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人不知而不愠”浅谈如何称之为“君子”

2011-06-08司伟

青年文学家 2011年2期
关键词:积极宽容君子

司伟

摘 要:儒家文化是具有鲜明的以“人”为中心的伦理型文化。典籍《论语》 中,“君子”一词有上千次的提出,本文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为引,浅谈对孔子“君子观”的认识。

关键词:君子 仁 苛求 宽容 积极

1.引言

在中华民族浩瀚如烟的文化语汇中,“君子”这个字眼从来就是一个定位颇高的人格取向,做一个格调高雅品味脱俗的谦谦君子,成为历代知识分子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论语》作为中华民族的典籍对我们后人的影响依然甚深,本文就“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理解来浅谈何谓君子,以及我们要怎样做才能称之为“君子”。

2.对“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理解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这句亲切的家常话,正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洞悉伟大灵魂的视点。《说文》中,“愠,怒也”。朱子集注:“愠,纡问反。愠,含怒意。君子,成德之名”。“人不知”则是心怀天下者最为苦闷的状态。《论语》首章所言,自己的学说被社会、被时代共同遵循、实践,自然令人喜悦。对于“人不知而不愠” 这句话,杨伯峻先生认为“人不知而不愠”中的“知”是“知道,晓得”的意思。并分析为,“这一句,‘知下没有宾语,人家不知道什么呢?当时因为有说话的实际环境,不需要说出便可以了解。” 学者张燕婴给出的解释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并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有的学者认为,此处“知”为“智”,是通假字,作“智慧、聪明”解,更合理。不论我们怎样去理解这个“知”,则都是在讲为人的态度,做一个有德的君子。在孔子质朴的文字里,蕴藏着我们想要的所有答案。我们是凡人,活在世上,没有人可以潇洒到完全不在乎别人态度的程度,当我们面对漠视、误会、敌意乃至背叛,心情如何呢?是恼羞成怒还是选择回击与报复,还是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以一个君子的态度来对待。

3.何谓君子

3.1“仁”、“智”、“勇”

《论语》中有两处提到智、仁、勇,一处说道:“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另一处几乎一样,“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里所谓的“道”,完全可以理解为内修的工夫。虽然孔子自谦地说,我没有能力達到这个“道”,但他还是给我们说清楚了,仁、智、勇这三者,是君子必须做到的事情。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达到了这三项要求,他就可以算得上君子。所以“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见义不为,无勇也。”一个人有勇无义,必然是一个莽夫,“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有勇有义真君子,圣人的话简单明白,贵在能够真正领会并应用到我们自己身上。

3.2“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道,费而隐……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这似乎把君子放在一个很空虚的地位,但是表现了君子在这些方面的柔韧性,君子之道,更能有相当的空间,是对孔子中庸之道的发展,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对中庸,直接解释就是“中间的常道,内在的道”,这是在强调一个君子的德性,不光是在行上,是超越天地的人类的大智慧。

4.个人对“君子”的浅显认知

4.1独善其身,对事从容不苛求

独善其身”,即“修道立德”和“德行一也”。思远志广,人生穷达由“时”决定,真正的“君子”应当德行始终如一。君子追求显达,是为了兼济天下。有时生不逢时,仍不应当忘记“修道立德”,应当做到“独善其身”。努力完善德行,并以之作为追求的目标。古有名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君子相当爱惜自己的名誉,对于欲望有所节制,不会贪取妄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谋求私人利益,豪取强夺。一个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为民求利,代众生而求,君子不苟求,求必有义。

4.2宽容待人

人,是应该学会宽容别人,才能放出异彩。懂得宽容的人,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不是为了什么,而是什么都不为。“人不知而不愠”“得饶人处且饶人”“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些古训都是教导我们要宽容别人。因为宽容而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先天与后天,必然与偶然的无数沟壑横亘在我们之间,横亘在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瀑布在失落的时候,却还要创造一道壮观的风景,让我们相信宽容的力量去做一个“人”。

4.3积极的人生态度

人向往富贵显达,但由于时运不济,并非人人都能够达到这样的理想或愿望。人应该怎样,或者说人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态度,在孔子那里,答案是十分明确的,用《穷达以时》的话说,就是“君子敦于反己”,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的说法便是:“君子求诸己”。既然穷达取决于时运,毁誉在于他人,这些都属于天,是自身无法决定的,那么人就应当求于自己,因为人的德行如何只能取决于自己,与“天”无关。正因如此,人不应该停顿在现实的“不遇”中。

5.结语

我们知道,任何一种道德,除去政治因素外,都必然建立在深厚的人文精神和崇高的人格基础之上。现代中国要想建立自己成型、有序的道德伦理,必须在中国固有文化传统中寻找自身的人文精神,这其中,君子人格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今日中国,了解孔子的“君子观”,提倡儒家的“君子人格”,对于社会道德的重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复兴儒学是以儒学之道化成天下乾坤生生而道济天下,道之大用而儒林君子,此为儒学现代性复兴之进路。实现人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因为君子的美名都是绚丽和光鲜,都是我们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

[2]张燕婴: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2006。

[3]杨树达:论语疏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4]蒙培元:蒙培元讲孔子[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5]鞠曦:恒道[M]。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

猜你喜欢

积极宽容君子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君子无所争
有君子之道四焉
高中物理教学方式探述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习惯的培养
尊重、理解、宽容让他重新起步
我努力读懂“宽容”这首诗
宽容在班集体教育中的作用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