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中药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2011-06-08何玲
何玲
针刺配合中药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疗效观察
何玲
(武汉市第五医院,湖北 430050)
神经性皮炎;针药并用;针刺;中药外敷
神经性皮炎为常见多发性皮肤病,是以阵发性剧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摄领疮或顽癣。其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依受累范围不同,而分为局限型和泛发型两种。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50例,并与药物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病变部位均发生在颈侧、背部、腘部、骶部、肘部、阴囊等部位。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8~65岁;病程最短4星期,最长10年。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8~65岁;病程最短6星期,最长1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刺治疗
取风池、大椎、曲池、合谷、委中、血海、膈俞、足三里、皮损局部,常规针刺,行平补平泻法。皮损局部用4~5根毫针由边缘向中心进行围刺。留针30 min,每5 min行针1次。隔日1次。
2.1.2 中药外敷
将硫磺20 g、冰片5 g、荆芥穗40 g搅碎成粉末,与醋调成湿药末,外敷于患处,每日2次。
2.2 对照组
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每次10 mg,每日1次;同时用复方醋酸氟轻松酊涂患处,每日2次。
两组均治疗2星期,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一切药物、禁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3个月观察结果。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相关疗效标准。
痊愈 症状消失,皮损消退或仅留有色素沉着。
显效 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80%以上。
有效 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30%~80%。
无效 症状减轻不明显,皮损消退30%以下。
3.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n)
3.3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4 讨论
神经性皮炎的病因不完全明确,中医学认为多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日久耗血伤阴,血虚化燥生风,肌肤失去濡养而发病;也有因风热外袭,蕴阻肌肤而发病者。针灸方中风池位于项后,是神经性皮炎的好发部位,可祛风解表,宣通局部气血;大椎为督脉与诸阳经之交会穴,能清泻热毒;委中可祛风清热,凉血解毒;合谷、曲池祛风止痒;“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取血海、膈俞以活血养血;足三里扶正固本,以图治本。皮损局部围刺可疏通局部经气,祛风解毒化瘀。而中药硫磺可清热燥湿止痒,收敛润燥;冰片辛凉,清热止痛;荆芥穗可透疹消疮。三药对湿热皮痒具有较好作用。本临床观察显示针刺加中药外用治疗神经性皮炎总有效率为88%,治疗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说明在治疗神经性皮炎方面具有疗效好、安全性强等特点。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47-148.
2011-08-30
R246.7
B
10.3969/j.issn.1005-0957.2011.12.856
1005-0957(2011)12-0856-01
何玲(1976 - ),女,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