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
2011-06-08石硕艳
石硕艳
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泌尿系统最为常见的两种疾病,两者可同时存在。近年来BPH和PCa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1]。国内外学者对PCa的CT和MRI研究已有较多报道,但利用CT对BPH和PCa多期增强扫描来反映BPH和PCa病变的强化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少[2]。本文总结了118例 BPH和 PCa患者的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CT,MSCT)诊断资料和分析,探讨MSCT在前列腺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9月至2010年3月我院前列腺疾病患者共118例,其中PCa 47例(PCa组),BPH 71例(BPH组),全部病例均进行MSCT扫描检查。47例前列腺癌患者年龄48~88岁,平均年龄61.6岁。主诉排尿困难,尿失禁,血尿,血精等症状。直肠指诊触及前列腺质硬结节,中央沟消失,血液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4.5~150.0 μg/L 30 例,平均53.4 μg/L。BPH 71 例,年龄64 ~84 岁,平均年龄73.1 岁。主诉排尿困难、尿频,直肠指诊前列腺不同程度肿大。血PSA检查55 例,轻度升高16 例,1.8 ~17.4 μg/L,平均 7.8 μg/L。
1.2 诊断检查方法 首先对患者仰卧取正位CR像,进行常规扫描。患者在接受扫描之前都进行了相应的屏气训练,呼吸存有困难的患者则接受了平静呼吸的训练。在接受扫描时,患者取仰卧位,扫描从耻骨联合下缘开始直至双侧髂前上嵴连线水平,在患者1次屏气的状态下,医护人员从患者的足侧向头侧进行扫描。本组患者使用非离子对比剂进行增强扫描,造影剂用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1.5~2.0 ml/kg进行调整。患者的原始数据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进行重建,全部患者层厚均为1 mm、重建的间隔为0.8 mm,在传至后处理工作站之后,采用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等多种方法对数据进行重建和观察。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全部资料均通过两位放射科主治医师的分析,最终得出一致结论。
2 结果
2.1 2组MSCT诊断结果 本研究BPH组中共有60例患者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前列腺增大现象,18例合并有钙化灶,51例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分叶状、球状突向膀胱。在进行平扫时,患者增生的腺体呈现出高、等密度,在进行增强扫描后,增生中央腺体呈现出不均匀的强化,且延迟扫描密度后均趋向于均匀50例;中央腺体呈明显强化的高密度,而外周带则呈现出相对较低密度14例。PCa组中合并骨转移6例,盆腔转移8例,肺转移2例;临床分期:B期15例,C期16例,D期16例;侵犯膀胱7例,精囊腺受侵5例,提肛肌受侵3例;在进行增强扫描后,肿块表现出明显的强化40例,仅有5例的强化较为轻微;表现为前列腺双侧外周带不对称38例;在增强后,医护人员能够区分对侧相对正常的外周带5例。
2.2 2组MSCT多期扫描强化特征 PCa组强化峰值出现早于BPH组,二者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另外,本研究BPH组和PCa组患者的斜率分别为(0.5±0.4)和(0.9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2组强化峰值到达的期相比较 例
3 讨论
3.1 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特点 前列腺紧贴膀胱颈下缘,形状大多为圆锥形,分为尖、体、底三部分,由前、后、中以及两侧叶组成。MCNEAL氏将前列腺分为四个区域,分别为非腺体区、周边区、中央区和移行区,其中,后三者分别能够占到前列腺腺体的70%、20%和5% ~10%,这一观点目前已经得到世界范围的认可[3]。前列腺动脉供应来自膀胱下动脉,静脉流入前列腺静脉丛,分浅表支、左右侧枝。前列腺癌70%发生在患者的外周区,20%发生在移行区,仅有10%发生在中央区。患者常见多个病灶,单个结节的患者仅占总数的10%左右,3例呈多个病灶。前列腺癌标本表现为结节多发突出包膜外,外形凹凸不平,组织结构较紧密,结节中心组织较疏脆,部分组织融合。镜下观察的结果为结节外周由纤维、平滑肌成分组成,而结节的中心腺体则根据患者癌肿组织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3]。前列腺增生则主要起源于前列腺的中央区和移行区,特别是患者后尿道旁区的结缔组织腺组织及平滑肌组织更是疾病的高发区域。随着组织的逐渐增生,会在其内部形成多发球形结节,结节的出现会导致周围的前列腺组织受到挤压,进而形成假性包膜。
3.2 前列腺疾病的螺旋CT图像特点 CT诊断以往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解剖和形态学方面,且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将前列腺癌归于少血供肿瘤的行列。而近年来的相关研究则表明,相对于正常或增生的前列腺组织,前列腺癌的血管数是最多的[4]。随着螺旋CT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应用范围的逐渐增大,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使患者的早期治疗成为了可能。有的研究人员指出,列腺癌强化的最佳延迟时间是在60~72 s的范围呢,而BPH的最佳延迟时间则是在64~76 s的范围内[4]。本组资料研究显示,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都明显强化,但两组之间到达峰值的期相不同,PCa峰值出现较早。从到达峰值期相的角度来看,Pca大多集中在动脉晚期,而BPH则更多的出现在静脉期。从到达峰值的时间上来看,PCa比BPH要早,这无疑有利于PCa的早期诊断。本研究结果显示,BPH和PCa两组患者中斜率(斜率代表病灶到达峰值的快慢)与微血管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不尽相同,PCa组与微血管平均直径等指标之间未见明显的关联性,说明不应该仅从微血管密度(MVD)的角度来对患者的组织强化特征进行解释,因为这还有可能受到来自患者血管通透性、微血管的血管结构、细胞外间隙大小、血流灌注率等因素的影响[5]。在BPH中,微血管大多为成熟的、结构相对完整的,通透性相对较小,斜率根据MVD和微血管直径的不同而略有差异;而在PCa组患者中,微血管大多为幼稚的、完整性差的血管,通透相对性大,斜率受微血管的直径、通透性、MVD等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BPH和PCa两组患者组织的动态强化过程以及CI诊断结果的分析和观察,认为该方法能够对患者的增生组织、肿瘤血管的生成、相关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情况进行很好的反映,能够为医生对前列腺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从而为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1 王霄英,周良平,丁建平,等.前列腺癌的MR波谱定量分析:与系统穿刺活检病理对照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268-272.
2 顾红梅,李敏,包雪平.良性前列腺增生CT灌注成像研究.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7,18:59-60.
3 Katsuhim N,Yoshihumi K,Seiko K,et al.Difusion-weighted single.shot echo planar imaging of colorectal Cancer using a sensitivity encodingtechnique.Jpn J Clin Oneol,2004,34:620-626.
4 李飞宇,王宵英,许玉峰,等.良性前列腺增生的ADC值定量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661-663.
5 Sato P,Tozer DJ,Hney GP,et al.Comparison of quantitative T2 mapping and difusion-wei ghted imaging in the normal and pathologic pmstate.Magn Reson Med,2005,46:1054-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