病症,高胆红素血症持续存在可发生毛细胆管内胆栓形成、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肝细胞凝固性坏死,加重肝损伤。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乙肝伴高胆红素血症疗法,血浆置换(PE)虽可降低血清总胆红素(TB),但其疗效维持时间短暂,多数患者易在短期内出现反弹,故需多次行PE治疗,增加其经济负担。2008~2010年,我们采用茵陈蒿汤加减联合PE治疗乙肝伴高胆红素血症患者2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40例乙肝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中,男32例、女8例,年龄20 ~70(37.6±10.1)岁。
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的诊断标准[1],其中慢性重度乙肝32例,慢性重型乙肝8例;血清 TB 197.51 ~ 662.81(427.38 ± 113.64)μmol/L。排除大量腹水、肝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等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两组临床资料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包括输注血浆、白蛋白、对症治疗),并行PE治疗1次,置换量为2 000~3 200 ml。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于PE后次日加服茵陈蒿汤加减(茵陈30 g,大黄10 g,栀子15 g,赤芍 20 g,丹参 20 g,虎杖 10 g,炙甘草 10 g,加水煎至250 ml),每日1剂,分3次口服,连服14 d。
1.2.2 检测指标 两组均于PE前、PE结束时、PE后14 d进行肝功能指标(TB、ALT、ALB)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检测。
1.2.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症状、体征、肝功能、PTA等综合判断疗效。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TB下降30%以上为有效;反之为无效。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多样本比较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用q检验,配对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PE后14 d,治疗组有效17例(占85%),无效3例;对照组有效8例(占40%),无效12例。两组有效率比较P<0.01。
2.2 两组不同时间的肝功能指标及PTA比较 见表1。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临床上将 TB>171 μmol/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慢性重度及重型乙肝患者常合并高胆红素血症;此类患者多因黄疸持续不退而影响肝功能恢复,从而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因目前尚缺乏乙肝并高胆红素血症的特效治疗,故探讨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研究的热点。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的肝功能指标及PTA比较(±s)
表1 两组不同时间的肝功能指标及PTA比较(±s)
注:与同组PE 前比较,*P <0.01;与治疗组同期比较,△P <0.01
组别 n TB(μmol/L) ALT(U/L) ALB(g/L) PTA(%)治疗组20 PE 前 429.80 ±108.79 495.95 ±320.81 31.76 ±2.36 57.70 ±19.64 PE 结束时 292.55 ± 93.51* 237.24 ±124.33 33.67 ±3.05 67.32 ±21.47 PE 后14 d 220.24 ±118.53* 49.31 ± 17.52 38.65 ±8.39 75.29 ±22.04对照组 20 PE 前 424.97 ±121.09 429.70 ±412.32 32.16 ±3.65 53.95 ±16.82 PE 结束时 261.30 ± 77.47* 217.54 ±412.27 34.48 ±4.76 65.17 ±19.65 PE 后14 d 323.01 ±154.63△52.70 ± 28.32 37.54 ±7.13 73.55 ±19.15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茵陈蒿汤中,茵陈有抗炎、抗病毒、解除胆管痉挛、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为消除黄疸之要药;赤芍、丹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肝脏微循环,加速胆红素代谢[2];栀子可清热降火,通利三焦,引湿热自小便而出;大黄有疏肝利胆、通腑攻下、清热利湿等功效;虎杖可解毒活血、利湿退黄;甘草可调和百味。本文治疗组加服茵陈蒿汤加减可有效地减少TB的肠肝循环,降低TB。因乙肝并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多合并较重的消化道症状,服用中药吸收较差,故单纯服用中药治疗存在起效慢、疗效欠佳等问题。
目前研究认为,PE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较肯定,经过一次PE可使血浆中与蛋白质结合的TB降低40%[3];由于PE后体液中的TB平衡被打破,TB重新分布及造成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未除,易出现TB反弹,故多数患者需多次行PE治疗。本研究显示,经一次PE治疗后两组TB均明显下降,PE后14 d治疗组TB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在PE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加减,能有效地降低血清TB。其可能作用机制为PE治疗能迅速改善机体内环境,部分解毒或缓解毒性物质对肝脏及全身的毒性作用,迅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4];在此基础上联用茵陈蒿汤加减,能提高中药的利用率,巩固PE疗效;两者相互协同,故治疗乙肝并高胆红素血症有效、安全。
[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13(12):881-890.
[2]葛平安,汪承柏.各型肝炎血浆TXB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J].中华传染病杂志,1987,5(3):176.
[3]吴易东,王宇明.血浆置换治疗暴发性肝衰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8,25(10):426.
[4]隋云华,许家璋,高蕾,等.1260例重型肝炎的治疗研究[J].南京部队医药,2002,6,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