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1-06-08郎玮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对策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着中国历代优秀的人才。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载体的重要部分,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摈弃与继承、保守与发展的关系,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活动中,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作者简介:郎玮,女,生于1988年5月,籍贯:河北省,单位: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悠久的中华历史孕育了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闪耀着灿烂的光辉,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其中也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对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2004年,中共中央颁布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发挥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要对当代大学生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1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几千年文明发展史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下形成、积累和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在影响当代文化的“活”的中国古代文化,它既以有关的物化经典文献、文化物品等客体形式存在和延续,又广泛地以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性格特征、审美趣味、知识结构、行为规范、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和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另外还包含着道、法、兵、佛等其他各家学说的优秀文化有极其丰富的内涵。

1.1自强不息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动力。《易经大传》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出中华民族锐意进取的优良传统和创新精神,这种精神一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精神激励着中华民族。

1.2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都表达出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

1.3人本主义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始终围绕着人,人是一切事物的根本。人本主义精神坚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重视现世的人伦生活,孔子说过“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肯定心性向善,注重人的修养,关注的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2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文化传统总是精华与糟粕并存、长处与短处互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重要资源,对于教育对象大多数是80、90后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来看,它既能够带来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存在着消极的影响。

2.1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首先,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贵仁重德”历来是受大家所推崇的,儒、墨、道、法家都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当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数是80、90后,时常做出违背道德标准的行为,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很多思想,如“厚德载物”的宽厚包容;“百善孝為先”的孝道思想;“克勤克俭”的勤劳简朴;“言忠信,行笃敬”的诚信品质等,都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积极的影响。

其次,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当今在校大学生由于特殊的成长环境,许多人从小娇生惯养,缺少吃苦耐劳精神和独立能力。而中国传统文化中“头悬梁,锥刺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刻苦精神,“见贤思齐”的自律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自强精神等,都对大学生形成顽强良好品质具有积极的影响。

再次,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精神支柱和优秀品格。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许多思想文化纷纷涌入,青年人、大学生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中国传统文化中许多内容都闪烁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发展过程中不断丰富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都有助于激发、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意识形态,受每个时期物质、经济情况的影响,会产生一些腐朽的思想观念,通过各种途径对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首先,不利于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重德轻法,过分宣传“德治”而忽视“法治”,对培育大学生的民主法制观念产生负面影响。其次,不利于大学生竞争意识培养。中国传统文化,在天人合一的基本精神指导下,十分重视宇宙自然的和谐,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片面强调和谐而排斥竞争,不利于大学生竞争意识培育。再次,不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华民族心理上的好古、保守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人们的创造活动,影响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说,传统并不只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宗现成之物,而是我们自己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在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地规定了传统。中国传统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青年一代的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要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3.1将中国传统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范畴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其中包含的许多思想内容,如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热爱祖国等,从古至今都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与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制观教育和道德观教育结合起来,

3.2丰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求变,《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思想政治教育要突破说教这种单一的方法,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多种载体,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作品和栏目,阅读传统文化读物,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知识面,逐步提升自身道德情操水平。

3.3借鉴有利因素,建设综合教育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环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强调家庭、学校、社会要相互配合和促进, 因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院校教育三者的作用,形成综合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与各种教育机构、学生家庭等多方的沟通协调,推动教育合力的形成,创建良好的德育氛围,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4积极开展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积极的思想内容,他们都是在不断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和不断巩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如组织学生参加敬老院义务劳动,培养爱老敬老品德;组织进行志愿者活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使思想落实在行为活动中,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顾冠华:中国传统文化论略。扬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6)。

[2]吴灿新:中国伦理精神.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

[3]伽达默尔:真实与方法,1975。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