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恢弘气度与谦谦君子之风并重的陈毅外长

2011-06-09尹承德

党史博览 2011年9期
关键词:陈毅外交

○ 尹承德

陈毅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诗人。1945年,柳亚子赋诗称赞陈毅“资兼文武此全才”。陈毅作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和中央外办主任,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他主持外事工作时期是新中国外交初创时期和早期发展时期,也是中国面临国际挑战和外交不利因素最多的时期。但新中国冲破了强敌的围堵、封锁和挑衅,像磐石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并不断发展壮大,确保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国际地位显著提升,朋友越来越多。

中国外交的伟大成就主要是毛泽东、周恩来制定和实行基于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的外交政策的结果,也同陈毅同志领导有方与艰苦卓绝的工作分不开。毛泽东说:“陈毅同志为中国革命、世界革命作出了贡献,是立了功劳的。”这“贡献”和“功劳”就包括他在共和国外交战线所建树的丰功伟绩。

独立自主折强权

陈毅执掌新中国外交时,美国推行极端反华政策,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政治遏制、外交孤立、军事挑衅,无所不用其极,直至派第七舰队侵占台湾和进行核打击威胁。陈毅可谓受任于虎豹窥伺之际,奉命于强权横行之时。但他不信邪,同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展开了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

反对美帝的严重挑衅,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安全与尊严,是贯串陈毅全部外交斗争的一条红线和主线。

1958年初秋,解放军猛烈炮击金门、马祖国民党军,以回击其对大陆的骚扰和窜犯。此后,美国在大举增兵台海的同时,玩弄所谓台海“停火”和诱压国民党撤出金、马,企图将台湾完全、永久脱离中国的花招。

陈毅外长发表声明并通过华沙中美大使级会谈揭露美国的阴谋诡计,严正指出,中美在台海不存在“停火”问题,而是美国必须从台湾撤出武装力量问题。他在一次民主党派代表会上发表谈话,深刻揭露了美国的险恶用心,说:“美国的政策,头一步是交出金、马,使大陆同台湾完全脱离,以便它长期占领,第二步是托管台湾,第三步是中立台湾。”他指出打破美国阴险图谋的有效方法是中央对金、马实行“打打停停”方针,这对美国来说是 “驱瘟神”、“送瘟神”;对国民党军来说则“不是‘送瘟神’,而是要‘留瘟神’”,也就是要其留在金、马,点出了这场斗争的本质,打到了美国的痛处。

中方军事和外交双管齐下,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重创了国民党军,重挫其窜犯大陆的嚣张气焰,又使其继续留驻金、马;挫败了美国妄图使台湾同大陆永久分离、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的阴谋,迫使它不得不遵守中方不允许美舰为国民党军护航的规定,并于同年12月宣布从台湾地区撤出部分海空军。当时外电评论说,在这一回合中美外交较量中,陈毅元帅胜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一筹。

上世纪60年代中叶,美国疯狂扩大侵越战争,并出动飞机侵入中国南部边境,对中国进行战争威胁和挑衅。在国家安全又一次面临严峻挑战的关头,陈毅坚决执行中央的抗美援越方针,并不顾美国B-52轰炸机狂轰滥炸,同周恩来一道访问越南,同越南领导人协调和共商抗美大计,有力地支援了越南的抗美救国战争。

针对美国对中国的战争威胁,陈毅在1965年9月29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严厉谴责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强烈警告它不要对中国玩火,发出了“我们等待美帝国主义打进来,已经等了16年!我的头发都等白了”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销”这种藐视美帝,预示作恶者必败的时代最强音。陈毅代表中国政府所发表的这一讲话气冲牛斗,震慑敌胆,使之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

20世纪50年代末以后,苏联企图染指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遭到抵制后,采取严重恶化两国关系的行动,甚至对中国进行挑衅和颠覆。毛主席、党中央对此展开了坚决斗争。陈毅作为外长,站在反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与霸权主义的最前列,挺身而出,同赫鲁晓夫进行“舌战”,在国内外各种场合彻底揭露苏联的恶行,澄清了中苏关系逆变的真相,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激发了中国人民反对新强权控制的斗志。陈毅在与外宾谈话中发出的“我们不做卫星国”的壮语掷地有声,鲜明地表达了中国和中国人民决不屈居人下和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独立意志,也表明苏联和美国一样,其控制中国的图谋必将碰壁破产。

陈毅在毛泽东、周恩来的领导下,在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横行之际,以威武不屈的气概坚持反帝反霸斗争,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国格、有尊严的存在和有保障的安全,也为此后新中国的和平崛起赢得了空间和时间。

雄踞舞台奏凯歌

出访和参与多边国际活动是一国外长的主要工作和展示本国外交成果与个人才干的主要平台。陈毅主管外事之后,在国际舞台频频亮相,每次亮相都取得很大成功,尽显其出众的才华与特有的风采。其中两大活动最能体现陈毅驾驭国际风云的非凡才识和突出的外交成果,是他外交活动的代表作。

其一,成功主导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1961年5月至1962年7月举行的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由包括中、苏、美、英、法五大国在内的14国外长率团参加,主题是就老挝成立和平、中立、团结的联合政府达成协议。本来1954年关于印支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已经就老挝问题达成协议,后来由于美国企图控制老挝,支持老挝右派发难,挑起内战,使原有的协议遭到破坏。老挝是中国近邻,美国欲控制老挝主要意图之一是将其作为反华反共的桥头堡。此次复谈的日内瓦会议在很大程度上是中美之间的斗争。毛泽东、周恩来极为重视,规定了旨在“争取达成协议”的与会方针。陈毅根据中央所定方针,在日内瓦坚持原则,巧妙周旋,始终主导会议进程,使之基本上按中方设定的方向发展。

陈毅先后否定了美方提出的反对老挝左派与会、老挝实行亲美“中立”、由国际监督委员会全面管制老挝的内政和外交等无理提案,使美国左右会议议程的预想归于破灭。并根据周恩来倡导的求同存异精神,综合各方发言中相同与相近意见,提出四点共识,被各方普遍认同,从而使会议进入对协议具体条款的谈判,推动会议朝成功方向前进了一大步。

由于美国对会议没有诚意,协议谈判久拖未决。最后,美国看到它所大力支持的右派在其挑起的内战中屡战屡败,用军事手段达不到控制老挝的目的,不得不在谈判桌上就老挝 “中立”问题同各方达成协议。陈毅在协议签字仪式前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对会议成功作了三点评价:第一,证明大国干涉老挝遭到了失败;第二,证明一个国家的命运只能由这个国家的人民自己决定;第三,证明尖锐、复杂的国际争端也是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的。

其二,雅加达会议力挽狂澜。

1964年4月,陈毅率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的第二次亚非会议筹备会,从一开始就遇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印度代表在这个有22国代表参加的部长级会议上,以苏联很大部分领土在亚洲为由,提出邀请苏联参加第二次亚非会议的议案。苏联的政治、经济中心在欧洲,历史上从来就是个欧洲国家。当时中苏关系已经破裂,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面目已经暴露。印度此举明显有苏联背景,矛头冲中国而来。如让其得逞,亚非会议就将变质,步入歧途,亚非团结就将毁于一旦,后果不堪设想。

陈毅以不可辩驳而又通情达理的理由反对邀请苏联,但印度代表固执己见。为打破僵局,阿富汗等6国代表提出搁置争议,将邀请苏联的问题提交第二次亚非会议首脑会议裁决的动议。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将矛盾上交,此法也断不可行。而且,否决印度提案的难度极大,因为亚非会议的原则是协商一致而不是少数服从多数。

在危急关头,陈毅迎难而上。他耐心细致地逐一做各国代表的工作,深入阐述不能邀请苏联的理由,使绝大多数代表理解并支持中方观点,并提出了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即建议会议公报作下列表述:“关于邀请苏联参加会议的问题,有的国家主张邀请,有的国家反对;有的国家建议将此问题推迟到首脑会议上讨论决定,有的国家反对提交首脑会议。因此,筹备会议没有就此问题达成一致协议。”

陈毅这一方案照顾了各方的意见,印度也不好反对,最终为会议全部采纳。根据国际会议的惯例,在筹备会议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的问题是不能列入正式首脑会议议程的。因此,会议实际上以照顾印度面子的方式否定了印度的提案。

陈毅在危急关头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挽救了这次会议,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许。菲律宾外长罗慕洛在公报通过后,紧紧拥抱住陈毅说:“我今天真正看到了万隆精神,感谢你促成了会议的成功。”尽管第二次亚非会议后来因故没有开成,但陈毅为维护亚非团结大局所作出的贡献已铭刻在亚非国家人民心中。

肝胆照人结善缘

中国在国际上有一独特的政治优势,就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同中国站在一起。正是依托它们做后盾,中国才能打破西方列强的孤立、封锁,一次又一次地挫败其反华阴谋,取得重大外交胜利。这种特有的政治优势主要是在陈毅执掌外交时奠定的。

在这一时期,中国同周边国家发展了睦邻友好关系,同大多数邻国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同东南亚国家解决了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同46个新兴国家建交,占同期建交国的90%。亚非拉国家在独立后普遍心向中国,率先同中国建交,把发展对华关系作为其外交政策的重点。这是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和成就。这其中,陈毅外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陈毅正气凛然,善恶分明,正如他的诗句“总为世界鸣不平”。他同情弱者,对受奴役民族和挣脱殖民枷锁的新兴国家由衷地同情与关爱。他全力以赴地支持新兴国家争取与维护国家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正义斗争。他参与制定并贯彻中国发展与阿拉伯及非洲国家关系五项原则和中国对外援助八项原则,把对发展中国家正义事业的无条件支持和无私援助原则化、固定化、常态化,受到它们的热烈欢迎和赞许。他真诚地认为这种援助不是单方面施恩,而是相互援助。陈毅以春秋战国时期信陵君的朋友忠告信陵君的话“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教育部下:“我们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不要去充恩人,以为我有恩于你,你就要给我磕头。”

在处理与国际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系中,陈毅严格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完全尊重它们的主权和内政,决不对其内部事务说三道四。不仅如此,为了充分尊重它们的主权,有时宁可自己受些委屈。如流窜缅甸的国民党军残部,不时越境骚扰,有人主张过界追剿,但陈毅从完全尊重缅甸主权和中缅友谊大局出发,不让这样做。他说:“过界就形成干涉(缅甸)国家内政。”因此,中国军队始终不过边界,这使缅甸政府和人民深受感动。

陈毅要求外事干部对大国主义意识要防微杜渐,一定要平等待人,尊重小国。他针对有些干部流露出的民族自大意识和输出革命的思想苗头,进行批评教育:“我们有些同志马列主义水平不高,表示自己很高明,拿着我们这一套,要人家完全照搬我们的模型,来改造人家,这是错误的。”陈毅充分理解并尊重亚非拉国家选择中立和不结盟政策。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一些亚非拉国家对中国的疑虑。

为了加强中国同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陈毅还不顾奔波劳顿和年事渐高,遍访友邦。对许多国家像走亲戚一样,经常往访,其中对缅甸的访问达9次之多。这些集中体现了他对发展中国家的高度重视,极大地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信任、友谊与合作。

“德不孤,必有邻。”陈毅在国际上秉持公道、伸张正义的同时,在对外关系中始终真心尊重他人,平等待人,以德服人,展示了泱泱大国外长的恢弘气度和谦谦君子之风,在世界上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赢得了朋友、尊敬和信任。这也是无论国际形势如何云谲波诡,广大发展中国家都坚定站在中国一边的重要原因之一。1971年11月,乔冠华从联大回来,对病中的陈毅说:“许多老朋友问候您,说中国重返联大这个胜利也有陈毅元帅的一份心血。”

中美解冻发先声

1966年“文革”开始后,极左思潮席卷全国,驻外使领馆也受到波及,乱象丛生。陈毅极为忧虑。为防止在国外出大乱子,1967年1月,陈毅主持起草了一份电报,明确规定内外有别,驻外使领馆一律不准搞“四大”,并重申外事纪律。电报由周恩来转呈毛泽东签发后发往各驻外使领馆,从而稳住了局面,使外交战线避免了像其他战线所遭到的那样严重破坏与损失。

陈毅在晚年最大的贡献是率先向中央提出了打开中美关系的建议。1969年3月至10月,陈毅、叶剑英、聂荣臻、徐向前四位老帅奉毛泽东指示,集中研究国际形势。陈毅主持了24次四元帅国际形势座谈会,向中央递交了《对战争形势的初步估计》和《对目前形势的看法》两篇重要报告。

当时国际形势极度紧张,尤其是苏联在挑起珍宝岛和克列铁提流血冲突后,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并扬言要对中国核基地实施 “外科手术”式打击,国内普遍认为苏联对华战争迫在眉睫。陈毅等老帅在经过深入、系统的分析后,以特有的战略眼光指出,当前美苏争霸是世界的主要矛盾,中苏矛盾大于中美矛盾,美苏矛盾大于中苏矛盾,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美苏单独或联合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的可能性都不大;美苏争霸态势已显苏攻美守苗头,美国为对付强敌苏联,出现了有意松动对华关系的迹象。

鉴此,老帅们提出缓和对美关系,利用美国牵制苏联的主张。陈毅在向周总理汇报时,进一步提出了“从战略上利用美苏矛盾,有必要改善中美关系”的意见和尽快恢复中美大使级会谈、推动举行中美高级会谈的“非常规”建议。老帅们的这些意见和设想牵涉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格局的重大调整与转折性变化,也关系到整体国际形势和世界战略格局的重大调整与变化,振聋发聩。毛主席采纳了这些意见和建议。两年以后,中美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解冻。陈毅主持的四元帅国际形势座谈会成为了打开中美关系的前奏和序曲。

国与国应平等

陈毅服膺与躬行国与国平等理念。这一理念的核心就是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在国际法上一律平等。各国的国家主权、尊严、法律地位与身份,也就是国格,没有高低贵贱、优劣主次之分,都是同等的,即平等的。没有平等国格的国家,就没有真正的独立性,在国际上就立不起来。

陈毅极端憎恶与坚决反对霸道强权,并与之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捍卫了中国的独立、主权与平等地位。陈毅自豪地说:“在巴黎和会上,克里蒙梭逼迫顾维钧 (在不平等协约上)签字的时代结束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陈毅像对待中国一样,珍惜、爱护、尊重别国特别是弱小国家的平等地位。他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规定的平等原则,对大国、强国不卑不亢,对搞强权政治的大国、强国敢顶敢斗,对小国、弱国则充分尊重,真正平等相待,绝无一点大国架子和做派。从对待来访客人这一具体事情上也可以看到陈毅的平等精神。他对访华外宾无论来自大国、小国,富国、穷国,都一视同仁,接待规格相等,对来自亚非拉小国、穷国的客人,不管是官方的还是民间的,都格外重视与热情友好,尽量抽出时间会见,甚至建议毛主席予以接见。对此,一个非洲青年代表团访华后,其成员感动地说:“我们到巴黎、伦敦去,连外交部的官员都见不到。只有到中国,毛主席、陈外长都接见我们,在毛主席面前还能争论。”

陈毅对待小国、穷国的这种真正平等态度,不仅出于正义与礼貌,还基于认为它们有自己的长处、创造和值得学习的优点,而应当予以尊重与平等对待的深刻理念。他说:“世界上无论大民族、小民族,大国、小国,它能够存在下来,存在到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一定有它的长处,否认这些小国、小民族有它的历史,有它的创造,这是资产阶级思想。”

在西方国家歧视与排斥亚非拉穷国、小国文化之时,陈毅根据周总理指示,指导成立中国东方歌舞团,专门学习、演出和传播亚非拉国家的歌舞艺术与文化。他发表讲话指出,亚非拉国家的歌舞“都有艺术价值”,是“真正的艺术”,“任何一个小国、小民族都能够作为一个成员,把自己的艺术贡献到世界大家庭里来”。有的非洲国家领导人在陈毅陪同下观看东方歌舞团演出本国歌舞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实事求是对待、处理国际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

陈毅整个外交理念和实践贯串了实事求是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和根据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出取舍,是他对待和处理国际关系与重大国际问题的根本原则。

20世纪60年代前期,东西方对抗激烈,先后爆发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扩大侵越战争,中国国内弥漫着“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气氛,甚至提出要准备打 “世界大战”和“核大战”。陈毅从核武器的巨大杀伤力和几个大国都掌握核武器的现实出发,大胆提出核大战打不起来的观点。

1961年,陈毅对访华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说:“在可以看见的将来,是不会发生一场核大战的。因为那样一来,使用核武器的人也要被毁灭。”1964年10月下旬,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不久,他对法国记者儒拉·罗瓦重述了上述看法。这实际上提出了核战争没有赢家,核恐怖平衡可以制止核大战也即世界大战的观点。

20世纪50年代,正当中苏“蜜月”时期,陈毅就据实指出苏联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阴暗面及其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他在1954年10月率团访问东德、波兰期间,同中国驻波兰使馆同志谈话,明确指出苏联在有的东欧国家驻军10多万,有的东欧国家的国防部长由苏联人担任,是很不正常的。他要求使馆的同志“动脑筋”思考这些问题。陈毅的这些看法无疑是“反潮流”的。但他根据亲见亲闻的事实,还是提出了不同的见解。这反映了陈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政治敏感性和敢于直面现实的勇气。

对外宣传工作是让世界了解中国和扩大中国国际影响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国整体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陈毅在对外宣传中严格贯彻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容忍说大话、说假话的行为。1959年2月初,他看到纪录片《跨上千里马》的解说词“我们钢产量不仅要达到几亿吨,将来还要达到几十亿吨”,非常生气,严厉批评说:“不晓得是吃钢、睡钢、穿钢,还是怎样?这是幼稚、狂妄、无知,没有一点马列主义的科学态度。”针对有人在外宾面前吹嘘:“中国将第一个开辟宇宙航线!”他在会上点名严厉批评,说这是 “狂妄自大”,“完全脱离实际”,“自己骗自己,有点招摇撞骗的味道”。他认为不怕别人把中国说得很糟,因为这不符合事实,站不住;危险的是自己夸大成绩,在国际上造成错觉,效果适得其反。他坚信,让世界看到一个真实、不加虚饰的中国,是我们自信、自尊、自强的表现。

建立广泛的国际反帝反霸统一战线

建立广泛的国际反帝反霸统一战线,是毛泽东外交思想的基本内涵之一,其要旨是依靠和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孤立和打击最主要敌人。这是中国在国际上克敌制胜的一大法宝。陈毅在这方面也有重要建树和发展。

其一,立足上层结知交。

发展中国家是中国在国际斗争中的基本依靠力量。鉴于外交主要是政府对政府性质,陈毅做发展中国家外交工作的重点是立足官方高层,广交、深交朋友。毛主席曾说:“陈毅同志是能团结人的。”陈毅之所以能团结人,在于他光明磊落,对人充满善意,待人以诚,真心关爱他人。他火热赤诚的心就像一个磁场,对周围的人有很大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

陈毅这种高贵品德充分体现在他与友邦上层人物的交往中。他对待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无论其国家大小、政制政体及内外政策取向如何,都真心敬重、诚恳相待、亲切友好,并能为他们着想,体谅与理解其处境,从不强人所难,赢得了人心与信任。他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包括总统、总理、国王、亲王都建立了深厚、真挚的友谊,彼此成为推心置腹的挚友,印尼总统苏加诺甚至把陈毅称为自己的 “同志”和“兄弟”。

其二,团结多数占主动。

陈毅重视做西方营垒的分化工作,将其中多数视为团结对象,以集中力量对付主要顽敌。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是他运用这一策略并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美国是老挝内战的祸根,也是会议达成协议的最大障碍。英、法、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基本上支持美国立场,但陈毅认为它们在老挝和印支的利益与美国有所不同,未必完全跟美国走。因此,他同这些国家的代表频繁密切交往,耐心和深入细致地做争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结果,这些国家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同美国拉开了距离,使美国陷于孤立。这为会议排除美国人为干扰并最终达成协议创造了条件。

即使对美国统治集团,陈毅认为它也不是铁板一块,同样可以做工作。他在各种国际场合从不规避同美国高官接触,而是抓住机会同他们交往,向他们解释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美政策,指出美国对华政策的错误,增进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有的人还一定程度地认同陈毅的意见。这对促进中美两国的相互理解以至关系改善发挥了积极影响。

其三,利用矛盾斗首恶。

国际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以前,美国一直是中国安全的最大威胁和主要敌人,也是中国建立国际统一战线的主攻对象。到20世纪60年代晚期,陈毅根据国际形势和中国国际战略环境的重大变化,认为美国虽未改变敌视中国的政策,仍然是中国的威胁源,但对中国的最大威胁,不是美国而是苏联,苏联已取代美国成为中国的主要敌人。

据此,陈毅通过四元帅国际形势座谈会,率先向中央提出利用美苏矛盾打开中美关系、以美制苏的建议。陈毅的建议和主张对中国战略环境的根本改善和推动中国外交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陈毅气宇轩昂,视野广阔,襟怀坦荡,性格豪爽,同时又有着坚强的党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这些使他形成了大开大合,收放自如,既生动活泼又严肃严谨,既自由奔放又锋芒内蓄,既真率坦诚又谨守分际这样一种别具一格的外交风格。这种风格同他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相得益彰,是他整个外交历程中的一大闪光点。这不但平添了他的人格魅力,而且对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大有裨益。

陈毅是继周恩来之后,中国当代史上影响最大的外交家,也是国际社会普遍推崇的世界著名外交家。他在外交上的辉煌业绩是新中国外交伟大成就和胜利的直观反映,也雄辩地证明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外交思想和路线的正确。

猜你喜欢

陈毅外交
阵地鏖战 陈毅安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陈毅颂
别开生面的“舌尖外交”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