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新品种豫谷16的选育研究
2011-06-07闫宏山王卫民郭鹏飞
闫宏山,王卫民,郭鹏飞
(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安阳 455000)
谷子是北方丘陵山区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旱作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1]。小米中的蛋白质含量尤其是蛋氨酸、色氨酸和维生素含量远高于大米、小米、高粱等粮食作物,食用粗纤维是大米的5倍[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米的营养保健作用越发关注,对小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育种工作者在追求高产稳产的同时,也要注重品质的改善和提高。
豫谷16是河南省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采用杂交方法从“豫谷9号×安2688”中,经河南、海南两地连续3年4代选育而成的夏谷新品种。该品种在河南省谷子新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表现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熟期适中、增产潜力大等特点,于2011年通过河南省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1 选育过程
为培育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谷子新品种,2003年夏,依据育种目标和亲本性状互补的原则,安阳市农业科学院选用在当地推广面积较大的谷子品种豫谷9号作母本,其特点是中秆、叶片上冲、株型紧凑、绿叶熟、灌浆结实好,并高抗谷锈病、谷瘟病,1级高抗倒伏,但穗码排列稍松;用谷穗粗大、穗码排列较紧的自育中间材料安2688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收获杂交籽粒数粒。
2003年冬在海南三亚种植F1代,选择出5个真杂交单株。2004年继续在河南安阳种植F2代,其后代分离类型较为丰富,从永久号03(27)-1株系中选择8个穗码排列较紧、株形紧凑、综合抗病性好、青枝绿叶熟的优异单株。同年冬天在海南三亚加代种植F3代,重点选择对光温反应不敏感的株系,永久号03(27)-1-8株系中5个优异单株入选。2005年在河南安阳种植F4代,选择时以产量性状为主,对群体内多数植株表现优良且成穗较高的株系进行重点选择,其中区号为4111,永久号03(27)-1-8-1的株系表现较为突出,丰产性最好,综合性状较好,符合育种目标,从中选5株优异单穗,其余混收。2006年,混合上年收获的种子,定名为安05-4111,参加新品系鉴定试验,2次重复,平均产量4 977.0 kg/hm2,较总对照豫谷9号增产4.89%。2007年参加安阳市谷子新品种区域试验;2008—2010年参加河南省谷子新品种区域试验;2010年参加河南省谷子新品种生产试验;2011年通过河南省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豫谷16。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性
豫谷16生育期89 d,与对照豫谷9号生育期相当,属中熟品种。幼苗绿色,苗期长势强健,基部茎秆粗壮,穗层整齐,成穗率较高,灌浆结实好,青枝绿叶熟。株高123.6 cm,略低于对照豫谷9号,穗长20.5 cm,穗粗2.6 cm,单株穗重15.7 g,穗粒重12.5 g。锥型穗,穗码排列稍紧,刺毛短、绿色,花药黄色,出谷率80.7%,出米率77.0%,千粒重2.6 g,黄谷黄米,谷色光泽度好,米色一致。由表1可知,豫谷16的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对照豫谷9号,增产潜力大。
表1 豫谷16和豫谷9号主要农艺和经济性状比较
2.2 生物学特性
豫谷16综合抗逆性较好。2008—2010年在河南省区域试验中,抗倒性3级,耐涝性、抗旱性均为2级;褐条病抗性较强,为1级,纹枯病和谷瘟病抗性均为3级,谷锈病抗性为4级;白发病、红叶病、线虫病发病率分别为0.01%、0.07%、0.33%,显著低于对照豫谷9号;蛀茎率1.01%,较对照豫谷9号低0.39个百分点,综合抗病虫性优于对照豫谷9号(表2)。
表2 豫谷16和豫谷9号抗逆性比较
2.3 品质性状
2010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测定分析(以烘干结果表示),豫谷16小米蛋白质含量9.40%,较对照豫谷9号低1.82%;粗脂肪1.47%,较对照豫谷9号低3.81%[3];淀粉71.20%,糊化温度74.10℃,硒0.22 mg/kg。该品种米色金黄、鲜亮、一致,完整精米率高;易蒸煮,耗能低,米饭细浓粘软,食味香,适口性好,其商品、食用品质兼优,于2009年12月在全国第八届优质食用粟评选中被评为“1级优质米”。
3 产量表现
3.1 新品系鉴定试验
2006年参加院内谷子新品系鉴定试验,2 次重复,平均产量 4 977.0 kg/hm2,较总对照豫谷9号增产4.89%,表现高抗倒伏,绿叶黄穗成熟,锥型紧穗。
3.2 安阳市谷子新品种区域试验
2007年参加安阳市谷子新品种区域试验,3个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5 130.0 kg/hm2,较对照豫谷9号增产5.40%。
3.3 河南省谷子区域试验
2008年参加河南省谷子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4 477.5 kg/hm2,较对照豫谷9号增产4.92%,5个试点全部增产,居参试品种第1位,增产幅度3.85%~7.19%;2009年续试,平均产量4 411.5 kg/hm2,较对照豫谷9号减产1.51%,居参试品种第4位;2010年续试中平均产量4 851.0 kg/hm2,较对照豫谷9号增产7.30%,居参试品种第2位。3年14点次试验中,有12点次增产,增产幅度为0.40%~15.02%,增产点率85.70%,平均产量4 579.5 kg/hm2,较对照豫谷9号增产3.59%(表3)。
3.4 河南省谷子新品种生产试验
2010年河南省谷子品种生产示范试验,平均产量4 965.0 kg/hm2,较统一对照豫谷9号增产7.80%,居参试品种第1位,3个试点全部增产,增产幅度为1.49%~19.92%。
3.5 示范推广试验
2009年在安阳县伦掌乡示范种植14.5 hm2,平均产量为5 980.0 kg/hm2,比大面积推广的豫谷9号增产8.60%;2010年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245.8 hm2,经抽查测定,最高产量 7 640.0 kg/hm2,平均产量5 370.0 kg/hm2;2011年豫谷16开始在河南、河北、山东等省推广种植。
表3 豫谷16在河南省各级试验中的产量表现
4 推广应用前景
多年试验示范表明,豫谷16具有高产、稳产、优质、高抗、广适,增产潜力大等优势,是一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夏谷新品种,适宜在河南省谷子种植区及同类生态区春、夏播种植,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5 栽培技术要点
豫谷16为中熟品种,6月20日前抢时播种,一般不晚于6月30日;播种前要施足底肥,以有机肥为主,一次性深施优质农家肥37 500~60 000 kg/hm2;4~6叶期定苗,单株留苗增产效果较佳,夏播留苗密度60万~75万株/hm2,春播45万~60万株/hm2;幼苗期至抽穗开花期注意防治虫害;成熟后及时收获,一般以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最好。
[1]王素英,蒋自可,宋中强,等.优质谷子新品种豫谷15丰产性稳产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147-6148.
[2]闫宏山,刘金荣,王素英,等.谷子新品种豫谷14的选育[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012-1014.
[3]闫宏山,王润生,王素英,等.谷子新品种豫谷9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2(7):11.
[4]崔再兴,王子胜.谷子新品种辽谷10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J].杂粮作物,2009,29(6):397.
[5]宋中强,刘金荣,王素英,等.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5号[J].园艺与种苗,2011(2):73-75.
[6]刘金荣,王素英,蒋自可,等.优质、高产、广适谷子新品种豫谷13选育报告[J].作物研究,2007(3):393,395.
[7]崔再兴,李玲.谷子新品种辽谷5号选育技术报告[J].杂粮作物,2010,30(1):14-16.
[8]肖敬德,陈传奎,刘金荣,等.谷子理想株型在种质资源选育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1):6353-6355.
[9]刘海萍,王素英,路志国,等.优质高产富硒谷子新品种豫谷11号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5(9):27-28.
[10]闫宏山,刘金荣,王素英,等.“豫谷”系列谷子品种选育技术与探讨[J].杂粮作物,2009,29(1):21-24.
[11]王素英,刘金荣,路志国,等.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5的选育与高产栽培[J].作物杂志,2010(2):127-128.
[12]刘海萍,王素英,路志国,等.优质高产谷子新品种豫谷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