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农牧民就医及受益情况分析

2011-06-07古丽巴哈尔卡德尔买买提亚森彭永张晓明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1年5期
关键词:农牧区合作医疗新型农村

古丽巴哈尔·卡德尔, 买买提·亚森, 彭永, 张晓明

新疆从2003年开始试点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底实现全疆各县全面覆盖,为努力提高农牧民受益程度,新疆各区县结合本地经济发展水平,依据每年的筹资水平及费用情况进行相应调整政策,使农牧民看病就医问题得到保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1,2]。因此,为了更好地评价新农合参合农牧民受益情况,于2009年3~12月对新疆新型农牧区6个县进行了调查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从新疆最早试点的13个县中,南疆、北疆、东疆分层各随机抽取2个县,再从每个县按经济状况高中低分层,各随机抽取1个乡卫生院共计18个乡卫生院进行调查和数据收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6个县的基本情况、筹资情况、就诊人数及受益情况进行相对数及动态数列分析。

2 结果

2.1 样本县基本情况

2009年6个样本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在2 555~6 390元,参合率接近100%。见表1。

2.2 样本县新农合筹资情况

6个样本县新农合筹资总额由2005年的3 130.91万元增至2009年的11 334.62 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占32.41%,省级财政拨款占23.64%,地区级财政拨款占5.24%,县级财政拨款占13.64%,个人自付占21.15%,医疗救助拨款占2.01%,其他资助占1.92%。2009年较2005年各级财政补助呈现明显增长趋势,平均增长速度为37.94%。

表1 2009年新疆被调查县基本情况 ±s

表1 2009年新疆被调查县基本情况 ±s

注:数据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年度报表和2010新疆领导干部手册;*参合新农合人数包括该地区非农业人口和流动人口

?

2.3 样本县农牧民就诊人次变化情况

2005~2009年6个样本县18个样本乡卫生院农牧民就诊人次除手术人次呈现负增长外,其余的均呈现增长趋势。见表2。

2.4 样本县农牧民受益情况

6个样本县2005~2009年农牧民住院补偿呈增长趋势,人均住院补偿费用由2005年的507元增至2009年的969元,住院平均补偿比由2005的33.90%增至2009年的53.78%,平均增长速度为12.23%,其中2009年县级医疗机构补偿比为55.98%,乡级医疗机构补偿比为69.62%;而5年间农牧民门诊补偿总的发展趋势是不平衡的,补偿人次、补偿费用呈增长趋势,而门诊补偿比呈现出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48.19%下降至2009年的21.83%。见表3。

3 讨论

3.1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实施使参合农牧民抵御大病经济风险能力增强

调查显示,6个样本县参合率由2005年76.20% 提高至2009年的100.07%,超过自治区医改提出的参合率达到97%的目标,县级及乡级医疗机构住院补偿比也已达到不低于55%和70%的目标[3],最高支付限额也提高到不低于上年度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说明与过去合作医疗制度相比,新农合具有政府强力主导和推进的优势,其制度的推行保证了政府补助资金的落实到位,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获得了财政保障,农民个人缴费有了一定的激励。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将重点放在迫切需要解决的农民因患大病而导致的贫困问题上[4],将11种慢性疾病、2种地方病和重大特殊疾病纳入门诊、住院补偿范围;积极落实国家基本药品目录报销比例高于非基本药物目录5%~10%、县以上提高10%的报销比例政策,实行县及县以下公立医疗机构主动使用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内的药品;同时对使用中医民族医药、中医医药适宜技术提高10%的补偿。另外,自治区对特殊重大疾病、65岁以上老年人、领取计划生育两证的家庭、孕产妇、婴幼儿等特殊参合人群制定了补偿优惠政策[5]。这些政策的实施不但使农牧民抵御大病经济风险的能力加强,而且也使群众有效地缓解了就医压力,切实提高了参合农牧民的基本保障水平,促进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从而使农牧民真正得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惠,取得了农牧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和信任。

3.2 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实施使参合农牧民利用卫生资源的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新农合的推行,使农牧区医疗机构就诊人数不断增多,说明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农牧民的医疗消费及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促使农村居民对门诊及住院服务的利用,使农村医疗机构的住院比率上升明显,促进其发展又降低了农牧区的医疗负担。实施合作医疗门诊统筹,极大地发挥了有限的门诊资金的作用,也培养了农牧民互助共济的意识,得到多数农牧区的认可。同时,新农合的实施,还能推动农牧区基层医疗机构加大基础设施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强化管理和经营,加强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改善医疗质量,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整体服务水平,以满足广大农牧区居民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形成了农牧区患者与基层卫生机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3.3 应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重视

调查发现,农牧民门诊就诊次数远大于住院次数,说明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主要是针对常见病与多发病,而新农合强调的是“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模式,从一方面来看增强了农民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但是过分强调大病补偿又容易导致重治轻防。这不仅不利于缩减卫生费用,也不利于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因为和大病相比,对农牧民健康威胁更为普遍的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再者,从卫生投入的绩效来看,对大病干预获得的健康效果不如对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及时干预[6]。所以,如果只负责大病统筹而忽视对小病的防治和保健,加之对门诊补偿比的降低,必定从根本上不利于改善农民的医疗保障状况。

[1]李青.解决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积极探索——安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调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2):124-128.

[2]华芮,李健丁.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深层思考[J].三农问题研究,2008,(1):38-39.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全面加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报告[R].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2008.9.

[4]国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评估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评估报告[R].北京:卫生部,2006.10.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对口支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区情参考[R].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2010,7:79

[6]刘佳.浅析我国现行的新农合制度[J].中国商界2009,(7):342.

[7]胡善联.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运行状况[J].中国卫生经济,2004,9(9):24-25.

[8]王靖元.以农民为本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4,24(10):15-17.

猜你喜欢

农牧区合作医疗新型农村
西藏农牧区户用沼气发展的思考
农牧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要对症下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社会绩效探析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研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监管中的问题与对策
山南地区农牧区防雷现状和对策
西藏农牧区妇女健康的调查与思考
河南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回顾和思考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议财务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