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绽放的微笑——记“全国质检系统先进个人”、浙江省特检院院长丁守宝
2011-06-13施京京
■文/本刊记者 施京京
人物简介
丁守宝,1953年生,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009年被聘为中国计量学院兼职教授。2001年至2010年,他连续10年在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2009年被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记三等功一次,2011年被人事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授予“全国质检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10年8月4日的浙江嘉兴,烈日当头,无声地散发着泛白的炽热光芒,似乎把空气中的水分也要烤得一干二净。风纹丝不动,路上的砖石都是滚烫的,典型的酷暑天气。而此时的嘉兴发电厂,却有一群人正在忙碌——他们是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的“检验质量督察队”,正在一丝不苟地对该厂的检验工作进行检查。只见一位沉稳朴实的长者,利索地登上壳体温度高达五、六十度的设备,仔细查看检验情况,还不时叮嘱身边的人注意安全,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淌下来,浸湿了衣衫……
事实上,不仅在这样的酷暑天气,在任何天气里,这支“检验质量督察队”都会风雨无阻地深入检验一线钻锅炉、爬容器、查起重机,不怕苦、脏、累、险,把安全质量督查工作延伸到每一个检验现场。
那位带领他们的长者,就是他们的队长,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院长丁守宝。
质量安全的捍卫者
在浙江省特检院的干部职工心中,丁守宝是一位和蔼可亲、务实创新、勇于担当的大家长,也是一位以身作则的好榜样。他在安全管理岗位上工作了20多年,具有丰富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从担任浙江省特检院院长的第一天起,“责任重于泰山”六个字就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里。
“我从事安全工作20多年,听闻过也处理过很多起安全事故,一起事故毁掉一个美好家庭的惨痛事例不断提醒着我肩上的责任。我们多付出一些,就能为浙江省的特种设备安全事业多出一份力,多打下一份基石,努力让社会多一分和谐安宁,让老百姓多一些笑容。”丁守宝曾经这样对人说过。
心愿体现在了行动上。多年来,他通过思想、组织、制度建设,不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安全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并根据特检工作的特点,积极创新质量安全自我监管方式,在院内部建立了检验质量督查队,自己担任队长,和大伙儿一起冒着严寒酷暑,在检验一线摸爬滚打。丁守宝时常告诫大家,作为特检人,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肩上的使命和责任,把奉献特种设备安全事业作为自我追求的准则,把严格把关作为庄严的使命履行,当好生产安全、民生安全的特殊卫士……这些谆谆教诲,久而久之也刻在了广大干部职工的心中。10年来,浙江省特检院检验特种设备60多万台,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近8000项,延续了10年未发生一起因检验质量引发安全事故和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的良好态势,9次被评为浙江省质监系统先进集体,2006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质检总局联合授予“全国质检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产业经济的贴心人
在丁守宝看来,特检工作只有真正融入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才能不断增强特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只有以维护经济秩序、服务产业发展为己任,特检工作才能立得住、站得稳、做得强。他和他率领的团队把服务地方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当作塑形象、创品牌、增实力的重要举措来实施。在确保特种设备检验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为浙江经济建设发展服务。
在2006年松阳县不锈钢产业形成初期,针对不锈钢无缝钢管产业特点,为促进不锈钢无缝钢管产业规范、健康的发展,丁守宝带队开始对松阳不锈钢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调研,组织技术人员为不锈钢企业提供免费咨询,帮助企业了解、吃透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只要企业有需要,他们不辞辛苦地送技术、送信息、送方案……“丁院长,你们的指导真是太及时了!”一次上门服务时,企业负责人紧紧握着他的手,满脸笑容——这家不锈钢企业在特检院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取得了压力管道元件证书,成为产业园区里取得该证书的5家企业之一。持续的帮扶增强了企业的质量意识,提高了企业发展的信心,为整个园区的不锈钢管制造企业提供了示范效应,也为整个园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科技的强力推动下,该园区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值从2007年的5个亿增长到现在的60多亿。
“只要有利于规范经济秩序的事,有利于地方产业发展的事,我们就要积极去做,并且要克服困难,把好事做好。”这是丁守宝的原则,工作态度严谨的他在无缝钢管制造许可鉴定评审中,要求评审人员严格把好评审质量关,确保无缝钢管不锈钢管安全性能。实践证明,已取得压力管道元件许可证的企业无论经济规模、产品质量和产品竞争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其中一家企业成为中石化一级网络供应商。近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拥有近60家企业的松阳不锈钢产业逐渐发展成为浙江省区域特色经济产业,2009年被国家质检总局列为全国8个“特种设备安全进企业”示范点之一,目前产业规模已占当地工业总值和财政收入的50%。
“如果不是丁院长的高度责任感和特检院专家的倾心帮扶,浙江省乃至全国工业用非重复充装制冷剂钢瓶的国产化至少要推迟好几年。”——这同样是企业的心声。在过去,我国的工业用非重复充装制冷剂钢瓶几乎全部从欧美进口,价格严重偏高而且又不能按期交货,阻碍了该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一社会需求,2001年开始,丁守宝积极组织院内外科技人员,在深入开展行业调研和吃透、消耗大量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帮助企业规划技术方案、优化工艺路线,突破了一系列技术难关,如解决了筒体环焊缝焊接工艺、阀门角焊缝焊透性、爆破片的接触焊缝等焊接难题,开发了一次性非重复充装瓶阀等,到2004年,已基本实现了工业用非重复充装制冷剂钢瓶的国产化,结束了浙江省乃至全国依赖进口的历史,并形成出口欧美的发展形势。目前浙江省工业用非重复充装制冷剂钢瓶每年的生产规模达到了800万只,产值4亿多元,而且其中40%出口欧美等国家。
科技兴检的实践员
对于浙江省特检院的跨越式发展,丁守宝有一个“法宝”,就是坚持一手抓业务,一手抓科技,从检验工作中发现科技需求,用科研来推动检验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逐步确立科研工作“顶天”和“立地”两条发展主线。“顶天”即注重科技前沿技术发展,在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技术研发上有所作为,超前储备高新尖技术,打造特检技术高地;“立地”即着眼对检验工作中或企业急需帮助解决的技术难题进行研究,推动检验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2004年10月,丁守宝组织召开了开展特种设备检验50多年来的第一次科技大会,确立了“科技兴检、人才强检”的战略方针,明确了科技项目发展规划,确立了电站锅炉等六大学科为重点发展方向,并建立了学科带头人制度,科技工作全面开展。2005年,特检院成立了科学研究所,建立了科技专家委员会制度和科技座谈会制度,对科技工作实行规范管理。在丁守宝的带动下,特检院参考高校管理模式出台了《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的管理办法(试行)》,同时实行开放式科研试点,积极与国内外专家进行带项目合作科研。2010年,特检院《科研工作管理办法》和《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颁布实施,进一步完善了科研工作机制,并制订了“十二五”科研工作规划,明确了方向和要求。
经过多年科研氛围的营造、科研工作机制的完善,科技人才热情高涨,一支专业水平高、能吃苦耐劳、富有奉献精神的专家型检验队伍建立起来,科研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在数量、质量及成果转化上都走在了全国同行前列。“科技兴检、人才强检”的实施,使浙江省特检院的检验能力与检验水平快速提升,检验的科技含量明显增强,解决了一大批工程中的检验难题,如PE管道的冷焊缺陷检测、电梯智能化检测系统、埋地管道的超声导波检测等,并相继应用在实际工程中,不仅确保了安全,同时使浙江省特检院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浙江省特检院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全国质检科技兴检先进集体”。
在丁守宝的带领下,经过十年的努力和奋斗,浙江省特检院的机构持续发展能力和特种设备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项目42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重大项目15项),并瞄准高端、高新、高难以及接轨国际的能力定位,构建了“一个平台、一个国家中心、三大基地、三个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格局:由浙江省特检院牵头浙江大学等六家单位成功筹建全国特种设备领域唯一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浙江省特种设备与能源环保计量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按照温家宝总理的指示,已完成国家电梯产品质检中心筹建的基础工作,并与海宁市政府签订用地面积达100亩、投资规模2个亿的国家中心实验基地建设框架协议;建筑面积达9400m2的科研综合楼主体结构已顺利结顶,计划2011年搬迁使用;建筑面积达6830m2的实验培训基地已投入使用;特种设备节能实验室、型式试验实验室、金属材料实验室等基础性公共性实验室也已初具规模。“1133”发展格局的形成,为浙江省特检事业再迎发展新高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丁守宝自己常说:“要以自己的艰难换取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的微笑。”他用自己的言行注解了这句话,带着对事业永不言弃的追求,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展现了特检人特有的精神和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