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花卉园艺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2011-06-09龚雪梅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1期
关键词:园艺学精品课程园艺

龚雪梅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1)

高职《花卉园艺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与探索*

龚雪梅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1)

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目标,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条件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总结和探讨《花卉园艺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旨在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

高职;花卉园艺学;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学团队、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实践条件、一流教学资源的有特色的示范课程,是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职教学水平整体提高的主要渠道。我校自1999年开设《花卉园艺学》课程以来,《花卉园艺学》课题组成员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制定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评价体系,精心打造了《花卉园艺学》精品课程,2006年被列为校级“重点建设课程”,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精品课程。笔者拟对《花卉园艺学》精品课程建设方面的探索和经验进行介绍,以期通过交流提高课程教学水平。

根据职业标准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整体设计

《花卉园艺学》是园艺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目的是在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花卉业发展,掌握花卉的分类、繁殖、栽培管理及其应用的知识与技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课程组成员认真领会“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神,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根据市场调研,了解园林、园艺行业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和花卉工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以任务驱动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将花卉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落实于教学各环节中。

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确立课程培养目标 按照园艺、园林专业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确立了本课程目标定位:使学生具有实用技能——花卉繁育、栽培养护和应用技能,掌握中、高级花卉工的知识和技能,能够胜任园林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业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素质。

表1 园艺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与任职要求表

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调整课程内容体系 依照职业教育“工作过程导向”的原则,打破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根据职业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调整课程内容,以使学生掌握常见花卉生产和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将教学内容分解为8项学习工作任务(见表2),每一项任务下设训练项目,每个训练项目都有相应的技能要求、相关基础理论和拓展知识,同时将花卉工、绿化工国家职业标准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表2 《花卉园艺学》课程内容体系表

根据“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原则实施教学过程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工学结合体现了校内学习与校外工作相结合的特点,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对接的关键举措。《花卉园艺学》课程主要以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库及教学录像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取专题讲座、验证性实训、企业参观、现场教学等教学形式开展教学,其中生产性实训占实训教学的80%以上,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企业指导教师的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形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

以过程考核为主,重点考核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合作的职业素质 考核模式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各占课程总评成绩的50%,其中过程考核成绩由出勤、提问、作业、实训构成,期末考核由理论与操作组成,各占50%。课程考核结合职业资格鉴定标准,各个项目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高度融合,实现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一致。

校企合作共同建设 聘请园艺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作为本课程的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习指导及校本教材的开发。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综合实训、实习参观及顶岗实习等环节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综合应用,真正实施“做中教,做中学”。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构建“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课程组按照园艺、园林专业的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确定课程目标。依照职业标准,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构建教学内容,紧扣职业岗位,按岗位任务编排实训项目,实现教学目标。为保证教学内容的实际、实用和实效性,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毕业即能上岗的“零过渡”目标,《花卉园艺学》课程融入花卉园艺工、绿化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以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及学生的需求为最终目标。选取针对性、适用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规范,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高度重视实训、实习,实践教学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展,充分结合职业岗位的仿真环境和实际环境开展,形成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表3 《花卉园艺学》课程目标表

围绕工作任务安排课程内容 《花卉园艺学》课程共计72学时,讲授理论基础知识并进行专项技能训练。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每周安排2节“园艺实训”课程,有36学时结合花卉生产实际的“综合技能实训”项目;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安排2周综合实习,包括野外观察见习、校外实习基地参观考察;第五、第六学期安排企业顶岗实习,结合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训练。教学内容以使学生掌握常见花卉生产和操作技能为基本目标,围绕花卉生产工作任务的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职业实践的基础上掌握知识。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使学生达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要求。聘请校外行业专家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和研讨,将国内外花卉的新技术、新品种和新设备及时介绍给学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将本学习领域分为8个工作任务,22个训练项目,每个训练项目都有相应的技能要求、相关基础理论和拓展知识,同时将花卉工国家职业标准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建立专项技能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见表4)。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突出职业关键能力与素质培养。

表4 “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表

工学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

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本课程确立了 “工作任务驱动式、教学做合一”的课程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紧扣课程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以工作任务引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在教学手段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取得教学实效。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根据项目实际工作过程设计具体的教学项目,各教学项目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以问题导入的形式组织教学,一个项目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实训报告,教师加以点评,再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我校的园艺实训中心成为2008年“省级实验实训中心”建设项目,还拥有自办产业实体——阜阳植苑景观有限责任公司,承包了校内外园林绿化及施工、养护工作,在市内的校外实训基地有阜阳生态园、阜阳林业技术推广所阜阳缤纷园艺等5家,这些真实的生产环境有利于《花卉园艺学》课程的教学实施,“工学结合现场教学”模式可将课堂学习与实训场所融于一体,将教、学、做融于一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于一体。

图1 叶花卉园艺学曳课程教学内容组织安排图

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库及教学录像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企业参观、现场教学“三步教学法”和“四部教学法”等教学形式,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专项技能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企业指导教师的融入。邀请专家、学者、花卉种植专业户做学术报告,介绍花卉业的经营、园林植物学的理论研究前沿和最新成果,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就业意识、经营意识、创业意识;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花卉展览,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浏览各类专业网站,了解花卉行业的发展动态与趋势;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参与园艺实训中心的花卉生产。

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更有利于《花卉园艺学》课程教学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拓展教学深度和广度,是改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花卉园艺学》课程已初步具备了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习题库、实训指导、参考资料、花卉图谱库、部分教学录像等网络资源。学校有快速便捷的校园网,各院系部、专业办公室、实验室设有多处网口,可方便上网学习和查询,长期向师生开放,方便精品课程的学习;学校有专门的电子阅览室,学生可在阅览室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搜集,长期面向师生开放使用;学校有多个专用多媒体教室,并设有网络接口,可为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开展教学及实施网络教学提供保证;学校有专门的校园网维护人员,各院系也设有专人负责网络、网页建设,使网络教学能够良好地运行。

自办产业实体,为实践教学提供保障

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2003年,园艺技术专业成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后,学院不断加大对该专业建设的投资力度,使该专业的教学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目前,该专业拥有8个校内实训室,1个校内实训基地和1个自办产业实体——阜阳职院园林景观建设有限公司。2008年,我校成为示范院校建设单位,园艺实训基地也成为省级建设项目,学院投资265万元建成了现代化园艺示范中心。近二三年内将完成园艺实训中心的建设,并拟建现代园艺技术示范园,配备现代化智能温室、塑料大棚、发芽室、组培室及多媒体实训室等硬件,以种苗、盆花及鲜切花的设施栽培为生产内容,设计生态型栽培模式,建立企业化运作机制,工学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综合体现示范园的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技能鉴定及技术研发等功能,为园艺、园林技术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与学生的实习实训提供有力保障。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我院与多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协议,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和生产性实习。此外,我院还深入探索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新模式,课程组的专业教师接受企业生产课题,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与开发等服务,将课程内容与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紧密结合,学生则可参与企业花卉生产,培养自己的职业素质与能力。

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组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通过几年的培养,课程组专任教师的“双师”素质达100%,专任教师具备了技师或花卉高级工的职业资格或高级考评员资格,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多项省级项目和校级教科研项目。兼职教师来自企业和科研单位,工作阅历和实践经验丰富,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课程组教师在教学、教改、科研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是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为实现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刘慧民,车代弟,陈雅君,等.插花艺术精品课程建设的构思与实践[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7(1):33-34.

[2]梁建萍.《植物学》精品课程建设探索[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168-169.

[3]陈萱.浅析精品课程建设对示范性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9,20(1):128-129.

[4]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91.

G712

A

1672-5727(2011)01-0034-03

龚雪梅(1965—),女,安徽阜阳人,硕士,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实验师,主要从事园艺教学与科研。

2009年安徽省高校省级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花卉园艺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编号:教高[2009]9号)阶段性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园艺学精品课程园艺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园艺系
园艺
浅谈自然辩证法与园艺果树学的关系
党校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以南宁市委党校精品课程建设为例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高职院校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与管理探索
Identification of Senescence-associated Protein DpXTH1 and its Gene Cloning in Dahlia Petals
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认识与思考
龙滩珍珠李种植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