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德庐山会议后回家乡

2011-06-13尹家民

湘潮 2011年2期
关键词:朱总司令朱德

尹家民

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受到错误批评,回到北京又受到林彪恶意攻击的朱德元帅,被迫作了“检讨”。作为一个矢志不渝、坚信马列的革命老人,他既不愿与人强辩,又不愿随声附和,其心中的不快是难以言表的。然而,他的态度依然是积极的,并没有因此停止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他以更多的时间到全国各地视察,调查研究,听取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呼声。

这一次,他决定回阔别了51年的家乡四川省仪陇县看看。

四川省北部的仪陇县是嘉陵江和渠江之间的一片狭长的丘陵地带,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这里缺水少矿,土地贫瘠,是四川的偏僻山区。朱德就出生在这里琳琅寨脚下李家湾一个佃农的家里。

1960年3月,在夫人康克清的陪伴下,朱德回到了这里。

要办好学校,把孩子教好

朱德小时家里很苦。他家昔日租佃的房子大半已不存在了,仅剩下的几间,也都破旧不堪。可是人们却把他们领去看一处比较好的砖瓦房,说这就是朱老总小时住的。朱德看了,连连摇头:“我没住过这房。那时我们家是地主家的佃户,地主怎能把这么好的房子给我们住?”过了一会,突然回过神来 “噢,我知道了,这是我当旅长时挣的钱,捎给家里砌起来的房子。房子盖好,全给家里人住,我从未回过家,当然没住过这栋房子。”

仪陇县陪同的人说:“这个房子现在没有人住,计划在这里办一个朱总司令的陈列馆。”

原来1959年,因为来访的中外宾客很多,仪陇县将朱德父母住过的这几间瓦房修整好,想建立起朱德旧居陈列馆,在这里已经收集了一些朱德少年时代用过的劳动工具和学习用具。朱德看完后说:“不要搞这个了。在这里办所学校,节省开支,让娃娃们念书。你们看现在就改,好不好?”事后,他又几次给四川省委、南充地委打电话,再三叮嘱:把那个陈列馆办成学校。后来仪陇县委书记到北京,朱德见面后又问:“学校办起来没有?”县委书记告诉他办了一个班。朱德说:“太少了,多办几个班嘛!”县委书记解释道:天天有人来参观访问,得留几间房子陈列展品。朱德坚持说:“琳琅寨那个陈列馆,请保留我的意见。”

这一次,他还执意要去看他少年时读书的地方——席家。这里原是席聘三办的私塾学堂,朱德在这里生活了10年——白天读书,晚上掌灯复习,还抽空帮老师挑水、煮饭。

因为那里有个很高的陡坡,不好走。陪同的廖志高说:“总司令,别去了吧,路不好走。”朱德说:“不要紧,我小时候走惯了,一定要去。我的古文就是在这里学的。”

朱德还是爬了上去,一看:晨雾炊烟里的席家,5间草房依旧,院子里静悄悄的。

朱德轻步进院探问:“席自谷先生在这里住吗?”

“是,”屋里走出一位中年人,应声说,“在这里住,我是他孙儿。”他主动向来客介绍:“这座房子是朱总司令读过书的地方,我伯父跟他同过学,经常给我们摆朱总司令读书很得行,文章做得最好。有人多次要拆这座房子,我说是朱总司令读过书的学堂,才没有让他们拆掉……”

朱德站在院坝里四处观望,问:“这两窝黄连树中间还有一窝黄桷树呢?”

“下暴雨打雷,遭雷公抓走了。”

朱德一听也笑了,说:“再种两窝嘛!”

主人望着来人似曾相识的脸庞和熟悉的乡音,不觉好奇地问:“您老是从哪儿转来的?这么熟!”旁边有人低声插话:“朱总司令,你还不认得?”主人一听,顿时红了脸,又惊又喜地拉着朱德的手,叫道:“哎呀,我的天啦!朱总司令啊!”

院子里,朱德、康克清和席家亲属合影留念后,席家人挽留说:“转来了就莫忙走,在这里多耍几天嘛!”朱德哈哈一笑,说:“我们一块儿照了相,就等于在你家住下了。”临别,已走到院坝边的朱德,又回头凝视良久,才缓步离开。

之后,朱德又来到马鞍小学。全校1500多名师生已站成两列热烈鼓掌欢迎。他见院内坝子里堆放着一大堆青草,便问:“这作啥用场?”

“采青支农。”学生们回答。

“读书又劳动好不好?”

“好,锻炼身体,又学习生产本领。”

“就是嘛,我们中国历来是‘耕读传家久。过去苦水专朝穷人身上泼,学堂只朝富人开,我小时读书就受过地主家小崽子的欺负,你们要把孩子教好。”朱德语重心长地对教师们说。

绕校走一圈,学校领导边走边向朱德汇报这所学校年久失修,墙壁脱落,地基下沉,需要尽快改造。朱德一边听,一边仔细看,然后说:“学校有困难,国家也有困难。我看可以来个‘穿靴戴帽,加固一个基脚,再翻盖翻盖。”

3月11日,吃过早饭,朱德神采奕奕地回到了他曾经任教的仪陇县金城小学(原仪陇县立高等小学堂)视察。师生们欢天喜地迎接他的到来。朱德拄着拐杖,看了几间教室和几位教师的宿舍后,详细询问了师生人数、教师工资收入、校舍情况等,他勉励教师们要好好教书育人。校长拿出一块早已准备好的红绸,请朱德题词。朱德挥毫写下9个金色大字:“为共产主义培养新人!”

在返回县委机关的路上,朱德看见一扇大门上挂着“县委机关托儿所”的牌子,就向陪同的县委负责同志说:“应该把‘机关托儿所改成‘城关幼儿园,让广大城镇居民的子女都能进来。一字之差表达了朱德爱民之心。

三餐饭,就是多了一碗肉丸子

朱德回到家乡,本来心情十分愉快,可是看到和他说话的兄弟们个个面黄肌瘦,就问堂兄弟:“你们为啥都这么黄皮刮瘦,说话都吊不起气?”

堂兄弟都是些直肠子,脱口道:“还不是因为肚子吃不饱!”

朱德听后,用拐杖猛敲了一下地面,摇摇头说:“我知道了。”

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老百姓们吃不饱,朱德此刻无言以对。

那天中午,朱德一行到达村里后,食堂吃的全是稀饭,因为朱德来了,食堂才临时加了点大头菜。看着眼前的情景,想着堂兄弟说的话,朱德好一阵不说话。后来,他叹了口气,两手拄在拐杖上,勉强地笑了笑,对大家说:“人民公社越办越好了,去年大家出了力,有了成绩。暂时的苦是为了将来的甜。我们大家齐心,靠自己努力,一定能克服眼前的困难,家家都会过上好日子。”

当晚的餐桌上,放了一瓶酒,炖了一只鸡,加上猪肝、腰花等几样荤菜。饭后,朱德的秘书交代:“朱德同志打了招呼,以后吃饭不要摆酒,多搞蔬菜少吃肉。”康克清还特别嘱咐:“多做些新鲜蔬菜,比什么都好。他平时最喜欢四川的三样东西,一是豌豆尖,二是青菜脑壳,三是临江豆瓣。”

第二天的早餐和午饭,桌上摆放的全是素食小菜,豆腐、豆芽、豌豆尖啦,仪陇酱瓜、魔芋豆腐、咸菜啦,甚至还有清明菜、灰灰莱等野菜。朱德和康克清吃得津津有味,连声赞叹:“好吃,

好吃,好多年没吃到家乡的饭菜了,真香啊!”有人见他吃红苕不剥皮,说连皮吃不好消化。朱德笑着说:“我消化得了。过去一直是带皮吃的,丢了可惜。”

时任仪陇县委书记康智盛后来写文章回忆道:“敬爱的朱德委员长……每餐总是亲切招呼我和他一起吃饭。有一顿,我安排好饭菜就进厨房察看去了。他老人家一直等着,等我坐到他身边,才肯用餐。”

当时的马鞍公社党委书记石永锡回忆:那时正是困难时期,干部每月只供应19斤粮,半斤猪肉。朱老总在马鞍吃了3餐,饭桌上唯一的荤菜是一碗肉丸子。“吃饭时,康大姐给我们挑肉丸子吃,还说:多吃点,你们基层干部辛苦。”

主张农业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

在马鞍场视察时,马鞍公社党委书记石永锡汇报的生产发展情况引起了朱德的兴趣。“我们已种了3万亩茶树,办了一个茶厂,计划将茶树种植再扩大1000亩。还发动群众采山货、挖药材,每人年均收入达20元以上,还养猪、养蚕,办药厂生产黄连素。”

“用啥子造黄连素?”朱德饶有兴趣地问。

“用三棵针,山上多的是,每100斤三棵针可取6斤黄连素粉,每斤黄连素粉可卖120元。”石永锡回答。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我们四川号称‘天府之国,那是指成都坝子一带。像我们这些山区,就是要发展多种经营。搞社会主义要懂得治家之理,应有计划地建立家业,广开财路,除了粮食,还要抓好棉花、油料的生产,要多喂牛、羊、鸡、鸭,还要修傍山猪圈,队队户户养猪,推粉榨油,粉渣作饲料。要努力渡过目前的暂时困难,支持国家经济建设。”

3月11日,朱德在同仪陇县委负责人谈话时指出:仪陇这个地方,有山林竹木、山货药材,可以发展蚕桑、油桐、白蜡,还可以种植果树,生产潜力是很大的。你们一定要根据山区的特点,带领广大干部和群众,开发山区富源,发展山区的农、林、牧、副、渔和各种土特产的生产,努力渡过目前的暂时困难,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他还嘱咐:“你们要老老实实办事,关心群众生活,有事多和群众商量。”

第二天,朱德回南充后,在听取中共南充地委负责人汇报工作时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加速农业的发展,对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都有很大意义。要大力发展山区生产。“山区也有山区的长处,要根据地形的不同,从实际出发,适宜于长什么就种什么,不要强求千篇一律。”

3月20日,朱德到河南省视察。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向他汇报农业问题。朱德指出:“农业的重要问题是改革技术。”“工业一定要支援农业。”

4月2日,朱德向中央和毛泽东报告了这次外出视察的情况。报告中指出:“我国各地方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都不相同,农作物的种类又非常繁多,农业生产一定要因地制宜,农业技术改革也要因地制宜,不能强求一律。”“农业和工业都要发展商品性的生产,才能适应国家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

朱德坚持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的这些主张,实际上表明他对“以粮为纲”和取消商品生产这些“左”的错误仍是不同意的。

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大跃进”继续发展,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愈来愈严重,1959年的工农业生产遭到比1958年更大的破坏。从1960年上半年起,全国的市场供应日趋紧张,粮食供应更是严重不足。朱德对这一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极为关注,回到家乡那一张张面黄肌瘦的脸,时刻盘旋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6月11日,他在上海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致函刘少奇,对解决当前粮食不足问题提出4条意见:一、要多种红薯、玉米、高梁等高产作物,以增加粮食数量。同时,还要多种瓜、菜,以代替粮食,做到有啥吃啥。二、在新疆、青海、内蒙古和东北等高寒地区,要多种深根作物,如糖萝卜等。三、在粮食吃法上,应提倡粗粮和细粮混吃。四、要注意发展短途运输,以便把“死角粮”运出来。

中央很重视朱德这封信,把它作为政治局扩大会议文件之一印发给参加会议的全体同志。1960年下半年,中央开始注意纠正以“共产风”等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调整有关政策。

朱德的心情终于平静了些。

猜你喜欢

朱总司令朱德
朱德曾给哪部电影配过音
不必要花的钱
卖梦店
特殊的生日礼物
如果让我许一个愿望
朱德曾经给哪部电影配过音
钥匙不见了
朱照林和他的领袖雕塑
朱老总给自己配音
朱总司令在球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