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型肝炎心脏损伤临床观察
2011-06-08孟辉邵玫华杨丽敏刘志民孙丽曼
孟辉 邵玫华 杨丽敏 刘志民 孙丽曼
国内外多家相关刊物曾报道梗阻性黄疸随着黄疸的加深,心脏的功能及心肌结构受到损伤,但肝细胞性黄疸与心脏损伤的关系报道相对较少。本文对近年在我院就诊的病毒性肝炎所造成的黄疸患者进行肝功能、心肌酶的测定,以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检查,并予对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入住我院的黄疸型肝炎患者324例,对照组97例,入选病例均排除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并符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于2000年9月西安会议联合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观察组病例总胆红素值(TBIL)均大于正常值2倍以上,并以TBIL值持续1周以上在正常值5倍和10倍为界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黄疸患者中男189例,女135例;年龄31~48岁,平均年龄40.6岁。对照组为随机选择健康体检者97例,男51例,女46例;年龄30~48岁,平均年龄41.2岁。
1.2 方法
1.2.1 心电图、心肌酶检查:首次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均于病程2周内同时进行,以后每10天复查1次,直至连续2次均正常者定为正常。
1.2.2 心电图检测仪器为GE MAC 5000型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动态心电图检查仪器为CONTEC TLC4000动态心电图仪。心电图按常规记录Ⅰ、Ⅱ、Ⅲ、avR、avL、avF、V1、V2、V3、V4、V5、V6导联,诊断标准按黄宛所著的《临床心电图》(第4版,1994)所订的统一标准。动态心电图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图学学组在《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所制定的标准。
1.2.3 生化指标检测采用HITACHI 7180生化全自动分析仪,PT检测采用LG-PABER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观测磷酸肌酶(CK),CK同功酶(CK-MB)及α-羧丁酸脱氢酶(α-HBDH),它们均为心肌特异酶,肝病时不升高。CK、α-HBDH采用速率法测定,分别大于190 U/L、200 U/L为升高。CK-MB用免疫抑制酶动力学方法测定,大于16 U/L为升高(以上异常值标准为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生化室制定)。CK及CK-MB试剂为上海长征生物工程技术公司产品,α-HBDH试剂为北京中生生物工程技术公司产品。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组心电图表现比较 324例黄疸型肝病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160例(49.4%);肝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组肝病间分别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动态心电图的表现 324例黄疸型肝病患者中99例患者进行了动态心电图检查,有58例出现异常,肝病3组与正常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肝病间分别比较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4组心电图表现例
2.3 4组实验室检验比较 324例黄疸型肝病患者中56例病人心肌酶升高,重度、中度、轻度组的例数分别为 29例(29/82)、17 例(17/140)、10 例(10/102),中度与轻度之间无明显差异,分别与重度组比较有差异(P<0.05)。心肌酶异常以α-HBDH多见。心肌酶异常者多无症状,只有3例男性(重度黄疸肝患者)发现心悸,但无心电图改变,症状也很快随病情缓解而消失。3组心肌酶升高均于病程2周内出现,且均于第30天以前恢复正常。在性别方面,男、女心肌酶总异常率分别为35/189和21/135,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方面,15~29岁、30~39岁及大于40岁3个年龄段之间,心肌酶总异常率分别为14/95、18/107、24/1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2 4组动态心电图表现比较 例
表3 肝病心电图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U,
表3 肝病心电图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U,
组别 磷酸激酶(CK) 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羧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91±64 17±9 197±80 186±84205±135 52±30 362±158 356±163中度组 85±56 39±17 255±102 275±153轻度组 80±49 29±12 215±55 215±76对照组重度组
3 讨论
黄疸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等共同的临床表现,而肝炎和肝硬化所造成的肝性黄疸,在我国这样的肝炎大国里发病率仍较高,尤其是死亡率高达70% ~90%的重症肝炎,更是以逐渐加深的黄疸及肝、肾、心多脏器功能衰竭为主要特征[2]。肝性黄疸的病理过程更为个体化、复杂化。
病毒性黄疸型肝炎并发心脏病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3]。患者常诉胸闷、心前区不适,但这些症状易与肝炎的腹胀、肝区不适混淆,故常被忽略。由于肝炎病毒的泛嗜性,对病毒性肝炎合并心脏病变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4]。
表1对324例黄疸型肝病患者心电图进行分析,异常率(49.4%)明显高于对照组(1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电图异常重度黄疸型肝炎组发生率高,中度黄疸型肝炎组发生率次之,轻度组最低,与正常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主要表现为心率改变(窦性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占46.7%(7/15),这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素乱引起,可发生于正常人。观察组中除20.7%(19/92)表现为心律失常外,67.17%(68/92)表现为传导阻滞和心肌除极、复极障碍,提示观察组除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心律紊乱外,大部分心电图异常是由心肌损害引起。
十二导同步动态心电图是心电学领域里一项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技术,对心肌损伤或心肌炎所导致的ST-T改变和心律失常的判断优于常规心电图[5,6]。表2对99例黄疸型肝病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尤其重度黄疸组最高,异常主要以ST-T改变、房性早搏及室性早搏为主。
CK的活性变化和持续时间与心肌细胞坏死程度成正相关,是特异性很高的心肌酶[7]。CK-MB比CK的特异性更高,是目前诊断心肌坏死较敏感和可靠的指标。α-HBD在心肌病变时其改变持续时间较长。肝脏病变本身对上述心肌酶学指标影响不大。但AST及LDH在心肌病变时可升高,肝脏病变时也可升高,特异性不强。LDH1则主要来自心肌及红细胞,肝脏病变对其影响不大,特异性较强[8]。表2结果显示重度黄疸型肝炎患者心肌酶学指标升高较为明显。提示重度黄疸型肝炎患者有心肌损害。
本组患者观察表明,黄疸型肝炎患者心肌酶、心电图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对黄疸型肝炎患者应重视黄疸对心肌的损伤,积极改善循环,保护心肌,减少心脏病发症。
1 中华医学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56-62.
2 丁金珍,马士新,魏盟.戊型病毒性肝炎致重症心肌炎1例.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734.
3 王忠裕,巩棚.宝全梗阻性黄疸对心脏的损害与预防.消化内科,2002,1:293-295.
4 朱明德,方驰华,陈铁军.梗阻性黄疸对心肌的损害及乌司他丁保护作用.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5,14:28-29.
5 巩鹏,王忠裕.宝全.胆道梗阻后心脏损害的研究.肝胆外科杂志,2003,11:465-467.
6 Green J,Bevar R,Sideman S.The“jaundiced heart”.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postoperative shock in obstructive jaundice.Surgery,1986,100:14-20.
7 Padillo FJ,Rodriguez M,Gallardo JM,et al.Preoperative assesent of body fluid disturbanees in patlents with obstruetive jaundice.World J Surg,1999,23:681-687.
8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电图学学组.动态心电图工作指南.临床心电学杂志,1999,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