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血液流变学变化观察

2011-06-09王永清周青霞王风格王岭东王丽

河北医药 2011年19期
关键词:血粘度压积全血

王永清 周青霞 王风格 王岭东 王丽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上升迅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的并发症之一,其病情重、预后差、致残率高,易反复发作,危害性极大。对45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血流变化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至2009年河北省涞源县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45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其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58岁。选择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6例,女18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61岁。发病时间均在14 d内。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72 h内行核磁检查,3 d内空服12 h以上抽血查血流变(血流变检测仪检测),测定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相对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血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发病2周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2 结果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对照比较,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逐年提高,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比率是非糖尿病的4~10倍,其中80%以上为缺血性卒中,尤以脑梗死最常见,其特征为多发性腔隙性或中小梗死[1]。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及血流变学变化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2]。

表1 2组血流变检查结果比较

表1 2组血流变检查结果比较

检查项目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n=45)对照组(n=54) P值5.9±0.9 5.3±0.8 <0.01血浆粘度(mpn·s) 1.94±0.19 1.64±0.17 <0.05全血高切粘度(mpn·s) 6.42±0.17 5.1±0.11 <0.01全血低切粘度(mpn·s) 18.2±0.48 10.9±0.26 <0.01血细胞变形指数 0.285±0.041 0.252±0.022 <0.01红细胞压积(%) 53±10 42±10 <0.05纤维蛋白原(g/L)全血粘度(mpn·s)5.4±1.2 4.1±0.7 <0.05

本次结果显示,2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粘度升高,提示高粘血症是糖尿病和脑梗死患者血流变学变化的共同病理基础。且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高血糖加重,高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升高是促发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文献报道:血浆粘度增高,可降低脑循环灌注,其中以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升高为最主要影响因素[3]。在血粘度控制不佳时,血浆粘度增高更明显。本组资料也显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全血粘度增加、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升高密切相关,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上述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血流变异常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时,要进行抗凝、抗纤溶治疗,同时这也是糖尿病患者预防脑梗死的有效措施之一。

1 程木华主编.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9-310.

2 王永彬.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75例临床分析.河北医药,2011,33:590.

3 赵春亭,赵子文主编.临床血流变.第1版.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72-173.

猜你喜欢

血粘度压积全血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红细胞压积与白蛋白差值在继发性腹腔感染患者病程中的变化
不同年龄比格犬红细胞压积、生理脆性的测定
基于单片机的血粘度测量系统设计
高血压患者血粘度增高怎么办
应用快速全血凝集试验法诊断鸡白痢和鸡伤寒
活血化瘀结合综合干预指导对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调节受损患者的影响
复发性脑血栓与红细胞压积的关系分析
中老年男性血小板压积参考值与地理因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