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CIA、PCEA对病人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

2011-06-13赵成文南栗岩吴奕涵张艳春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麻醉学肌注皮质醇

赵成文,南栗岩,吴奕涵,姜 欣,张艳春

(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吉林吉林市132021)

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在我国已普遍应用,而静脉途径(PCIA)给药和硬膜外途径(PCEA)给药是两种最常见的给药方法,本文旨在观察术后PCIA、PCEA临床效能的基础上,以皮质醇、血糖为应激反应的判断指标,进一步对比研究术后肌注镇痛(MI)与PCIA、PCEA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1 对象和方法

选择行术后镇痛的各类手术患者180例,ASA1-2级,术前用药:肌注安定10 mg,654-210 mg,全部患者无内分泌等疾病,无长期服用激素史。患者随机分为三组:PCIA组、PCEA组和MI组,每组60例,PCIA组患者术后留置静脉通路行PCIA。PCEA组患者术后留置硬膜外导管行PCEA,MI组患者术后肌注镇痛药(对照组)。PCIA、PCEA所用止痛泵为上海怡新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一次性自控镇痛注射泵。PCIA组药液配方为:600 mg盐酸曲马多配成100 ml溶液,加入氟哌啶醇5 mg;PCEA组药液配方为:芬太尼0.5 mg+罗哌卡因150 mg+氟哌啶醇5 mg,配成100 ml溶液。流速为2 ml/min,PCIA于术毕时从静脉注入负荷剂量的芬太尼100 mg,PCEA于术毕时从硬膜外注入负荷剂量的0.25%罗哌卡因4 ml;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所在病区、性别、年龄、体重 、用药路径(PCIA、PCEA、MI)。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相同,如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种类及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血清皮质醇的测定采用双抗体法放免测定,送样本到放免室由专人操作,测定盒购于吉林长春生物制品所。血糖测定应用美国贝克曼CX-3型微量血糖测定仪测得。采血样本时间定为患者入室后麻醉前安静15 min,手术开始后30 min,术后次日晨8:00要求肘静脉抽血时间离输注含糖液2 h以上。术后次日进行镇痛效果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询问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满意状况。所得资料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患者镇痛效果MI组患者满意45%,PCIA组患者满意98%,PCEA组患者满意100%;VAS评分MI组3.85分±1.45分,PCIA组1.5分±0.51分,PCEA组1.48分±0.49分,PCIA、PCEA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MI组患者(P<0.01)。

2.2围术期患者血清皮质醇和血糖的变化见表1,MI组患者术中皮质醇的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术中血糖明显升高(P<0.05)。PCIA组患者术后血皮质醇浓度下降(P<0.05),PCEA组患者术后血皮质醇浓度明显下降(P<0.05);术后组间比较,PCIA组、PCEA组血皮质醇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但明显低于MI组(P<0.01),血糖也明显低于MI组(P<0.05)。

表1 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和血糖的变化(s)

表1 围术期血清皮质醇和血糖的变化(s)

组内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P<0.01

组别 麻醉前 术中 术后皮质醇(μ g/L)MI 239.1±46.2 219.4±41.3 259.1±62.5 PCIA 240.1±64.3 231.6±37.1 184.3±71.2●*PCEA 239.8±54.7 228.9±38.4 173.7±76.1●**血糖(mmol/L)MI 5.86±0.91 6.17±1.90 7.11±0.87●*PCIA 5.81±1.31 6.23±2.16 6.08±1.25 PCEA 5.92±1.03 6.31±1.82 6.01±2.12

3 讨论

PCA是一种镇痛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具有使用方便,镇痛效果确切等优点,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1]。国内外广泛用于临床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治疗,本文采用PCIA、PCEA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传统的肌注镇痛优越,而且安全方便,研究结果表明:只要术后镇痛复合液配方搭配合理,PCIA、PCEA是临床值得推荐的术后镇痛方法。

PCIA、PCEA能够有效地控制有害的应激反应[2]。有效地阻滞手术创伤上行性传导。而术后患者早期伤口疼痛引起肌体明显应激反应,加剧了组织分解,对伤口的愈合及康复极为不利,临床上常用的疼痛时再给药的方法不能有效地防止应激反应,现主张自控静脉和自控硬膜外给药已证明能有效地控制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患者可出现ACTH、儿茶酚胺、皮质醇、血糖等下降[3],本研究PCIA、PCEA的结果符合上述结论,与肌注镇痛患者比较,PCIA、PCEA患者术后血清皮质醇下降,血糖下降,显示合理应用PCIA、PCEA有利于调控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减轻内分泌改变,加快患者的康复。

[1]杨桐伟,王凡,朱德志,等.硬膜外连续注射曲马多对血中ACTH、皮质醇浓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5,7:251.

[2]郑恒兴,张英民,巩 固,等,小剂量氯胺酮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8:317.

[3]殷惠新,方才,陈昆州.硬膜外复合全麻对胃切除病人术中血浆ET、NO、ACTH含量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1,6:186.

猜你喜欢

麻醉学肌注皮质醇
危重患者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特点及应用进展
麻醉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川北医学院为例
ALA-PDT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治疗尖锐湿疣的效果观察
The most soothing music for dogs
麻醉学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中美麻醉学家合作研究发现丙泊酚可有效控制剖宫产术中产妇恶心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
甲氨喋呤单次肌注与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未破裂异位妊娠的对比研究
聚肌胞肌注联合消疣胶囊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