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2011-06-07刘悦杨海涛陆彦青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8期
关键词:浮针后遗神经痛

刘悦,杨海涛,陆彦青



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

刘悦,杨海涛,陆彦青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 510095)

观察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镇痛作用。将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止痛起效时间、止痛效果、治疗前后情绪评分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副反应。治疗组在止痛起效时间及止痛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均<0.01),在情绪改善方面临床疗效显著,亦优于对照组(<0.05)。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是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有效方法。

针刺疗法;疱疹,带状;浮针;水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顽固性疼痛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其的发病机理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在预防和治疗上都未有明显的突破。传统针刺治疗[1,2]、刺络放血[3]等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笔者采用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并与药物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7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最小50岁,最大80岁,平均65岁;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6年,平均13.2个月。对照组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5岁,平均60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8年,平均11.9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国际头痛分类委员会(1988)的标准;排除其他致痛性疾病;疱疹痊愈后疼痛持续半年以上。

1.3 排除标准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病灶在头面部者;不能配合针刺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浮针

取疼痛较明显的区域,在距离疼痛部位5 cm处的上、下、左、右四点,任选对称的其中两点作为进针点,乙醇棉球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采用0.30 mm×40 mm毫针快速平刺进入,透皮后将针身平贴皮下顺经进针直至针柄,进针过程中医者手下松软易进,患者无明显的酸麻胀痛感,进针深度一般为针尖抵至距痛点0.5~1 cm即可。进针完毕后,再压痛点处,或让患者活动,如感疼痛大减或疼痛消失则可起针。

2.1.2 穴位注射

取穴同浮针治疗。用5 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复方香丹注射液2 mL、2%利多卡因注射液1 mL、维生素B1注射液1 mL,局部消毒后每个穴位注射混合液2 mL。

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

2.2 对照组

口服阿米替林25 mg,每天1次,睡前服用。

两组患者均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各项指标对比观察。

2.3 观察指标

①止痛起效时间,即治疗后开始出现疼痛减轻的时间;②止痛效果;③情绪评分;④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止痛效果,使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该法采用1条10 cm长的直线或尺,两端标明有0和10的字样,0端代表无痛,10端代表最剧烈的疼痛,让患者在直线或尺上标出自己疼痛的相应位置,然后用尺子测量出疼痛强度的数值或称评分,其中0~2评定为“优”;3~4分为“良”;5~6分为“可”;大于7分为“差”。

情绪评分使用Mount Sinai医学中心的多模式方法诊断(MMADD)[1],它分为患者自查的抑郁调查表(BDI)11项和医生评定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9项。BDI各级评分标注为,0=无;1=轻度;2=中度;3=重度。HRSD各级评分标准为,0=无;1=轻;2=重。使用总分评定结果并进行分析,一般认为大于16分为重度抑郁; 11~15分为中度抑郁;6~10分为轻度抑郁;小于5分为无抑郁。

3 治疗效果

3.1 统计学方法

3.2 治疗结果

3.2.1 两组患者止痛起效时间及效果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在止痛起效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提示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

表1 两组止痛起效时间及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0.01,3)<0.05

3.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绪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情绪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1,<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情绪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提示治疗组在改善患者情绪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情绪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0.01,3)<0.05

3.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1),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1)<0.01

3.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1例因穴位注射药物过敏放弃治疗。对照组中出现嗜睡18例,口干便秘6例,体位性低血压、头晕9例,尿潴留3例,心律失常4例,5例因难以耐受而放弃治疗。

4 讨论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指急性带状疱疹患者疱疹消退后其受累区皮肤出现疼痛或持续性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则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9%~13%的带状疱疹患者可发生PHN,其危险性随年龄增大而增加,60岁以上者约50%有此后遗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4]认为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在急性发作期对外周神经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致使感觉神经的痛觉传导出现了障碍,外周神经的末梢亦可发生结构的异常改变,即形成外周敏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中医学“痹证”范畴,《临证指南医案》:“盖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毒邪入侵,损伤经脉,加上失治或正虚无力祛邪尽出,以致余毒稽留,久病入络,导致络脉瘀滞,绌急挛缩,不通则痛,气血不行,不荣则痛。

目前国内外都无确切根治PHN的方法,治疗主要在于缓解疼痛,包括局部疗法、全身疗法、神经阻滞治疗以及中药、针灸等疗法。口服药物治疗中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仍作为治疗PHN的首选药物之一。三环类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有轻度嗜睡、口干、便秘等,一般较轻微,可在无禁忌证情况下使用。多数患者因疼痛日久而睡眠质量下降,该药的镇静作用能帮助患者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基础来源于中医学“皮部理论”和“以痛为输”的理论[5]。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皮部属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路径。该疗法直接作用于病之所在,振奋皮部之经气,促使经脉气血运行,使阴阳协调,达到治疗目的。进针后疼痛即减或消失,不足之处在于随即起针,疼痛有复发现象,故笔者以浮针针刺后配合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注射即传统的水针疗法,本研究选用复方香丹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复方香丹注射液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维生素B1具有营养神经,消除炎症的作用;利多卡因具有止痛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复方香丹注射液具有扩张局部微血管,增加组织灌注,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症,营养神经作用,进而缓解局部疼痛[6]。穴位注射可以弥补浮针疗法之不足,进一步加强浮针治疗的效果,具有穴效药效“迭加效应”。

通过分析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到绝大部分患者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通过缓解其疼痛,抑郁状态可得到明显改善。相对于传统的口服药物治疗,浮针疗法配合穴位注射可以更快地达到止痛作用,而且效果更加明显。

[1] 陈敏,钱云霞.针刺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85-586.

[2] Fang Xiangjun.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J]. J Acupunct Tuina Sci,2011,9(2):113- 115.

[3] 焦新林.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 28(l0):587-588.

[4] Fu ZH, Wang JH, Sun JH,.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possible clinical evidence of the subcutaneous connective tissue in acupunc- ture[J]. 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07,13(1):47-51.

[5] 符仲华.浮针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36.

[6] 张琴,张桂花,黎俊英.复方丹参注射液临床新用概况[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3):79-81.

5

Study on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in Treating Postherpetic Neuralgia

,-,-.

,510095,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in treating postherpetic neuralgia.Seventy patients with postherpetic neuralg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40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30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medication.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 comparing the onset time of analgesia, analgesic effect, and emotional scor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s well as side effects during study.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in comparing the onset time analgesia and the improvement of emotion (<0.01,<0.05).Combined 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and acupoint injection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postherpetic neuralgia.

Acupuncture therapy; Herpes zoster; Subcutaneous needling; Hydro-acupuncture

1005-0957(2011)08-0551-03

R246.7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1.08.551

2010-12-08

刘悦(1968 - ),男,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浮针后遗神经痛
带您认清带状疱疹,远离后遗神经痛——专访北京医院皮肤科主任常建民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浮针治疗产后股外侧皮神经炎验案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案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后遗疼痛的临床观察
浮针联合自拟通便方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治疗眶上神经痛首选针刺
藏药如意珍宝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3例观察
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