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电网电压安全运行生产管理

2011-06-08宋传文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设备管理安全

宋传文

摘 要:近年来,国内外发生了一系列影响巨大、损失惨重的大面积停电事故,电网的安全生产工作容不得丝毫的松懈,地区电网电压运行管理是保证地区电网电能质量和运行经济性的重要举措,严格按照运行管理规定进行操作对保证向客户提供优质电能和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发挥巨大作用。

然而运行管理规定都有一个调整范围的设定,在这个范围内不同时间和不同电网运行参数下进行调整效果还存在一定差异;理解地执行和被动地执行之间产生的效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加强对运行人员地区电网无功电压运行管理规定的培训,使之真正理解运行管理规定的内涵,就会在电网实际运行中发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关键词:企业电网,安全,设备管理

一、企业电网安全管理的设备管理

选用优质量的设备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好设备对电网安全生产的作用是极其明显的。一方面,设备本身的故障概率将大大降低;另一方面,抢修、检修维护工作量的减少、容易实施自动控制等大大有利于安全生产。设备管理涉及从设计选型、采购监造、基建调试、运行巡视直至退役报废的各个环节。设备管理的重点是运行维护。主要应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1)尽一切可能使运行设备的无缺陷管理

电网的“无缺陷管理”就是将设备缺陷率降到最低。缺陷管理是设备运行管理的基础,无论设备有多好,检测手段有多先进,缺陷管理都不能放松。在一段时间内,无功补偿装置是否投入运行与本级母线电压水平和运行的经济性是密切相关的。一般来说,在一段时间内无功补偿装置投入运行与否,主变压器分接开关的位置是不同的,以使各电压监测点的电压偏差值在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无功补偿装置(调相机和电容器)故障退出运行后,运行单位除要报告运行和检修工区外,还要及时汇报地区电力调度,以便地区电力调度及时进行调整。

(2)控制好运行设备电压的发热点。电网系统中设备故障的预兆基本上与异常发热有关,有效地检测这些异常发热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使设备的强迫故障停运转变为有计划的检修,这可大大降低设备停运对系统的冲击,并使检修工作有条不紊,降低人身事故发生的概率。主变压器并列运行的条件是接线组别相同、短路电压百分数相同和电压比相同。主变压器分接开关调整后,破坏了原并列运行主变压器的并列运行条件,在二台主变压器中会形成环流;当二台主变压器分接开关档位相差比较多时,环流的量值会很大,会造成一台主变压器过负荷。因此并列运行的主变压器分接开关档位调整要逐档交叉进行。

(3)编制好电网设备电压负荷的技改规划。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与设备更新速度的提高,有计划地加快设备改造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很容易出现一批设备中的某一缺陷同时发作的尴尬局面,给系统运行与正常检修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很容易酿成电网或人身事故。实际地区电力网在低谷负荷时段相对于高峰负荷时段来说,负荷是相对较轻的,大约为高峰负荷时的三分之二到一半左右。500—220kV输电网络在低谷负荷时段充电功率过剩,因此使220kV系统电压偏高。220kV电源点电压偏高以及各二次变电站负荷大幅度下降,使各二次变电站10kV母线电压普遍升高,可能超出上限值(10.7kV)。如果在低谷负荷时段,一次变电站调相机“0”无功出力或进相运行吸收感性无功功率,以增大通过该主变压器及以上输变电设备中的无功功率,进而使63kV母线电压接近下限值(63kV),就能够使这一母线电压值的降低部分抵销由于各二次变电站负荷降低而引起的电压升高,从而使各二次变电站10kV母线电压不越上限10.7kV。

二、企业电网安全负荷下心理标准

目前电网有(无)功负荷的峰谷比都比较高,有些电网有(无)功负荷的峰谷比达到2.00左右(峰谷比=最大有(无)功负荷/最小有(无)功负荷),有(无)功负荷波动值很大。在高峰和低谷负荷时,220kV 电源点电压波动很大,从一次变电站63kV母线到各二次变电站10kV母线电压损失的量值相差也很大,造成各二次变电站 10kV母線电压波动过大,超出了10kV母线电压允许偏差的范围。如果在高峰负荷时段,一次变电站加大调相机迟相无功出力,使通过主变的无功功率接近为“0”,进而使63kV母线电压接近上限值(67kV),就能够使这一母线电压值的升高部分抵消由于负荷增加而产生的数值很大的电压降落,从而使各二次变电站10kV母线电压不越下限10.0kV。同时,也可以使一次变电站的功率因数大于等于0.95,满足国家对功率因数的要求。

电网系统的安全不是一个独立的游离管理系统和人际协调的问题。要保证工作的安全性,必须有强大的支持系统,应从不同的层面特别是管理层面,去提高人员的自控能力、应急能力。要强调行业心理特征的条件是否满足,是否符合电网系统管理的的行业特征,要确保心理素质与之相匹配的人员上岗。而且人是动态发展的,不仅体现在活动上,更多体现在心理的复杂性,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要综合地看待问题,不断地根据岗位需要进行培训、心理测试、谈话、心理调节等方面工作。

提高电网职工的生活质量、减小事故隐患,主要需要提高职工的主观幸福度,同时鉴于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都比较成熟,在工作中宜用科学的手段定期进行测试和考核,目前可以准备的工作有:以系统安全为目的,做好人的工作,特别是人的思想工作,需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心理为本,否则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人有本能的心理安全需要,因此工作中应强调以生理为基础,研究心理规律,提高工作效率。所有的管理者都需要遵循心理学的一般规律,才能做好电力安全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智涛、梅生伟、胡伟:变电站混成自动电压控制策略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6年03期

[2]何俊峰、张步涵:地区电网电压无功控制系统框架设计[A],湖北省电工技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猜你喜欢

设备管理安全
物联网技术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
当前铁路工务线路设备管理对安全生产的作用分析
铁路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