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分析与能力培养模式创新*

2011-06-06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职业

吴 辉

(湖州师范学院 文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科技成果向生产力快速转化,无论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新兴的知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都需要大批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2002年,教育部明确提出,新升格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本科人才。[1](P7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能不能培养出一批素质高、知识厚、能力强、作风实、敢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快速、稳定、持续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能力结构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我国各大高校掀起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热潮。研究新时期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创新具有时代特点的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力结构还是现代心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研究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深化对能力结构、能力差异和能力培养的认识,还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一、应用型人才及其类型

对什么是应用型人才并无确切的说法,许多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定义。通过对多条应用型人才定义的分析,笔者发现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五大特征:(1)专业理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广;(2)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强;(3)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全面,职业道德素养高;(5)有团队合作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强。

与其他类别的人才不同,应用型人才必须既掌握某一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懂得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理论知识。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强的技术思维能力,擅长技术的应用,能够解决生产实际中的具体技术问题。他们是现代技术的应用者、实施者和实现者。[2](P10)“后劲足、上手快”,即基础知识比高职高专学生深厚、实践能力比传统本科生强是本科应用型人才最本质的特征。[3]本文认为,所谓应用型人才是指在学到的专业理论和专门知识的指导下,掌握了具体的、扎实的职业实践技能,并能把职业实践技能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灵活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实践领域,直接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或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服务的人才。

应用型人才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包括不同类别和不同层次。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将学术研究成果演变为工程原理或工作原理;第二个阶段是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操作流程,并对操作过程进行管理;第三个阶段是将工作计划、操作流程应用于社会实践,通过具体操作制造具体的产品。[4](P11)根据应用型人才在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可以把应用型人才分为工程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技能型人才三种类型,每一种类型都对应着一个具体明确的生产实践环节,且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根据知识和能力水平,每一种类型的应用型人才又可以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不同的层次。

工程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把科学原理转化成可以直接用于社会实践的工程设计、工作规划、运行决策等。他们处于研发、规划、设计、决策等环节。这类人才不仅理论知识比较深厚、技术技能比较扎实,而且具备创造和创新的能力。管理型人才从事组织管理生产、建设、服务等实践活动以及技术工作,他们处于临近操作一线环节的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这类人才理论知识比较深厚、技术技能比较扎实,既具备一定水平的科学研究开发能力,又懂得具体的实践操作。技能型人才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通过实际操作参与制造具体产品,他们主要从事具体的社会生产实践活动,处于生产、建设、服务等操作一线。这类人才熟练地掌握了操作技术和技能,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4](P11) [5](P126-127)

二、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

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在某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保证人们有效地认识世界,也称智力。特殊能力又称专门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门活动所必备的能力。[6](P199-120)本文中的能力指的是后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表现之一是“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的一大战略主题是:“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那么,要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怎样的能力结构呢?

在分析文献资料和调研用人单位的基础上,本文把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能力概括为:(1)专业技术能力;(2)表达能力;(3)学习能力;(4)合作能力;(5)管理能力;(6)创新能力;(7)社会适应能力;(8)人际交往能力;(9)国际合作与交流能力;(10)情绪情感调节能力。

以上各种能力可分为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1)职业能力;(2)社会能力;(3)自我调节能力(参见表1)。

表1 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

在已有的关于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的研究中,存在一个普遍缺陷,那就是笼统地对所有的应用型人才都提出相同的能力特征要求,而未按应用型人才所属的不同类型分别讨论。[7]如上所述,应用型人才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在基本能力(即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具备的能力)方面,各类应用型人才之间并无大的区别,如都应具备一定程度的社会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不同类型的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差别主要表现在职业能力上,如工程型人才具有更强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管理型人才具有更强的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技能型人才具有更强的操作能力。

三、创新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模式

目前,我们国家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还不完善,特色不鲜明,原因在于普通高等教育趋同化现象日益严重。各类人才培养的特色、区别不明显,缺乏有的放矢地培养人才的理念和模式。[8]与其他人才能力培养模式不同,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模式可以概括为: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重点,以学用结合为途径,以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评价机制。

(一)以综合素质为基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样也应该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这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是综合素质的竞争。况且职业能力的形成也要以较高的综合素质为基础。“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毛泽东)“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蔡元培)因此,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是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前提。综合素质还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一般情况下,人的智力因素区别并不大,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往往是非智力因素。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些都是科学研究成功所需要的其他条件。”(贝弗里奇)没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不可能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不可能坚持到底,不可能发展出很强的能力。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高校培养人才不能一厢情愿,如果把毕业生看作高校的“产品”,把用人单位看作高校的“客户”,那么“产品”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否则,我们的“产品”就不会有市场。在营销学当中,准确的产品定位是以充分的市场调查为基础的,对高校来说同样如此。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特别是职业能力结构,决不能凭空想象。切实了解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要求,是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分析与培养模式创新的一个绕不开的环节。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因需施教,因势施教,对口培养,并根据市场对应用型人才能力要求的变化,适时调整培养目标,更新课程设置。

(三)以职业能力为重点

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最重要的是职业能力,尤其是专业技术能力。人们立足社会、服务社会,一般都要以具体的职业为基础。应用型人才的个人成就和社会贡献,都体现在具体的职业行为中。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和优秀的职业素养,再宏大的志向也是空谈。当然,不能把职业能力仅仅理解为动手能力,同是应用型人才,类别不同,层次不同,职业能力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应用型人才的职业能力主要是动手能力,有的是动脑能力,有的是兼而有之。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应用型人才与其他类型人才能力结构雷同,没有充分体现出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特色。

(四)以学用结合为途径

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了解、理解、熟悉、运用、创新等环节。这些环节离不开学习书本知识,更离不开实践应用。传统外语教学培养的无数个哑巴英语高手就是一个个生动的反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疏于实践,只知道纸上谈兵,碰到实际问题束手无策,这种人实际上是高级的“废人”。东汉杰出思想家王充早就提出了“施用累能”的教育思想。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朱熹十分重视“力行”,他说:“夫学问岂以他求,不过欲明此理,而力行之耳。”“故圣贤教人,必以穷理为先,而力行以终之。”“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也主张“知行相资以为用。”如果以学校教育、书本知识学习为全部内容,就难以培养出学以致用的应用型人才。高校必须树立全社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观念,进行校地、校企合作,把学生送到生产实践第一线,提高实践能力。

(五)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能力评价机制

传统的仅以考试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机制难以全面衡量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必须改进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方法与机制。首先要改进评价指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要建立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强化人才实践能力的考查。对于应用型人才而言,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职业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在评价指标体系中,职业能力应该占有较大权重。其次要增加评价机构。如前所述,毕业生是高校的“产品”,用人单位是“用户”,生产者固然可以对自己的产品有一个自我评价,但对产品真正的检验则来自用户。在传统的人才评价模式中,评价机构只是高校自己,评价结果存在片面性。

总之,拥有一支丰富、高水平、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队伍,是我国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但应用型人才缺乏已经成为我国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的主要表现。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是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新升格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不是应用型人才,是何种类型、何种专业的应用型人才,能力是核心,分门别类地准确把握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是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的前提,创新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模式,是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的保证。

参考文献:

[1] 柳云飞,吴学松,黄 洋,等.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之视角[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9).

[2] 胡璋剑.应用型人才培养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 江 平.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2中).

[4] 郑晓梅.应用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之辨析----兼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J].现代教育科学,2005,(1).

[5] 刘 健, 王 春, 李奎山.应用型人才的层次及其实践环节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6] 人民教育出版社师范教材中心.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 周 宏,邓日成.中国应用型人才评价研究[EB/OL].http://www.china.com.cn,2009-09-21.

[8] 纪宝成.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发展的思考[EB/OL].http://tech.163,2006-06-23.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职业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职业写作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我爱的职业