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蘩漪看女性解放

2011-06-08赵婉楠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解放抗争女性

赵婉楠

摘 要:蘩漪,一个看似疯狂的女人,被无数人唾弃不齿,但却是女性争取自由、爱情、地位,打破女性禁锢,争取自我解放的先行者。在任何时代、任何场合都存在着一个看不见地掌握着社会的价值评判。它时刻约束着女性的行为,女性则自觉地进行着这种无意识的自我约束,因为男性主体的道德规范已深入到她们心中。蘩漪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规范中希望挣脱女性束缚却最终必然地走向毁灭的典型形象。

关键词:女性 蘩漪 解放 抗争

在曹禺的剧作里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这些女子性格鲜明,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而蘩漪正是他所创造的最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唐瞍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二)》如此评述蘩漪:一个“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沉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她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①而吴宏聪、范伯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如下评述蘩漪:聪明美丽,有自己的憧憬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追求。她的可爱不在她的“可爱”之处,而在她的“不可爱”之处。她的性格是复杂的。她悒郁而乖戾,热情而冷漠,任性、傲慢而又孤芳自赏,不是恨便是爱,不是爱便是恨,一切都是走向极端。在周公馆里,她是女主人,但又是周朴园精神统治下的奴仆;她是周萍的后母,又是周萍的情妇;她不能忍受周家的令人窒息的气氛,她不愿再过情妇不像情妇、母亲不像母亲的生活,但又无法摆脱这样的处境;她追求自己的幸福,又损害了别人的幸福;她毁灭了别人,也毁灭了自己。这种行为和性格上的矛盾使她成为《雷雨》中最“雷雨式”的人物。②

肉体解放与精神桎梏

蘩漪,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十八年前踏进周公馆,十八年来,蘩漪与周朴园看起来门当户对,实际却是貌合神离。作为周朴园的太太,她徒有其名,非但不能得到真正的爱情,还要被封建专制主义铐上精神枷锁,更缺少被丈夫关爱的幸福感。由于蘩漪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她不可能得到更广阔的自由,她把绚烂的生命、人生辉煌的时光消耗在这个冰冷的牢笼里。周朴园仅仅把她看作儿子们服从命令的榜样,以此来维持这个家的正常秩序和周朴园作为家长的尊严。她看透了周朴园伪君子的面孔,他不愿过这种行尸走肉般的生活,她想努力追寻自己的爱情和幸福,她无法自拔地爱上周家大少爷周萍— — 丈夫的前妻之子。周萍的出现改变了蘩漪的命运.就像蘩漪所说:“我已经预备好棺材,安安静静地等死,一个人偏把我救活了”。③

蘩漪既表现了他的女性反抗精神,敢于打破封建禁锢,追求爱情,追求幸福,但也同时突出表现了她的软弱和深受封建思想荼毒无法摆脱。蘩漪爱上了周萍,这是一种对爱情的渴求的女人的正常表现,这是一个人性的欲望大爆发。和五四时期所有年轻人一样,蘩漪也向往和渴望自由的“爱情”。为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她不惜落得“母亲不是母亲,情人不是情人”的境地,成为人们所耻笑的“伤风败俗”的女人。但在繁漪内心深处,传统思想依然有着深刻的影响,比如她知道周冲喜欢四风,却阻挠说:“她始终是个没受过教育的下等人。……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这恰恰反映了繁漪真实的门第思想和等级观念。繁漪的内心深处总是隐隐约约地有一种摆不脱的“犯罪感”,她在绝望中对周萍说,“是你把我引到一条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路上去的。”可见名分对她来说并不是不重要,在她的潜意识中仍然备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蘩漪兼有旧式女人和资产阶级女性两方面的因素,受到“五四”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追求妇女性解放,争取独立、自由,内心“有一股按捺不住的热情和力量”。又是一个出身名门的小姐,她长期的大家庭生活也在她身上留下了脆弱、自私、阴暗的一面。这使她无法摆脱家庭、社会的束缚,无法获得真正的个性解放。这个呼吸过个性解放空气的新女性.为了追求爱情而受到了周朴园和周萍两代人的欺侮 ,她不屈从命运对她的残酷安排,进行着无望的抗争。繁漪的典型意义就在于通过尖锐的戏剧矛盾冲突揭露了五四时期女性在传统礼教与新潮思想中痛苦挣扎最终只得走向毁灭的必然,激起了人们对那个时代女性地位、生活、心理的思考。

鲁迅认为:妇女要想得到真正的解放,首先必须获得经济上的独立,其次要获得精神上的独立。蘩漪的反抗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原始野性的需求,去反抗封建礼教对女性性欲的极大禁锢,她并没有从思想上追求女性解放和个性独立,由于她的经济依附她也不可能独立,所以她的女性解放只是从人的原始需求出发,并不是真正的解放,她也不可能真正解放。这不只是《雷雨》的必然发展脉络更是那个时代的必然,在许多作家笔下也都有所体现。张爱玲对女性意识里“女奴”④意识的展露就可见一斑,张爱玲笔下一批想反抗却无法反抗最终走向堕落或毁灭的女性形象,如曹七巧、白流苏、王佳芝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的不同女性,通过他们的悲剧命运,悲剧人生,反映了不正常的社会和时代对正常人性的压抑和摧残,在那个时代女性受着双重标准双重价值观的折磨,在反抗与屈从中徘徊,他们都跟蘩漪一样出于本能的反抗却终究抵不过社会大背景的禁锢。

深入骨髓的封建思想

我们要看到中国女性解放的困难最重要的是在我们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太过深厚,传统思想已经渗透到我们每一个人的骨子里,女性自身怀着这种封建思想,却想反抗这种思想带来的禁锢,最终只能导致自身的痛苦、疯狂和堕落。除了女性自己难以自我解放,从社会大环境来说,封建思想已经成了每一个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任何的女性解放都难以推动。任何一次的改革都首先从思想领域进行,而中国女性解放我们必须看到它思想上的阻力,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的精品文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从古典诗词中就可以看到女性被压迫的思想由来已久。古典诗词中,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都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来写的,是男性言说的符号。自《诗经》以来,我国古典诗词中呈现出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有令君子辗转反侧的“窈窕淑女”(《国风•关雎》),有“终温且惠”的女子(《国风•燕燕》)、“圣善”的母亲(《国风•凯风》)、“实获我心”的妻子(《国风•绿衣》),也有悲愤的弃妇(《国风•江有汜》)……总之,诗中的女性形象一律是温婉善良、美丽多情、柔弱被动的,因为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形象寄托的是男性的理想和需求。⑤父权社会的男性要求女性以柔弱的形态反衬他们的强大,以被动的姿态接受他们的为所欲为。这种观念不只深入男性的心灵深处也同样被女性所接受并赞同。女性在同样的价值观下才有了女为悦己者容。不要说一个蘩漪无法挣脱这种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即使是许多站在女性解放风口浪尖的才女也同样要受时代的限制,表现出女性在封建思想下的卑微与束缚。以李清照为例,她以强烈自我意识对自由生活进行大胆追求与体验,她无视封建礼教,蔑视传统意识,强烈的自我意识使得她狂放无忌的个性肆意地挥洒和张扬,活出了一个率意的人生。但像李清照这样的具有独立观念、受过文化洗礼,拥有士大夫一般的广阔胸怀的先锋女性也深深地受到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浸染,她的力量就不可能抗拒根深蒂固的女性心中的男性视角。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足可证明:“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诗中李清照仍表现她的洒脱、随意,一个女子借酒浇愁,彻夜喝酒这是在封建礼教中不被允许的,但她却任意践踏,可以看出她是那个时代女性解放的领军人物,但他始终无法摆脱男性的中心,诗中弥漫着忧郁、寂寞、女子的软弱,和男性视角下对女人的要求的展现。李清照虽有独立自主的意识,争取自由的想法,开阔洒脱的胸怀,却在那个社会背景和文化熏陶下仍无法真正解放,更何况是蘩漪呢?正是在如此强大的封建传统思想的侵蚀下蘩漪无法摆脱封建女性的劣根性,无法挣脱传统礼教的桎梏,最终的疯狂也许是她唯一的出路。

时代呼唤女性自由

当然如果只有封建思想那么蘩漪就不是蘩漪也许就是侍萍了,正是五四的新思想对她的影响使她矛盾、痛苦、疯狂。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贤淑、温顺、忠贞的传统女性渐渐有了新思想,新文学中有关女性的主流话語已变成了叛逆、出走、解放、革命。蘩漪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特点,那个追求新思想的五四时期,但根深蒂固的观念难以在一次改革中彻底剔除,我们要看到中国的女性解放在很长一段时间停留在蘩漪的阶段,但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代女性已经在女性解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做为新时代女性我们对蘩漪既感到同情又感叹无奈,作为一个女性她成为了女性解放中的牺牲品,却也是推动女性解放的一股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唐锼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二)》[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2]吴宏聪、范伯群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7月版:237—238。

[3]郭沫若:《关于曹禺的(雷雨)》、《东流》[M]。第2卷第4期.1936年4月东京出版。

[4]欧阳钦:《钱钟书与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分析》[J]。《电影文学》。

2009年第5期。

[5]陈卿:《试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J]。《今日科苑》。2006年11月。

猜你喜欢

解放抗争女性
Enabling the Movement
Enabling the Movement
顺命或抗争,接着《天注定》往下讲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从服装史的角度研究《唐顿庄园》中的女性服饰
当代女性:由幻灭到抗争-评系列中篇小说《女人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