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聚奎创办后勤学院

2011-06-13窦孝鹏

湘潮 2011年2期
关键词:后勤工作教员后勤

窦孝鹏

李聚奎参加革命前,仅在家乡湖南省涟源市的农村,读过一年私塾。但在他的革命生涯中,却有着担任我军高等学府——后勤学院院长和高等军事学院院长的经历。尤其后勤学院,是在他的一手操办下,组建并发展起来的。

彭德怀点将,毛泽东下令,李聚奎出任后勤学院首任院长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部队建设的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组建了一批高等军事院校。1952年5月16日,根据总后勤部的报告,毛泽东批准成立后勤学院,并于6月22日发布命令,任命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李聚奎为后勤学院首任院长。军委的命令规定:后勤学院的任务是,遵照毛泽东军事思想,总结人民解放军多年来丰富的后勤工作经验,特别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经验,训练全军团以上的后勤领导干部。

毛泽东虽然6月22日就下达了李聚奎出任后勤学院院长的命令,但一直未传达到李聚奎本人。8月上旬,正在北京观摩全军运动会的李聚奎,突然接到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徐立清的电话,说要来他住的北京饭店看他。

见面寒喧后,徐立清告诉李聚奎:“李部长,你的工作有变动,军委已批准成立后勤学院,这个后勤学院的院长决定由你来当。”

李聚奎“腾”一下站了起来,说:“徐副部长,你不是开玩笑吧!”

徐立清说:“命令都下了,我怎么能开玩笑?”

李聚奎又摇头又摆手:“不,不!这个我干不了。不要说我没办过学,就是上学,我也从未进过正规学校的门啊!”

徐立清告诉他:“这可是彭老总推荐、毛主席批准的啊!你不干,别人想干还不行呢!”

彭德怀为什么要提议李聚奎任后勤学院院长呢?

首先,后勤学院是一所军事院校,院长必须是懂军事、带过兵、打过仗的,只有这样,他才能懂得战场上需要什么样的后勤保障,才能明白后勤与打胜仗的关系,才能体会到“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的道理。在长征中,李聚奎是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一师师长,领导和指挥了突破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及十七勇士抢渡大渡河等战斗;抗战时期他以旅长、决死第一纵队副司令员等身份,战斗在华北前线:解放战争时期,他以冀热辽军区、西满军区参谋长的身份,参与指挥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许多战役,不愧是一员能打仗的虎将。

其次,后勤学院是一所以培养中级以上后勤领导干部为主的最高后勤学府,院长必须了解和精通后勤工作。李聚奎曾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参谋长、东北军区西线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兼政委、东北野战军后勤部副部长、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参与领导和组织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及四野南下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保障部队从自山黑水一直打到了海南岛,有着丰富的后勤工作经验。

再次,后勤学院还是一所培养现代后勤干部的院校,其教学必须有前瞻性,要传授现代作战的后勤支援保障知识,院长必须有这方面的素质和理念。而李聚奎在这方面也有其独到的经历——即抗美援朝的后勤保障工作经验。抗美援朝作战开始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没有组建自己的后勤部,中央军委决定志愿军的后勤保障工作由东北军区统一负责。这样,作为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的李聚奎就全面担负起了抗美援朝的后勤保障工作,保障志愿军胜利进行了5次战役,迫使敌人由进攻转入了防御。1951年5月,志愿军后勤部成立以后,前线的后勤保障工作交由志愿军后勤部管理,而国内的后勤支援仍由东北军区负责,这让李聚奎积累了许多现代战争后勤保障工作的经验。

一个高级领导干部,同时具备这3个条件的不多,李聚奎是其中之一,所以由他担任后勤学院院长,正当其位。

无校舍,无设备,缺教员,缺教材,李聚奎白手起家开始了艰苦创业

1952年8月下旬,李聚奎在沈阳交代完手头的工作后,到北京走马上任了。

他来到位于北京西郊万寿路的总后勤部,见到了总后勤部部长杨立三。杨立三告诉他,在我们人民军队的发展过程中,后勤建设始终是个薄弱环节。现在我们军队的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培养高素质的各级后勤领导人以加强后勤建设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已决定在本月底召开全军后勤教育工作会议,主要研究后勤院校教育与在职教育问题。也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需要尽快把后勤学院建起来。我们已经成立了后勤学院筹建小组,并根据有关决定,从西北军区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和总后高级后勤学校选调了部分干部,搭起了学院的筹建班子。但目前,后勤学院还是一个无校舍、无设备、缺教员、缺教材的摊子,需要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使学院尽早开课。

李聚奎走出总后勤部南门,向未来的后勤学院营区望去,只见眼前是一片荒芜的沙地(旁边就是沙窝村),南面长着半人高的野草,仅在靠近北面的地方,矗立着4栋房子,先到的一部分同志就挤在里面。其他设施一律没有,连吃饭都蹲在露天里。

在这样的地方,要建起一座现代化的高级军事院校,并马上投入使用,李聚奎感到肩上沉甸甸的。

根据军委命令,后勤学院直属中央军委领导,行使大军区级权限。学院机关初步设政治部、干部管理部、训练部、科学研究部、物资保障部等5部,一个队列处,一个财务科,一个保密室。学院还设后勤组织系、军需系、财务系、运输系、油料系等5个系,11个教授会,学员定额为1100名。

由于原定于8月1日开学,所以一部分学员已经到校了。李聚奎来到教员和学员中了解情况,他们纷纷问道:

“院长,我们是来学什么的?”

“这里什么都没有,怎么学呀?”

“后勤院校,到底能学到什么新的知识呀?”

……

李聚奎想,看来大家的想法还真不少,我们必须教学、育人一起抓。

9月1日,他召开了全院大会,这既是一个就职见面会,也是一个动员大会。在会上,李聚奎首先向大家表示了决心,要团结全院同志,以抗大的精神,共同办好这所最高后勤学府。接着,他讲了开办后勤学院的重要意义,讲了目前的困难,号召大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边教学、边建设,早成才,早毕业,为建设现代化的国防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李聚奎召开了临时党委会,研究确定了几项工作;一是抓紧落实调人计划,按编制把干部、特别是各系统的教员调齐;二是突击编写教材,科学研究部目前要把编写教材作为中心任务来抓;三是制订教学计划和各系的教学大纲;四是千方百计搞好各项后勤保障,特别是要抓好校舍和设施建设,争取半年内达到开学的要求。对于已到校的学员,要安排好他们的吃住。

这几项工作,领导进行了分工,同时展开。但作为一把手,

李聚奎对各项工作都要管。

对校舍问题,李聚奎多法并举,把临时需要与长远建设结合起来考虑。他看到大家吃饭无食堂,连喝开水都无着落,就找总后勤部要了两个工棚,简单收拾了一下,作为学院的临时食堂,解决了吃饭和喝水的问题。

接着,李聚奎领导后勤学院对接收的总后勤部高级后勤学校的1万多平方米房舍,按需要进行了整修,又向总后机关借用了5000多平方米的营房,使大家有了住宿的地方。但这些还远远不够,上课需要教室,备课需要办公室,这些都要自己动手建。于是,李聚奎去找总后营房部部长钟赤兵要营建经费。曾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总后勤部部长的钟赤兵与李聚奎是熟人,很理解他的困难,就给他拨了一笔经费,李聚奎用这些钱征购了76亩土地,新建教室、办公室、图书馆等2.1万平方米,并购置各种营具3000多件,总算把学院的基础打起来了。

教员,是搞好教学的支柱,没有高水平的教员,就教不出有成绩的学生来,所以李聚奎很注重抓教员队伍的建设。在学院筹建过程中,已陆续选调来80多名教员,他们有的来自部队院校,有的来自地方院校,还有从各部队选调来的,其中有刚参军的青年学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国民党起义的军官。李聚奎了解到这些同志各有各的特点和想法。比如,从地方院校调来的教员,由于不熟悉部队工作,看到学院现在还不成形,所以多不安心在这里工作。从部队其他院校选来的教员,过去大多是教军事、政治课的,改教后勤课等于从头来,担心教不好。从部队调来的人,大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理论上不去,怕不能胜任教员工作。而国民党起义的军官,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都比较好,能写也能讲,但有的人思想跟不上,讲课不得要领。

针对以上情况,李聚奎带领有关人员,分别与他们进行座谈,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加强学习,取长补短,尽快适应工作。他严格按照党对知识分子的有关政策,热情鼓励国民党起义人员,尽快熟悉我军情况,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与此同时,他还利用尚未正式开课的时机,对所有教员进行一次集训,开办了各学科教员的讲习班,学习有关后勤业务和后勤知识,了解我军当前后勤状况,并就课程安排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切磋和交流。通过这些方法,使大家尽快进入角色。

为了编好教材,学院先后聘请了7名苏联专家当顾问,在总后机关各业务部和有关院校的支持下,先后搜集到有关教材和资料1400多种,然后进行筛选消化,用作参考,组织各系编写了各种后勤业务教材15种,军事政治教材22种。李聚奎说,这些教材只是个“毛坯”,今后要一边教一边修正。有了教材,就等于炊事员有了粮食,就能给大家做出各种营养的饭菜来。

对于已陆续报到的近400名学员,李聚奎经过摸底了解到,他们中间既有老红军、老八路,不少人爬过雪山,过过草地,打过日本鬼子:也有不少是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青年干部,他们在原单位大小都是各级首长,现在要过学员生活,一时很不习惯。同时他们中间有52%的人原先都是各级军事和政工干部,现在改行学后勤,许多人思想上不愿意。他们认为后勤没啥学头,后勤干部见人矮三分,没有多少出路等。

李聚奎认为,当前做好学员的思想工作极为重要,只有热爱起来,才能学得好,学出成绩。他一方面发动各级领导继续作好学员工作,同时特别邀请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华来学院,为大家作了一次《服从工作需要,安心学习,争做优秀学员》的报告,让大家进行讨论、学习,逐渐统一了大家的思想认识。

李聚奎还了解到,这批学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小学文化的占68%,其余只相当于初中文化,要学习大学课程相当吃力。为此,他们报经军委批准,拟用4个月时间对他们进行文化补习,也叫预科教育,为将来正式学习后勤专业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毛泽东、朱德发来训词、题词,后勤学院隆重开学

1953年1月,学员们4个月的预科学习结束,干部、教员都先后到位,急用的教材也编写就绪,校舍建设也已取得初步成绩,后勤学院基本具备了开学的条件。

于是,1月18日,李聚奎代表后勤学院党委向中央军委写了后勤学院拟于2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的报告,并请毛泽东和朱德为后勤学院题词。

毛泽东和朱德欣然同意后勤学院的报告,并于1月31日分别为后勤学院题了词。

毛泽东训词的内容如下:

后勤学院李院长和全体学员、教职员工同志们:

我祝贺你们在预科学习和教学上的成绩,并希望你们在今后圆满地完成军委所给予你们的学习和教学的任务。

对于现代的军队,组织良好的后方勤务工作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任何轻视后勤工作、以为后勤工作不是重要的专门的科学、不需要有系统的学习、不需要精通业务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必须学习苏联军队完整的后勤工作建设,研究朝鲜战争中后勤工作的状况和经验,以达到我军后勤工作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目的。后勤学院全体教员、职员、学员,应当团结一致。为完成这一光荣任务而奋斗!

主席毛泽东

一九五三年一月三十一日

朱德的题词是:

“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立现代化的后勤工作,是巩固国防、保卫我们伟大祖国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2月1日,后勤学院借用总后营房部的一个大仓库作为会场,隆重举行了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会堂门口悬挂着“培养后勤干部,建设强大国防”的横幅,会场内外挂满了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和兄弟院校送来的数十面贺幛。军委各总部和各军兵种的领导同志参加了典礼。李聚奎代表全院同志表示,一定要以毛主席的训词为指针,艰苦奋斗,边学边建,坚决完成中央军委赋予的光荣任务,以优异成绩向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汇报。

学院开学以后,李聚奎在狠抓教学的同时,继续抓紧学院的组织、思想和设施三大建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教学第一线服务。他专门召开全院干部大会,发出了“以教学为中心,做好各方面工作”的号召,要求各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都要把自己的具体工作与教学任务联系起来,事事、处处为教学创造方便条件。他规定领导干部至少要有1/3的时间在教学第一线活动,要钻进教学中去;要保证教员每周有5天时间进行教学活动;生活保障上要首先向教学第一线的人员倾斜。

为了取得领导教学的主动权,从一开始,李聚奎就要求院、部、系领导干部,或军事、或政治、或后勤,都要亲自备课,并带头上台讲课,他自己更是率先垂范。他有多年的后勤工作经验,讲起课来理论与实践结合得很紧密,深受大家欢迎。

在第一期本科学员入学一年后,1954年3月,后勤学院又招收了第二批本科学员362人;8月,随着教学设施的扩大和改善,又招收了第三批本科学员380人。至此,在校学员已达1100多人。

随着后勤学院教学工作的全面展开,李聚奎敏锐地发现,一些领导干部和教职员工对办学方针出现了一些不同的想法,主要表现在办学规模上求大求洋,在课程设置、学制班次及培养对象上,脱离我军后勤建设的实际,甚至出现与总后各部门要求相矛盾的现象。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为党委书记的李聚奎首先组织党委成员进一步学习了毛泽东的训词以及军委和总部首长对后勤学院建设的指示,统一了思想认识。接着,又于1954年9月10日至17日,专门召开教学工作会议,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解决办学方针问题。李聚奎在会上回顾了建院以来各项工作取得的成就,接着指出:我们办学必须紧密结合我军建设的实际,结合后勤需要的实际,那种脱离我军实际为办学而办学的路子是走不通的。苏联军队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但苏军与我军在编制、装备、作风、生活习惯等方面不完全相同,所以在教学研究中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苏军的做法。我们必须研究我军的后勤工作经验,尤其是抗美援朝后勤保障的经验,这是我们无比宝贵的财富,我们要通过教学进行总结、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教学更要紧跟总后勤部的工作方针和建设规划,要把后勤学院的建设和教学放到军队后勤建设的总体之中去,要根据总后勤部的指示和后勤业务的需要安排课程,这样,才能解决好后勤学院为军队后勤建设服务的问题。

最后,李聚奎强调,我们后勤学院的办学方针就是:根据毛主席规定的建军总方针和总任务,吸取苏军先进经验和我军历史经验,以及朝鲜战争经验,紧密结合我军后勤建设实际,培养现代化的后勤干部,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和军队。

就这样,李聚奎牢牢地把握住了后勤学院正确的办学方向。

1955年6月,后勤学院首批400名学员经过两年8个月的学习圆满毕业。400名毕业学员,满怀信心地奔赴全军各条后勤战线。

送走第一批毕业学员仅一个多月后,李聚奎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国家石油工业部部长,开始了为祖国开采石油的战斗。

猜你喜欢

后勤工作教员后勤
基于模块化管理模式下后勤工作的创新
晚上好, 教员先生
信息化视野下高职院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ViolationsoftheTraditionalBioethicsinNeverLetMeGo
校长问题
晚安,教员先生
当前形势下做好基层人民银行后勤工作几点思考
切实加强作风建设促进后勤科学发展
On American Individualism
晚安,教员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