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药物配合心理-行为矫正疗法治疗儿童多动症189例的临床效果

2011-06-08殷晓荣陈燕惠林桂秀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行为矫正多动症疗程

殷晓荣 陈燕惠 林桂秀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儿科,福建 福州 350000)

儿童多动症(ADHD),又称为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临床上儿科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病,多发生于幼儿早期,主要有注意障碍及活动过度两大特征,部分患儿可伴有学习困难、行为冲动等,此类患儿智力大多正常[1]。其发病率较高,国外报道约5%~10%,而国内多动症发病率则高于1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3年间于我院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儿童多动症患儿189例,男127例,女72例,年龄为5~15岁,平均年龄为(8.97±2.67)岁,病程为5个月~8年,平均病程为(1.51±1.09)y。所有患者均排除了心、肝、肾、肺、血液等严重疾病及先天性疾病、精神病家族史、精神病史,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和观察组,每组63例患者,三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并不明显,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给予3组多动症患儿以下不同治疗方法:

对照组1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1 63例多动症患儿单纯药物治疗: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口服,日1次/d,5次/w,起始剂量为18mg/次,随后每周在原剂量上增加18mg,直至54mg/次;连服3个疗程,3个月为1个疗程;利他林:口服,日2次/d,根据患儿情况给予3~10mg/次,于早晨、中午餐后服用;连服3个疗程,3月为1个疗程。

对照组2治疗方法:给予对照组2 63例多动症患儿单纯心理-行为矫正疗法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3个月为1个疗程,主要包括以下3个治疗方向:①支持心理治疗:对患儿主动学习、注意力集中、多动减少等表现给予鼓励、表扬、奖励等正面心理支持诱导;②行为治疗:当患儿按要求做出相应行为时给予奖励,给予患儿建立良性条件反射的基础;③认知行为治疗:教育患儿学着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让患儿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并加以控制。

临床上主要进行心理-行为矫正疗法主要包括交互抑制法、预防法、阳性强化法、惩罚方法、冲击疗法、系统脱敏法、示范疗法等。

观察组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63例多动症患儿药物结合心理-行为矫正疗法。连续治疗3个疗程,3个月为1个疗程。

1.2.2 调查方法

3组患儿在进行相应临床治疗前后,采用儿童行为量表及PSQ(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进行调查,对所有患儿进行治疗前后两次持续性注意力测试。

1.3 评价标准

痊愈:临床表现全部消失,注意力集中,学习成绩达到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共济试验(-),停药后随访3~6m,无复发且疗效得以巩固;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学习成绩明显改善,共济试验改善;有效:部分症状消失,学习成绩有所提高,共济试验略改善;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学习成绩无提高,共济试验无改善;复发:痊愈停药2m后患儿再度出现多动症症状。

脑电图评价标准:轻度异常:患儿顶枕部显现较多5.0Hz~6.0Hz低波幅波;中度异常:患儿顶枕部显现较多8.0Hz ~10.0 Hz、40~130µV的α波;重度异常:患儿顶枕部显现较多θ波(中高幅)或各导联中短中程阵发性显现θ波(中等波幅),并散在分布尖波(中高幅)。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明显,在统计学上均具有意义。

2 结 果

2.1 3组多动症患儿治疗前后儿童行为量表评估情况,详见表1。

表1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儿童行为量表评估统计表

2.2 3组多动症患儿治疗前后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评分,详见表2。

表2 三组患儿治疗前后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评分统计表

3 讨 论

儿童多动症是临床上儿童最常见的一种行为问题。临床上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可大致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类[3],药物治疗对儿童多动症的治疗疗效已被众多学者认同,在非药物治疗方法中以心理治疗和行为矫正疗法治疗效果最佳,由表1、表2、表3可以看出,在进行治疗前,三组患儿间的儿童行为量表的8项条目评分、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6项条目评分、持续注意力测试结果等相应观察指标间的差异并不明显,P值均>0.05,在统计学上不具有统计意义,因此3组患儿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临床疗效比较价值。

由表1可以看出3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各组患者8种行为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治疗前后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同时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的8种行为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患儿的评分,P1、P2值均<0.05,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1、对照组2患儿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由表2可以看出3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各组患者6项指标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同时可以看出观察组患儿的6项指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患儿的评分,P3、P4值均<0.05,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1、对照组2患儿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由表3可以看出3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后持续注意力测试均明显改善,而观察组患儿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2 患儿,其有效率与对照组1、2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意义;由表4可以看出三种治疗方法对儿童多动症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2,而其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2,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5<0.05,P6<0.05)。药物配合心理-行为矫正疗法可以明显的改善多动症患儿的注意力不集中、集中持续时间短、性格怪癖、行为障碍、学习障碍等,减少患儿无目的性动作使之能够表现正常,明显提高患儿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够减少患儿多动症的复发[4],从而使之健康的茁壮成长。

[1] 李红梅,蹇丹,吴静.学龄前儿童多动症的心理行为治疗分析[J].四川医学,2009,30(7):1130-1131.

[2] 王梅英,王艳梅,王宝利.针剌加耳穴贴压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多动症38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5):4378-4379.

[3] Wilkes S,Cordier R,Bundy A,et al. A play-based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ADHD: A pilot study[J].Aust Occup Ther J,2011,58(4):231-240.

[4] 郑磊.儿童多动症临床治疗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14):32-33.

猜你喜欢

行为矫正多动症疗程
碘131治疗要“小隔离”
People with ADHD(多动症)have Different Brains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炎验方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
赶走“多动症”的小恐慌
与多动症儿子一同成长
小学生消费攀比心理透视及行为矫正初探
促进小学生行为趋善的“内疚教育法”
代币制在培智学校学生行为矫正中的应用
儿童多动症治疗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