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
2011-06-09胡海燕
胡海燕 陆 铭
(云南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感染科,云南 红河 661100)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其主要发病机制是氨代谢紊乱引起氨中毒。胃肠道是氨进入人体的主要门户[1-5]。肝性脑病一旦发生,病情重、进展快,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大困难。血氨监测是肝性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科在肝性脑病治疗上采取了口服乳果糖及乳果糖灌肠疗法联合应用,其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本组病例62例,男性44例,女性18例,年龄55~80岁,均属重型肝炎或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及分型标准。
1.2 临床表现
62例患者中31例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有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异常,22例为慢性重型肝炎表现为意识错乱,行为失常,睡眠障碍,9例为肝性脑病前驱期以昏睡、幻觉及精神错乱为主。
1.3 治疗
62例患者中31例按常规治疗,所有患者每日静脉输入谷氨酸钠、精氨酸等药物予护肝、护胃、抗感染、预防出血、输同型血小板、白蛋白治疗等综合治疗;另31例除按常规治疗外采用了给予乳果糖10mL口服每日3次、0.9%生理盐水+20mL食醋+30mL乳果糖20mL灌肠治疗每日2次。
1.4 方法
①仪器:Beckman公司生产的CX9全自动生化分析仪。②试剂:Beckman公司生产的血氨测定酶法试剂盒。③方法:按公司提供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检测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其差异性用t检验,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6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
见表1。
2.2 62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氨变化
见表2和表3。
表2 常规治疗组血氨变化
表3 乳果糖治疗组血氨变化
表1 62例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变化
由表2、表3可以看出,未用乳果糖治疗2周后和乳果糖治疗2周后血氨变化明显不同,说明乳果糖能显著降低体内血氨含量,对治疗肝性脑病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3 讨 论
重型肝炎、肝硬化及肝性脑病等重肝病患者,肝脏功能衰竭时,由于三磷酸腺苷供给不足,鸟氨酸循环发生障碍,肝脏将氨合成尿素的能力下降,氨的清除减少以及肝脏的解毒功能降低,肝脏合成的维持脑代谢功能的必须物质减少,而来源与肠道和体内的一些有害物质不能被肝脏有效的解毒和清除而引起血氨增加。高血氨经侧支路径进入体循环,透过血脑屏障,通过其神经毒作用而引起肝性脑病[6]。或由于门体静脉分流,使由肠道吸收的氨未经肝脏解毒而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血氨增高,高血氨通过其神经毒作用而引起肝性脑病[2]。而乳果糖是由D-半乳糖和果糖合成的双糖,在小肠内无相应的酶使其分解,以原型进入结肠中由细菌酶分解为短链脂肪酸、甲烷及氢,这种作用能够降低结肠内PH值并提高渗透压,增加NH3离子化,因而能够刺激肠蠕动并增加粪便中水分含量,从而减少粪便在肠道的停留,而减少氨的吸收,降低血氨,在肝性脑病的防治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2-4]。血氨监测是肝性脑病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1,2]。本结果表明,通过给予重型肝炎患者乳果糖治疗2周,发现可以明显的降低血氨,起到治疗和预防肝性脑病的作用。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1] Hohner U,Riedel M,Muller R.Ammonia determination in hepatic encephalopathy[J].Disch Med Wochenschr,1995,12(11):383.
[2] 姚希贤,崔东来.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1998,4(1):28-31.
[3] 相龙去,王素珍.乳果糖治疗亚临床肝性脑病[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6):523-524.
[4] 吴君辉,罗宏武.氟马西尼和乳果糖联合治疗肝性脑病[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1,11(10):103-104.
[5]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30.
[6] 袁爱力,见叶维法,钟振义.肝性脑病[M]//.临床肝胆病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47-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