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地市党报的民生新闻

2011-06-12王翠竹

中国地市报人 2011年12期
关键词:黄山市黄山党报

□王翠竹

(黄山日报社,安徽 黄山 245000)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把民生问题摆上了重要位置,这就对地方党报宣传党和政府如何关注民生、反映民生、服务民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地方党报加强和改进民生报道、创新民生新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如何做好地市党报的民生新闻,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舆论引导作用,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善于从工作性报道中挖掘

作为地市党报,会议采访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认为,民生新闻与会议报道并不冲突。民生新闻离不开会议采访,因为“民生与国计密切相关,民生之事就是党的事、政府的事,因此民生新闻将成为我们追踪的重点。”参加政府的会议采访,是我们获取民生新闻的资源之一,也是党报做好民生新闻的优势所在。

如何才能让会议报道与民生报道相结合,让百姓更多的了解党委、政府有什么民生举动?其实,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要时政活动、重要会议、决议政策出台等,无不与百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每年“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出的议案、提案、建议,很多都是来自基层的心声,而相关部门也将承办这些议案、提案和建议,做民生新闻可以精心策划追踪报道,也可以就集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调查原因、现状和后续进展情况等,让读者了解政府办实事的过程。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也将提出在对事关民生的社会保障、利益分配、医疗卫生、公共事业等提出规划和工作计划,开展《政府工作报告》解读,让读者了解政府做了什么、在做什么、将做什么,增强民生新闻的服务性。又如,“十大工程”是我们黄山市的重点工程,投入资金大,涉及时间长,此系列报道既是工作报道,也是民生报道,其中既要有政府改变城市面貌的决心和举措,又有建设项目对百姓切身的联系,也有百姓对这次城市大建设的声音,同时还要从正面的角度去引导群众正视建设中带来的暂时困难,引导群众理解、支持政府的建设工作。

贴近百姓生活

新闻报道是给百姓看的,它必须受到百姓的支持,必须具有平民化色彩。党报,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高度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并下力气做好民生新闻,责无旁贷,这就提出了我们记者在做民生新闻时,必须贴近百姓生活,必须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去关注民生问题,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体现出民生视野、民生态度和民生情怀,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民生既含小民生,如百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吃喝拉撒等等社会生活百科,也包含大民生,也就是关注医疗改革、土地政策、教育改革等方面的重大政策变化,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反映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接触到的更多是反映百姓生活中的琐事,这些看起来并无多大新闻价值但又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时,不能视而不见,但也不能有闻必报,因此必须树立大民生理念,必须从大处着眼,通过“小民生”反映“大民生”。如某居民反映小区内餐厅油烟呛人,如果仅仅是报道这个事情,不仅流于形式,也引不起百姓、政府关注,更大可能根本不能见报,但如果从“油烟污染,环保部门是否执法到位”、“小区车库变餐馆”、“小区居民的反映”、“小餐馆的油烟污染治理”等不同角度去写,可以让百姓知道许多过去不被注意的问题,也促进了类似问题的解决。再如,黄山市近年来连年开展民生工程活动,每年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巨额资金投入民生领域,《黄山日报》推出“关注民生·构建和谐”专栏,报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带给百姓的受益、山区通公路解决了出行难、农民受益于国家“直补”政策的喜悦、九年义务教育不花钱,等等,通过一个个具体人物的具体经历透视历史,反映国家“大背景”下经济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使党报的新闻报道充满人情味和人性关怀气息。再如,我市是劳务输出大市,每年年底,都有大批农民工返乡,每年中职院校向外省市输出万名技能人才,但与此相对的是,我市企业遭遇“招工难”。为此,《黄山日报》记者及时跟进报道,介绍了我市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承接产业转移,用工量急剧增加和工资待遇的上升、在家门口就业的好处,对广大农民工择业给予正确引导。

突出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是地市级媒体在传媒市场竞争中最突出的优势,而民生新闻是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为平民百姓所关注,并与之日常生活、生计相关信息的新闻报道。因此,地域性应成为地市党报民生新闻的特色。

选材要注重地域性。黄山市以山为名,以文化传世。在黄山大地上,有黄山、太平湖、齐云山为代表的山水美景,也有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文化遗产,更有徽菜、徽剧、徽雕、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山日报》从创办开始,就把介绍黄山的山水风情、经济建设、文化特色等作为宣传内容,挖掘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本地特征,牢牢抓住读者群,着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牌,并以此提升地市党报的亲和力和竞争力。如每年的“黄山节”,都有相应的徽州民俗活动展示,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甚至从三区四县赶到中心城区观看,报社记者紧扣这一点,从活动的筹备开始跟进,及时向群众介绍活动进度以及活动内容;再如旅游经济是黄山经济的“中心”,也是百姓高度关注的话题,报社除经常开展旅游宣传外,还在重要时间节点五一、十一、端午、中秋等时段,推出大篇幅的黄山市各地旅游情况,让百姓了解;再如,在当前正在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本报以文化为线索,向大家讲述一些过去的习俗、地方小吃文化、民俗文化等等,让百姓备感亲切。

在受众上要体现黄山市情。黄山市是一个山区大市,居住在山区的广大农民是地市党报的重要读者群体,也是党报需要关注的重要对象,特别是黄山市山高地远,偏僻山区多,地市党报更应立足山区特色,把山区农民的生产、生活、生计,以及生存诉求很好地反映出来。近年来,《黄山日报》一直高度关注山区、边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开辟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关注民生、构筑和谐”、“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老、边区行”、“记者在一线”、“百部红色经典电影下乡”、“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等一系列专栏,连续多次组织编辑记者进入黄山最边远的山村,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亲身体验农家生活,亲眼目睹农村变化,倾听基层干部群众心声和期盼。同时,在采访中,注意关注、搜集与农民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对农民有一定帮助的信息资讯,宣传农民身边的致富带头人、道德模范等,并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出来,丰富农民精神生活,为农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为构建和谐农村营造良好舆论氛围。通过类似活动,不仅让农民受益,也拓宽民生新闻的报道视野,丰富了民生新闻内容,扩大了民生新闻的影响。

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地市党报只有扑下身子,融入生活,关注民生,老百姓才会关注党报;党报只有做好民生新闻,才能提升新闻竞争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才会更充分地发挥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

猜你喜欢

黄山市黄山党报
黄山日落
《登江阴黄山要塞》
高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黄山冬之恋
关于高中阶段函数教学的几点思考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黄山市养老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