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农啤5号不同播期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2011-06-07王受荣周华江郭晨成金文亮王彩云邓克明凌桂鸿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1年3期
关键词:基本苗播种期穗数

王受荣 周华江 郭晨成 金文亮 王彩云 邓克明 凌桂鸿

(1.盐城市盐都区农业干部学校,江苏盐城 224011;2.江苏农垦弶港农场,江苏 东台 224236;3.盐城市亭湖区盐东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2;4.盐城市亭湖区伍佑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2;5.阜宁县古河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阜宁 224400;6.江苏农垦淮海农场,江苏 射阳 224354)

播种期是决定大麦生育进程与当地最佳生长季节是否同步的唯一因素。基本苗是群体发展的起点。适宜的基本苗,则是协调群体和个体生长发育矛盾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调控措施。为了研究啤麦新品种扬农啤5号在本地种植的适宜播种期和播种密度,我们开展了扬农啤5号播期、密度试验,为其科学种植,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江苏省里下河腹地的盐都区北蒋镇卢村二组。土壤类型为芦粟土,有机质含量1.89%,全氮0.11%,碱解氮94.67 mg/kg,速效磷22.6 mg/kg,速效钾133.95 mg/kg,酸溶性钾723.7 mg/kg,pH值6.16。

1.2 材料

扬农啤5号作为试验品种。

1.3 试验设计

(1)试验于2006年10月到2007年6月进行。(2)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常年的实际生产情况,选用间隔时间较长的播期范围,设计5个处理,即从10月15日到11月12日每隔7 d一个播种期进行播期试验,分别是:10月15日、10月22日、10月29日、11月5日、11月12日。基本苗设计120万/hm2,180万/hm2,240万/hm2,300万/hm2,360万/hm2,5个处理。(3)每个试验小区面积10 m×10 m=100 m2,采用随机排列方式,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种植。(4)先施基肥后机旋耕,再人工开行条播,行距25 cm左右。 (5)基肥:尿素292.5 kg/hm2,磷肥1 125 kg/hm2,钾肥120 kg/hm2;12月5日施苗肥尿素75 kg/hm2;2月28日施拔节肥尿素128 kg/hm2,钾肥111 kg/hm2;3月24日施孕穗肥尿素111 kg/hm2。一生总用氮量277.5 kg/hm2,其中基肥134.25 kg/hm2,占 48.4%;苗肥 34.5 kg/hm2,占12.4%;拔节孕穗肥108.75 kg/hm2,占39.2%。氮、磷、钾之比1∶0.49∶0.5。(6)病虫草害防治要求,与大面积生产一样。

1.4 调查内容和方式

成熟收割前,每小区取3个点,每点1 m2,调查穗数,从每个取样点随机抽取50穗调查每穗粒数,并从计产区取样测定千粒重。每个小区选1个点,每点收获5 m2晒干后计算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根据试验观测资料统计的穗粒结构和产量结果见表1。

表1 播种期、密度与穗粒结构资料

2.1 播种期对大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2.1.1 播种期对有效穗数的影响分析。将表1中同一播种期的有效穗计算平均值与播种期资料点成图1。由图1可见:扬农啤5号在10月15日到11月12日之间播种,有效穗数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几乎呈直线下降。

图1 有效穗与播期关系

2.1.2 播种期对结实粒数的影响分析。将表1同一播种期的粒数计算平均值与播种期资料点成图2。由图2可见:扬农啤5号在10月15日到11月12日之间播种,实粒数随着播种期的推迟几乎呈直线上升。

图2 实粒数与播期关系

2.1.3 播种期对千粒重的影响分析。将表1同一播种期的千粒重计算平均值与播种期资料点成图3。由图3可见:扬农啤5号在10月15日到11月12日之间播种,千粒重与播期关系呈指数曲线的形式。在10月15~22日期间播种,千粒重随着播期推迟快速增加;10月22~29日之间播种,千粒重随播种期的推迟增速开始减缓;10月29日之后播种,千粒重随播种期的推迟增速非常缓慢。

图3 千粒重与播期关系

2.1.4 播种期对单产的影响分析。将表1同一播种期的单产计算平均值与播种期资料点成图4。由图4可见:扬农啤5号在10月15日到11月12日之间播种,单产与播期关系呈一不规则的抛物线型。在10月15~22日期间播种,单产随着播期推迟快速增加;10月22~29日之间播种,单产随播种期的推迟增速开始减缓;10月29日之后播种,单产随播种期的推迟缓慢降低。

图4 单产与播期关系

2.2 基本苗对大麦产量的影响分析

2.2.1 基本苗对有效穗数的影响分析。将表1中同一基本苗的有效穗计算平均值与基本苗资料点成图5。由图5可见:扬农啤5号在10月15日到11月12日之间播种,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

图5 基本苗与有效穗数

2.2.2 基本苗对粒数的影响分析。将表1同一基本苗的实粒数计算平均值与基本苗资料点成图6。由图6可见:扬农啤5号在10月15日到11月12日之间播种,实粒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

图6 基本苗与实粒数

2.2.3 基本苗对千粒重的影响分析。将表1同一基本苗的千粒重计算平均值与基本苗资料点成图7。由图7可见:扬农啤5号在10月15日到11月12日之间播种,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

图7 基本苗与千粒重

2.2.4 基本苗对单产的影响分析。将表1同一基本苗的单产计算平均值与基本苗资料点成图8。由图8可见:扬农啤5号基本苗120~18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直线下降;基本苗180~24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缓慢上升;基本苗240~30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直线下降;基本苗300~36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直线上升。

图8 单产与基本苗的关系

3 结论与讨论

3.1 播种期对大麦产量的影响

1)单纯从单产的效果看,10月29日播种最理想。单纯从千粒重看,10月29日之后播种,千粒重较高。单纯从实粒数看,播种期越迟越好。单纯从有效穗数看,播种期越早越好。

2)千粒重是评价啤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最理想的是产量与千粒重均较高。所以,设高产优质的穗粒结构评价指标为F,则有:F=F(单产,千粒重)……… (1);为了方便计算,将 (1)式设计成:F=单产×千粒重…… (2)。将表1中资料按 (2)式计算出F值点成图9。

图9 F值与播期的关系

由图9可见:扬农啤5号在10月15日到11月12日之间播种,F值与播期关系呈一不规则的抛物线型。在10月15~22日期间播种,F值随着播期推迟快速增加;10月22~29日之间播种,F值随播种期的推迟增速开始减缓;10月29日至11月5日之间播种,F值随播种期的推迟变化不明显;11月5日之后播种,F值随播种期的推迟缓慢降低。综上分析可知,最理想的播种期在10月29日之后,但以不超过11月5日为宜。

3.2 基本苗对大麦产量的影响

1)有效穗数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上升,实粒数和千粒重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几乎呈直线下降,基本苗120万~36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单产呈现阶段性变化特征,有升有降。

2)千粒重是评价啤麦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最理想的是产量高,千粒重重。所以,设高产优质的穗粒结构评价指标为F,则有:F=F(单产,千粒重)……… (1)为了方便计算,将 (1)式设计成:F=千粒重×单产…… (2)将表1中资料按 (2)式计算出F值,点成图10。

图10 F值与基本苗的关系

由图10可见:扬农啤5号基本苗120万~30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F值直线下降;基本苗300万~360万/hm2时,随着基本苗的增加,F值缓慢上升,但低于基本苗在240万/hm2时的F值。综上分析可知,为了取得高产优质,基本苗控制在120万/hm2时的水平较为理想。

猜你喜欢

基本苗播种期穗数
镇平县依据冬前气温变化对小麦播种期及播种量的调整探索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不同播种期对黄心乌农艺性状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基本苗和施氮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品质
不同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密度与播种期对直播棉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